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抬頭,各行各業都對女性的表現,重新認定,算是遲到的春天。
婦女節前夕,尤其在本月3日公布的「2020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正是由兩位愛爾蘭女建築師伊馮•法雷爾(Yvonne Farrell ,1951)與謝莉•麥克納馬拉(Shelley McNamara ,1952)同時獲得,更為女性專業能力被看見而擊節喝酒采。
在這之前,女建築師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還有2004年的已故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蒂Zaha Hadid,1950-2016)與2010年妹島和世(Sejima Kazuyo,1956-)與西澤立衛(Nishizawa Ryūe,1966-)團隊共同獲得。
其實,在這些傑出表現之前,百年建築與設計美學誕生地包浩斯(Bauhaus)學院(派)就有許多傑出女性,但在整個社男尊女卑的價值觀下,她們一直被低估,甚至視而不見。
典藏近期出版《包浩斯的女性藝術家-45位被遺忘的女性紀錄》(Bauhaus Women:A Global perspective),把45位被遺忘的女流,在走過100年的此時此刻,重新拉在兩性平權的新時代陽光下,接受檢驗。
包浩斯的重要,一直被公認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學校,試圖以改變藝術教學的方式,從根本上思考藝術和設計在社會上的作用。
打從1919年著多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創辦該校,政治、社會層面有許多牽扯,繼任校長漢斯・邁耶(Hannes Meyer)就是左派親共產黨,「紅色包浩斯」,如影隨形。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以現代主義建築師的德高望重,希望淡化政治活動,回歸教育專業,但還是功敗垂成。
包浩斯的女性,在扭曲政治社會下,空間更有限,外界對女性包浩斯中角色的理解,變得更加微妙。
整體而言,一般提到「包浩斯」,都是偏重大眾已耳熟能詳的男性,例如沃爾特.格羅佩斯、馬歇爾.布魯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保羅.克利(Paul Klee,1879-1940)、瓦斯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等人。
《包浩斯的女性藝術家:45位被遺忘的女性紀錄》突破了狹隘的歷史觀點藩籬,以全新的包浩斯樣貌,向世界的讀者介紹被大部份歷史書所莫名遺忘的45位包浩斯女性。
書中逐一闡述包浩斯如何吸引歐洲甚至全球各地的女性前往,以及如何透過這些國際性的女性設計師、藝術家與建築師,將包浩斯訊息傳遞到全世界。
總之,《包浩斯的女性藝術家》為身處21世紀的我們,提供了一個豐富而多彩的視角,不但以親身的參與,告訴世人,是什麼造就了包浩斯,尤其重要的,她們在有生之年,為包浩斯作了什麼?留下什麼影響。
娓娓訴說,倍為感人,也彌足珍貴!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