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金蘭/跌跌撞撞─「赤糰」的故事!

 

  「赤糰」是紅色鮭魚飯糰,是一個品牌,是一個跌倒爬起來,但是人生無法不承擔遺憾的26歲青年的勵志故事。我開始學習做「直播」的剎那間遇見許多故事。說不清楚是故事來找你,還是你去瞎找故事,但是就是街角遇見「赤糰」小店,因著「日式梅子」飯糰酸酸甜甜的特殊口味,然後就牽引一個特別的午後相遇。

  這天中午匆匆忙忙忙完飯糰生意,他騎車趕過來到,整個人五官清秀好看但略顯靦腆的青年邱禮瑞,素昧平生的受邀來談他的「赤糰」人生。這個日式飯糰創業的發想是人生跌了一大跤,民國105年邱禮瑞大四要畢業前竟然被學校「雙二一」退學,大家忙著拍畢業照參加畢業典禮,他私下去求教授沒有用,就被硬生生的退學,他沒想到,他以為可以--但是人生竟然可以過得如此糟糕,「這麼沒有責任感」招致女朋友失望分手,爸媽傷痛難堪。

  邱禮瑞指這打擊是嚴重挫敗,他回憶起國中老師給他的評語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他反省應該是從小到大都存著僥倖心理擦邊闖關,但是老天在他22歲給他迎頭痛擊的一棒「被退學」重大打擊,這是他人生不可承受之重的「禮物」,他奮起帶著無可挽回的遺憾邁向人生。

  邱禮瑞被退學後想要自主生活,不想朝九晚五的上班謀生,他想創業但他父母心疼責罵不支持他做飯糰創業,他則和國中同學靠著大學時期在日式餐廳廚房打工的經驗,兩人在自家廚房摸索做日式的鮭魚飯糰,自己買壽司米煮飯,買鮭魚炒料,再找家人朋友試吃,摸索用鋁箔紙包裹成三角型和設計圖案包裝,就藝高人膽大的「沒在怕也沒想太多」就在社區街巷11家西式早餐店和1家豆漿店的激戰區的騎樓下擺攤賣「日式」飯糰。

  在街坊鄰居間叫賣飯糰生意肯定是不好做,最初始的一週10--20個,可是煮飯一鍋就是40--50個飯糰的量,飯糰要現做現賣,賣不完不能隔夜,只能自己吃,中午吃不完晚上再吃。賣飯糰創業是一種洗心革面的生活方式,就是內建模式要晚上9:30上床,早上5:00起床做生意忙到中午12:00現場開賣結束,再繼續明天備料和休息看書的規律日常,完全顛覆他大學迷戀和同學線上遊戲以及參加熱舞社社團的晚睡晚起作息。

  赤糰飯糰創業不是一般日劇的幸福飯糰愛情故事。他坦誠的回顧他跌跤的悔悟,談他家庭親人支持並談他同學「沒嫌棄他被退學」一起創業,他們就那麼樣的堅持捏一個又一個的手作飯糰,賣不完就自己吃,他自嘲四年多創業的歷程吃下超過1000個飯糰。邱禮瑞想要證明他雖然被退學但是他一定要更好要成功,早上5:00上工煮飯炒料再手捏飯糰的單調重複的日子,一週7天一個月30天,一年365天,四年下來是1460天,他孤寂地從20個賣到80個然後從一個店面再擴展一個店面,接著再進駐大學學生餐廳做飯糰生意並且開始摸索做簡餐做經營管理。

  邱禮瑞回憶在2015年創業半年後同學出國,他獨自開發新「檸檬雞絲」和「日式梅子」等總計8種口味口味撐住赤糰生意,但是在社區銷售站穩腳步,他面臨要去當兵,他一度思考是否要停業時,他的爸媽和妹妹挺身支持幫忙接下赤糰生意,讓客群品牌維持不墜。但是再遇到這每天80多個的營業量無法突破的瓶頸,邱禮瑞回去求助爸媽指點建議希望尋求突破,這促使全家齊心協力尋找另外的店面擴點,尋尋覓覓到景美市場入口,景美捷運站往景美國中的街邊角落,這個人潮來往的二坪大店面,平均每天半天營運100多個飯糰。

  赤糰事業是邱禮瑞奮發的起手式,咬牙堅持、自律出發,讓他父母刮目相看、從曾經「被退學」的失望到支持,並且也轉化成邱禮瑞想要變好的自我鞭策的能量。這是個親子雙向互動的運行,隨著邱禮瑞努力讓赤糰事業草創到站穩腳步,他也凝聚家人去發展赤糰為家庭的共同事業。

  每個家都上演悲喜故事。最近「陽光普照」電影引起討論,這電影裡有個優秀的哥哥和比不上哥哥就不斷闖禍的弟弟。很巧合的邱禮瑞有個優秀會唸書的妹妹,對照他身為老大但從小卻經常出狀況,讓他爸爸生氣痛心的打他然後自責傷心流淚「怎麼會把孩子教成這樣」。邱禮瑞敬業創業接著再爭取進駐大學學生餐廳,不斷努力想要得到他爸爸的稱讚,這真實人生和「陽光普照」保護管束坐牢出獄努力工作,希望去得到父親接納,這父子之間相愛卻說不出口的情節竟然有些雷同。

  邱禮瑞在「直播」談話中思索梳理過往種種,他自稱常常去想回看遺憾,我對於他不時流露出的悔恨指出,他「被退學」沒有被驅逐,而他也沒逃家,他努力赤糰生意遭遇困難,他爸媽願意出面支持。我再強調,邱禮瑞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是回家找爸媽協助,我認為他身處在凝聚力強的家庭。

  赤糰事業故事,看似跌跤爬起是個陽光普照的勵志故事,但其實還是有幾許抹不去的陰影,邱禮瑞低調的穩紮穩打做事業,誠惶誠恐的過生活,他沒有26歲當老闆要去管理正職和工讀生15人,每個月100多萬元營業額的成功昂揚,他戰戰兢兢的背負著那曾經的「被退學」遺憾前進!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