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念初/戰敗者與改革者之間的距離

    國民黨2020大選失利後,黨內改革聲音四起,但一個最基本的改革邏輯與框架,卻仍未被重視,那就是國民黨的改革,並不僅是內部改革,而需要外部力量進入改革;國民黨的改革,並不是世代翻轉改革,而是共世代的學習改革;國民黨的改革,也不是改名的改革,而是改心的改革。

    有人說,國民黨還有五百多萬票,仍有機會繼續執政,也許四年後民心及年輕人又轉向,從五百萬起跳,有機會重返執政。

    但,選票從五百多萬起跳,是往上?抑或往下?

    端賴這次改革的力道與新的風貌。

    我個人則較持悲觀的看法,過去我所見所論,與真實差距不大,我講真話,也面對真相。

   

黨內看似改革,就怕仍論資論勢

    國民黨之所以會輸,輸在跟不上時代,輸在用政黨及利益思維看待選舉,輸在不會在敗選時刻,用感性召喚沒投他票的人。

    國民黨之所以會輸,輸在論資論勢排輩排序,郝龍斌跳出來參選黨主席,如果國民黨這次沒輸,論資也該輪到郝龍斌當黨主席了。

    連勝文若參選黨主席,若論勢來看,青壯世代的國民黨中,連勝文能動員的人力與資源,也有相對優勢。

   

政治文化傳播 需另覓清新人才

    國民黨之所以會輸,輸在藍營中少了類似文化經紀人角色,把藍營裡年輕形象好的政治明星好好推播與拉拔,年輕參政是個值得加權的政治產品,但參選人的文化特質與政治個性,必須仰賴組織的企劃與行銷,這點民進黨比國民黨勝出許多。

    國民黨在2020大選前的辯論戰將,仍無法取信公眾,文宣系統的重組,也是當務之急。

    至於老師傅的政治點唱機,一樣的道理,不能只是老歌。

    國民黨的老中青三代,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共學關係,只有年輕人,像新黨一樣栽培新世代戰將,並不能完全說服選民,國民黨的世代共學,已經刻不容緩。

    再來談談敗選政治語言吧!

 

敗選看出勝選契機 韓國瑜失去論述

    蔡英文之所以持續勝選,與2012年那一場敗選演說有相當關聯,有人說她是讀稿機,其實,蔡英文的理性情緒裡,有屬於她風格的感性語言,這是她讓年輕人及支持者喜歡的原因之一。

    「這次我們已經接近山頂,我們還差一哩路」

    「今天晚上,我相信大家心裡都很難過;如果你心裡真的很難過,就讓它發洩出來。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

    即使不是蔡英文,而是2008年謝長廷與蘇貞昌的敗選,在敗選感言裡,都藏著奮起的種子,「風愈大,我們愈要行!」,療癒了所有參與選舉的人。

    反觀2020年國民黨大選失利,韓國瑜的敗選感言裡,我們並沒有讀到敗選核心感動語意,敗選感言裡是與選民之間的再溝通機會與價值,韓國瑜有語言天份,但卻未善用敗選政治感性能力,國民黨以韓國瑜為主帥,敗選感言裡並沒有提國民黨,敗選反省可以讓國民黨下一戰加分的語言也未見,如果真要改革,就從參選人的提名開始變革吧!

    整體而言,國民黨的領導者與人民之間政治話語的感性能力,如果可以學習,請用心改革。

   

國民黨拿掉勝選方案 才能起死回生

    其次,民進黨是由敗選裡找到勝選方程式,因此,民進黨敗選後,政黨檢討及政治明星沈寂反省視為常態,而國民黨卻相反,國民黨是在勝選模式裡選擇方案,敗選幾次都很難改變體質,韓國瑜就是2020勝選方案之一,2020年大敗後的國民黨,如果還在找尋勝選方案,不從敗選裡徹底檢討,將無法面對沈痾與組織病徵。

    國民黨可以不學民進黨的敗選哲學,但可以向外部學習,引進更多的人才資源或創新思維,國民黨真的需要拉皮,政黨內部自己檢討無法被滿意,也可以讓外部組織介入,國民黨封閉系統的思維,若不痛定思痛,只會離時代愈遠,愈難接近真實民意。

    敗選者與改革者之間的距離,愈遠愈好。

 

 

作者為微笑影室陳室長

●經授權刊載,更多文章見作者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