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美歐央行寬鬆貨幣支持防疫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疫情對金融、商業和工業的擾亂,全球需要對新冠病毒疫情作出協調的經濟回應,好讓公眾恢復信心。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警告稱,這場快速蔓延的疫情,其影響所及的停擺,可能使全球增長預測降低一半。經合組織表示,中國的工廠停工會損失0.5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疫情蔓延層面迅速擴大將使世界經濟今年增長率從2.9%降至1.5%。

    即使疫情控制住以後,總體復甦也趨於正向,還是足以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其定義是增長率低於2.5%)。

    這次疫情在中國,證明了其在供應鏈當中的不可或缺,向全球提供零組件和原材料的世界工廠角色,工廠自春節以後的停工擾亂了支撐現代製造業的供應鏈。

    美國港口管理公司警告稱,今年前三個月的貿易量可能下降五分之一,而承租大型集裝箱船的成本目前遠低於正常的季節性水平。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

    雖然製造業首當其衝,但服務業相比更是搖搖欲墜,旅遊業和交通業已經受到打擊。企業紛紛減少商務旅行,多場會議被取消,而航空公司紛紛發布盈利將會下降的預警,因為旅客需要配合政府的遏制疫情措施,或者是主動放棄出行。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和西班牙伊比利亞航空(Iberia)的擁有者IAG上周警告稱,疫情將重創利潤。

    如果疫情不能得到遏制,服務業可能會受到更大範圍的影響。由於擔心感染病毒,導致消費者遠離餐廳、電影院和其他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不確定性可能會自發性持續,民眾減少支出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企業取消支出計劃。當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討論對策時,他們需要準備好採取力所能及的一切有效行動。

    美聯儲、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已經表示,他們準備對疫情危機作出回應,提供支持。儘管疫情造成的混亂,很難藉助貨幣政策應付衝擊,但寬鬆政策可以彌補部分損失。

    全球經濟本已陷入掙扎,這場疫情來得突然更加重了經濟的疲憊。 貿易戰和汽車關稅戰已經傷害了製造商,民粹主義當道,加大了協調行動的難度。

    在戰勝疫情的曙光出現之前,公眾恐懼的心理將加劇經濟影響。迄今為止,遏制或緩解疫情傳播的努力是在國家層面進行的,如果國際互相支持會讓情勢朝良性發展。

    過去10年隨著民族主義興起,世界已變得碎片化,新冠病毒正在迫使各國展現出善的一面,讓我們相信,各國仍然有意願和能力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