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東寧笨伯/民眾黨打破藍綠的成功條件

立委選舉臺灣民眾黨投入戰局,是否能夠如同柯文哲本身多次所公開宣示,希望能夠成為關鍵少數,讓臺灣政治能夠擺脫藍綠對立泥淖?儘管這項訊息對諸多有意支持白色力量民眾來說,確實是很有號召力與吸引力說法,但政治不是浪漫的憧憬,而往往是冷酷無情理性之算計;而且經常是人算不如天算。

柯文哲本身雖有其主觀期待,但在政治結構上要成為關鍵少數,確有其客觀條件。在此要先提醒,臺灣民眾對於第三勢力向來都是充滿興趣,原因無他就是源自藍綠政黨互鬥,而且這種相互鬥爭係來自於國家民族根本認同,因此才會無限上綱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根本上就是個無法解得開的死結。

儘管藍綠陣營經常招降納叛,而藍綠政治人物亦經常在兩大黨派間倒戈游移,但這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壇居多,當晉身到黨政高層後,就不太容易當個變色龍,而變換顏色通常亦就是幫本身宣布政治前途之死訊,因此才會讓藍綠兩大政治板塊雖然經常推移變化,但卻毫無妥協合作空間。

特別是當本次綠色陣營取得完全執政地位後,藉由其在立法院所取得政黨席次絕對多數優勢,量身訂製出多項砍殺與清算藍色政黨資源之法案,更是讓藍綠對抗絕對無法存在任何和解與合作空間,在這種情況之下,才會讓臺灣民眾更希望能夠獲得第三勢力,作為推移政治天平之砝碼,亦提供臺灣民眾黨獲得政治生存發展空間之期待。

不過要成為作為關鍵少數之第三勢力,不能光靠其他主流政治板塊對立無法妥協,本身亦必須存在某些重要條件。首先就是要避免讓本身被拘束於特定意識形態,特別是在臺灣當前國家認同如此歧異現實狀況下,讓諸多人都會誤認為追求統一就是要向中共投降,因此面對北京毫無原則;而要追求獨立就必須仇視中國,甚至不惜自我否定與犧牲掉本身所具有之傳統中華文化,更會瘋狂到達胡亂認祖歸宗地步。

基本上,臺灣民眾黨必須要能夠認識到統獨根本上已經喪失其理想性,許多政治人物早就背叛此種意識型態所應具有堅持,而多半都是向政治現實掌控權力所低頭,所以滿口千秋大義,實際上都在經營短期利益。從藍營執政不去進行政治談判,訂立和平協議,而綠營執政更無膽量直接宣布獨立,對中華民國各項政治符號,只敢輕視與玩弄,但是到選情危急時,又紛紛低頭鞠躬希望騙取選票,就可看出充滿虛假。

所以臺灣民眾黨必須儘量將關注議題約束在民生政策層面,最多是涉及民眾相關權益之政治議題;但必須清楚認識到那些被公共政策所包裝之社會議題,其實是用來進行政治動員,而完全是無涉民生大計,如此才能審慎選擇出在那些議題上扮演出關鍵少數,而不是每個議題都要去選邊站,或許完全開放黨員選擇,會是保持清白形象最佳策略。

其次,臺灣民眾黨成員務必避免在言語上去耍弄,兩岸關係必須務實經營,千萬不要去逞口舌之快。臺灣與大陸一水之隔,要是能統能獨早就成局,就是要統要獨都不是短期能夠解決,務實對應有為有守,以臺灣民眾福祉為考量基準,只要能夠為臺灣民眾在兩岸問題上謀取福利,就不要拘泥於那些空虛幻夢,更不要天天把尊嚴掛在嘴邊,但是暗中卻去大陸經營本身事業,臺灣民眾黨只要能無私來應對兩岸關係議題,就自然能夠獲得發言地位。

再者就是必須依據議題有所選擇,許多小黨之所以失掉社會信任,就是因為整個政治運作,都最後就變成依附主流的政治勢力,扈從藍綠而喪失本身立場所致。所以臺灣民眾黨務必要經常強調,其絕非小藍更非小綠,其之所以在任何法案上做出選擇,是以民眾最大福祉考量為依歸,所以「沒有原則,就是原則;沒有立場,才是立場」;只要能夠有利民眾,才能決定政策選項。

最後就是要強調紀律與團結,要扮演成有力量之第三勢力,本身就必須講究團結,就是因為少數,因此更必須講求紀律。假若成員各自放話,彰顯個人風格,最後必然是被藍綠陣營各個擊破,無法逃脫被輾壓之悲慘命運。所以必須牢記,若是無法形成黨內共識,在公共政策議題上採取統一定調立場,就必須開放黨內成員彈性投票自由選擇。

只要在幾個對決法案上,能夠團結扮演出關鍵少數,就遠比老是內部爭吵不休,隨時有人出走的小黨好得多。要成為關鍵少數,不是要在每個法案上都去表態,只要選擇性地在特定法案上出手,就會成為具有影響力之第三勢力,否則到最後就還是個無法落實之口號。


作者為南臺灣政論家,英國博士,論文有收藏在大英圖書館可查

●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