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依親與滯留武漢想回家的台灣人,在社群成為了對立的議題。
民間風向從「防疫」的角度漸漸轉向「是你們自己選的」、「是你們自己要去的」、「自私」,甚至是「這種人我一點都不同情」、「死死不送」之類的極端言語。
這些現象讓我想起之前寫過關於「人們非常善於分你我」的文章:喜歡John Lennon的Imagine,卻與John Lennon想像的世界大同背道而馳。
瘟疫時,人們會怎麼對待那些「被認定不屬於我們群體」的人呢?
一、厭惡離群之人
對於脫離群體之人,我群會心生憤恨感,視脫離群體的人為背叛者,並對背叛者心生殘忍的渴望:如報應或過得不好的期待。ex. 活該。
二、簡化他群之人
有我們這群、就有他們那群,他們簡稱「他群」,當我們形成我群,會簡化思考、輕視與無法同理「他群」的症狀。(是他群,不是他)ex. 自私。
三、產生確認偏誤
我群會合理化和正當化我群和他群不一樣之處,也就是「雖然是做了同一件錯事,但我們是因為OOXX,跟他才不一樣。」這樣合理化自己的想法,在行為心理學上被稱確認偏誤。ex. 不讓他們回來,是為了大局,而且是他們活該。(潛台詞:我就不會這樣。)
四、對他群更為殘忍
由於會合理化自己群體的行為,所以在對他群人作出殘忍的行為時,也更容易在內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進而變得 更為殘忍。ex. 不值得同情,自生自滅吧。
看完這四點再刷刷FB上的留言,即可快速印證生物學、社會學與基因科學對於人類所做的結論:
「人類是一種可以殘酷對待不屬於自己群體的物種,且毫無內疚。」
大局考量是可以理解的,但殘酷與仇恨毫無必要,反倒需要的是妥協下的積極作為:「現在不行,何時行?我們理解你身處疫區的絕望,別慌張,政府不曾忘記你們,忍忍,我們一起努力度過這個難關吧。」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