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媒體界都在掛慮淡淡三月天後要怎麼辦?因為開春後的媒體界接連有壹週刊停辦、蘋果日報與旺報裁員等負面消息,接著又被武漢肺炎波及,電視台二月收入都大受影響。
台灣在一月底開始有武漢肺炎確診病例後,二月春節後的情況更嚴重,影響了所有電視、報紙的收入,尤其是佔營收比超過6成的廣告,更讓憂媒體主管憂心。一家廣告公司主管說,二月的電視台廣告收入創新低,有家電視台廣告收入才1000多萬元,連付員工薪水都不夠。台灣的三家無線電視台現在都在NCC換照審查,有點卡關的理由都是虧損、財務不佳,連主管機關都擔心電視台的營運未來。
因為台灣媒體經營環境2019年持續惡化,廣告量與接觸率都再往下降。尼爾森最新的廣告量統計,2019年台灣五大傳媒廣告量掉到303億元,比2018年減了6.5%,若從2015年廣告量416.9億元算起,短短4年間,台灣五大傳媒廣告量已蒸發百億元!其中,報紙的廣告2018年的36億元掉到2019年32億元,一年掉了16.3%。
再拿報紙的接觸率來看,尼爾森的新統計數據也顯示,2009年還有42.2%,10年後的2019年只剩下20.2%,可以說10年跑掉一半看紙本的讀者。電視接觸率10年來也從94.4%掉到83.6%,大家通通跑到接觸率最高的網路上去了。
往網路發展趨勢已經超過10年了,在在都顯示台灣傳統媒體不管是報紙、電視、雜誌、廣播,廣告量都在跌,媒體營運策略必須轉移到網路上找到廣告,或內容版權的新收入來源,不然就必須要靠開發其他產品的收入。現在台灣電視台在賣健康產品、賣內容版權,彌補電視廣告收入不足,有某一家電視台的YouTube節目收入比賣連續劇版權多了一倍收入,現在的YouTube儼然成為最重要獲利來源,有好幾家電視台在這全球網路平台年收入超過億元。相對的,電視台在網路的其他轉型,包括民視、三立的OTT網站,或是東森的網路新聞,甚至各電視台的APP,不是還在虧損,就是沒有看到可觀的收入。一位廣告公司董事長分析,台灣的電視台還有一筆有線電視收視費的收入,算是電視頻道的救命錢。例如東森電視,每年拿10多億的電視收視授權費,如果沒有這筆,財務壓力可想而知。
另方面,來自香港的黎智英在蘋果日報與壹傳媒的網路收費政策,開了台灣媒體先鋒,有沒有成功見仁見智。2019年上半年,蘋果日報網路每天24小時點閱率超過3千萬,點閱人數也有350-400萬,2019下半年開始在網路每月收10元後,人數掉到百萬人以下,九月開始收120元後,訂閱人數更低。壹傳媒集團雖然沒有承認轉型出了問題,但是前兩年壹週刊停紙本,今年再停網路版,網路收費不算成功。再來三月初又傳出蘋果日報也再裁員,約5%的幅度,給了媒體經營者很大震撼。公司經營策略必須再修改,不能再盲目投資或惡性競爭。
一位廣告界老兵分析,台灣的兩大報,聯合報系主要賺錢靠經濟日報、美國世界日報,但這幾年世界日報獲利也在下跌,正在研究縮小規模,更不用說聯合報系曾經申請到電視新聞台,沒幾年就收起來,認賠殺出。旺中集團靠的是工商時報及中天新聞台獲利撐起,但整個媒體集團虧損仍然可觀,難怪旺中要間接收掉旺報。就有媒體報導說四月一日起旺報「停刊」,轉成夾報,今後將以做專題為主,周一至周五每天出八版,夾在中國時報裡販售。也就是說,主打中國大陸新聞的旺報與中國時報的大陸新聞部門將合併,人員做調整。
聯合報系與中時報系在台灣媒體都曾經獨領風騷,風光的時候報社老闆發的獨家獎金還勝過年薪,如同電視老三台極盛年代,經常有單月領單薪、雙月領雙薪的好時光。但彼此的競爭也毫不留情,包括報老闆都是國民黨中常委,自己出馬搶黨政重要人事獨家,還高薪挖對手的高幹過來放著不重用,只是讓對方缺好手而已。但這些都已經成過眼雲煙,因為兩大報都面臨生存危機,活下來比較重要,不管有幾十年的競爭關係,合作才是現在的王道!過去兩大報曾為了對抗不景氣,還有蘋果日報跨海來台,因而合作報紙發行,如今再碰到經濟大海嘯,如何因應,也正考驗媒體老闆的智慧!而不只是擔憂淡淡的三月天而已!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