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巧!?常常是我們無法解釋某些現象,「剛剛好」就在那個時間點,或地點場所,出現時,我們會給的答案。但,真的是「好巧」嗎?在「好巧」出現之前,我們是不是做了某些前提的準備,於是,才會在「某一刻」,「某一點」上,我們巧遇了某些事,某些人呢?
一位從事情趣用品創意行銷的小朋友,來我廣播聊他的新生代事業。非常有創意,每一件在他的網路上出現的情趣用品,都有很獨特的造型,很有趣的名稱。比方說,有一組產品,叫「柴可撫濕雞」,顧名猜其義,果然就是一種電動按摩器。但造型是隻可愛的小雞,而且,網路上,介紹這產品時,配的音樂竟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更添加了詼諧,逗趣卻又很莊嚴神聖的後現代調性。
我笑著對這位小朋友說,你也太過分了吧!這首<1812>很神聖呢,是柴可夫斯基獻給1812年俄國人擊敗拿破侖入侵的紀念。你膽敢拿來介紹電動按摩器!?小朋友笑著回我:大哥你真厲害,這背景你也知道!不過,你不覺得情侶之間那檔事也很神聖嗎?
如果,我沒有喜歡聽一些古典音樂,如果,我沒有正好這陣子,在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我未必能「那麼巧的」,在看到在聽到,這一個跟情趣用品有關,諧謔戲仿古典的創意時,馬上能做出我的回應!
機會,是給做好準備的人。但你何時知道,機會在哪?又該準備什麼?
隔了幾天,我送女兒上長笛課。抽空,去天母一家星巴克買咖啡。等女兒的空檔,啜飲咖啡,聽廣播,突然,傳出主持人在介紹俄羅斯的音樂。她不免又提到柴可夫斯基,又提到<1812>,又提到那年的衛國戰爭。而我也由於把《戰爭與和平》細細讀了一遍,在聽這首序曲時,腦海中多了幾層的思索,托翁的沉思,柴翁的雀躍,文學與音符的交疊。人生,何來巧合?不過是,「一連串的準備好了沒?」的交疊與碰撞而已,不是嗎?
對沒有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對俄羅斯歷史沒有興趣的人,對拿破侖一生偉業何以在1812年發動侵俄戰爭而毀於一旦,不甚了了的人,對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沒有接觸的人,你看,如果這一連串的問題,你的答案都是「不了解」、「沒有接觸」的話,當你碰到一個人跟你談起俄羅斯,談起托爾斯泰,談起柴可夫斯基,談起拿破侖,等等話題時,你怎麼會有「好巧」「怎麼這麼巧」「我剛好最近...」的感覺呢?
機會,是給做好準備的人。我們什麼時候知道該準備什麼?會在哪些時間點上,碰上機會呢?我於是相信,人生是太多太多的偶然,是太多你的偶然,「碰撞上」我的偶然。但如果,我沒有在那之前,沒有過一些準備,不為什麼特定意義的準備,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生命裡某些豐富的內容(例如豐富一些人文知識,科普常識),某些更加光亮自己的色彩(例如,懂藝術,懂音樂等等),那麼一旦碰上某人,她跟你談起古典,談起藝術,而你根本沒興趣,或完全不懂,那你怎麼會跟他,產生「有交會之火花」的「好巧」之感呢!
我於是更加能體會,我們的生命,要多樣,要精彩,要豐富,我們就要有跟其他人「好巧」的機會,「好投緣」的連結點,而這些,都要靠平日我們更加有興趣去豐富自己的嘗試與努力。你多讀一本書,你多聽一場音樂會,你多增加一些對本行之外的好奇與興趣。你可能,都在為一場「奇遇」,一次「巧合」,在做準備了。
每一次「怎麼這麼巧」,都因為,你的感知行囊裡,早就準備好了,一份又一份的儲存的知識或感情檔案,於是,你只是等待,那個人,那個機會出現而已,不是嗎?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