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兒童教養入盲區 常見迷思耽誤孩子成長


天底下的爸爸媽媽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提供最完善的照顧與最優質的資源,然而,某些關鍵點上,一般大眾固有的教養方式,也許只會起到反效果,身為家長的你,留意到了嗎?

如何有效教育孩子,不同的家庭選擇不同的方式,然而,有部分固有的觀念,或是近幾年觀念改革,新一代家長之間共同認定可行的教育方式,反而可能是集體形成的觀念盲區,避免這些癥結點,才有機會讓孩子真正有效學習。

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會在表現良好的時刻,或是以獎勵的方式讓孩子願意進行某些特定行為,實際上,這只會導致孩子們習慣於有獎勵才做什麼的行為模式;過度民主的溝通方式,致使孩子要求越來越多,忽略了提供選項,才能有效引導孩子的認知方向;濫發脾氣,將個人情緒帶到家庭生活當中,不良的身教,只會導致孩子們有樣學樣。

事實上,在某些關鍵的點上,需要家長強而有力的引導,才能起到教養的作用,某些家長尊重孩子自主學習的意願,因此總認為時間到了,孩子就會自主學習,但是孩子在年幼階段自發性低,需要仰賴家長的督促;過度重視贏在起跑點上,將能力養成階段提早到較低的年紀,忽略孩子腦力發展尚未健全,行為能力也仍略顯薄弱;希望孩子全能力發展,各類補習課程輪番上陣,全人發展是指各項能力都有所涉略,絕非要求孩子樣樣精通。

合理適當的教養方式,需要學習,更需要傾聽和溝通,沒有人出生就什麼都會,自然也沒有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父母,如何給孩子最正確的教育方式,不只孩子要學,家長,也同樣需要。

推動兒童閱讀 健全心智建構

信誼幼兒文學獎自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26屆,培養無數幼兒文學作家,教育部前部長、現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曾志朗,在頒獎典禮表示,華人社會一向不重視兒童閱讀,但這些小小生力軍,2030年後將撐起台灣社會,應透過閱讀,即早養成守規矩的概念。

本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類210件作品參賽,最後19件進入決選,經評審討論後,首獎再度從缺,僅3件作品獲得佳作,分別是許智偉、何季朋共同創作的「我來陪你念故事書」、陳潤芃的「神秘的勇氣」、巫宇庭的「我的數字朋友」。

曾志朗表示,孩童在閱讀文字的過程當中,腦神經確實會起變化,這是文字的特殊性,不過現在網路普及,學生吸收資訊很快,但也忘得很快,造成淺碟效應,不是良好的心智建構方式,唯有透過閱讀,讓孩童熟悉文字,才能促進腦部的健全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