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旱象又現。
林開泰、林文察一左一右,陪著年邁的林甲寅,緩緩走在阿罩霧南邊幾里路的田埂上。前面帶路的是小地主陳有木,後面還跟著林阿大。林甲寅頂著烈日,看著開始枯乾的大片稻田,眉頭深鎖:「這田要荒了。今年恐怕會歉收,佃農沒辦法過日子啊。」
剛才十幾個佃農一起到家裡懇求幫忙,說到稻禾快枯死了,急得想跪下來拜託林甲寅幫忙。
十一歲的小林文察:「為什麼不從烏溪引水過來?那邊水很多啊。」從阿罩霧到烏溪、甚至九九峰一帶,都是林文察經常遊玩的地方。
林甲寅苦笑:「引水要開圳,能開當然好,你看最前面那段阿罩霧圳,乾隆年間就開挖了。洪家遷到北勢湳,又開鑿了一段。」
林文察:「阿公,我們也開圳啊。」
林甲寅搖頭說:「哪有這麼容易?洪家開圳到萬斗六,至於坑口這裡,想開圳很不容易,洪家都做不到,何況我們?」
林開泰:「阿爸,看起來要預先準備一下,萬一真的鬧旱災了,看存米可以周濟多少自己的佃農,還夠不夠放賑。」蔥娘這幾天一直在提醒這件事。
林甲寅點點頭:「唉,只能這樣了。」
阿罩霧林家對佃農一向很照顧,也常放賑佈施。
林阿大:「我知,這就叫:」稍微停頓了一下,又用生硬的官話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林甲寅瞪了他一眼:「別批評天公伯。你是去哪裡學的這句官話?」
林阿大吐吐舌頭:「我看北管學的。」
林文察在一旁喃喃自語:「不開圳,這裡的佃農就沒法活了。」
阿罩霧的西、北兩面都已再無可開發之地,東面為平埔族居住的山林,官府設有隘防,以免漢人與平埔族衝突,但林家還是開墾了不少田地,如今只剩往南到烏溪的這片土地可以安頓新的佃農,但是欠缺灌溉所需的穩定水源。
「文察,這裡不可能開圳啦。」小地主陳有木搖頭。他的土地靠近烏溪,新近加盟阿罩霧林家。
林文察:「為什麼不可能?」
陳有木:「烏溪這裡有『獅象顧水口』,修圳只會白費力氣,以前北勢湳洪家就試過好幾次了,不行就是不行。」
林文察:「阿爸,我們明天再來看看?」這個「獅象顧水口」一帶,是附近孩子們愛來玩耍的地方,他常在這裡遇見北勢湳的洪欉,卻沒想過那個地方會影響這麼多佃農的生計。
隔天一早,林開泰拜過媽祖、祈求旱象早日解除之後,就帶著林文察、林文明兄弟以及多位家丁、佃農,一起前去勘查烏溪地形。
陳有木指著烏溪旁邊的兩座山頭:「林老闆,你看,在阿罩霧這邊的是象鼻山,在北勢湳那邊的是獅山,俗語說『獅象顧水口』,就是說獅鼻山的長鼻會把圳裡的水吸走,獅山則會撥土填滿圳道,煞氣又會對開挖圳道的人不利,所以沒辦法開圳啦。」
林開泰皺眉:「這裡怎麼會有煞氣?」他看這一段的烏溪,林多樹密,可見水源充沛,不用來灌溉太可惜,何況此處的地勢不算太陡,水也不算急,應該可以開圳,當下決定試試看。
下午林開泰指揮家丁與佃農一起試挖,不只林文察下去一起擔土,連小小年紀的林文明也不讓人後,有模有樣,讓家丁與佃農們不敢懈怠,怕被小孩子比下去。
(連載中,待續)
《台灣血皇帝》4-3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台灣歷史小說作家
●經授權連載。全書16萬多字,2020年已出版,見各大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708。
●文學專欄,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