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柯P南下高雄舉行記者會,同時正式公開臺灣民眾黨2020大選第二批區域立委參選人,名單公開後,不分藍綠陣營都紛紛表示,白色力量擺明是在挖牆腳,專門鎖定藍綠陣營中非主流政治人物,所以雖然嘴上說「藍綠擺兩邊,民眾放中間」,但實際上根本就無法擺脫藍綠所構成框架,必須靠著招降納叛,才有可能聚集出本身參選人馬。
但是話說回來,在臺灣目前此種只問立場不問是非政治氛圍中,若是指望臺灣民眾黨不從曾經涉入過藍綠陣營政治活動,提名僅限於完全與政黨派系都無關之政治素人,似乎亦不合情理。說實在話,目前藍綠兩黨確實在某些層面上產生幅合現象,政治人物在藍綠陣營中翻轉進出,好像對民眾來說,早就是見怪不怪,所以藍綠陣營與其去對臺灣民眾黨挖牆腳動怒,毋寧捫心自問,為何能夠讓臺灣民眾黨獲得在其陣營中能夠招募人馬參選之空間與機會。
不過臺灣民眾黨本身面對招募政治人物參與選舉相當順利時,亦必須自我警惕,此因許多面對藍綠陣營夾殺,在夾縫中求生存之第三勢力,其實都曾經獲得短暫時期之風光場景,但政治氣勢起起落落,政治人物來來去去,本來就是人生常態。從新黨透過反李登輝而興起,臺灣團結聯盟則是靠著力挺李登輝借力使力扶搖直上,但兩個政黨都隨著李登輝退出政治舞台而衰退。親民黨是完全跟隨著宋楚瑜政治氣勢與行情而同步起落,時代力量更是暴起暴落,臺灣民眾黨看到這些第三勢力所曾經歷之軌跡,是否亦會步入相同之宿命呢?
不可否認柯P本人在臺灣民眾黨所能產生之號召力,確實是其目前聲勢看好的原因所在,但是此種權力結構若是不預先認清其本質,臺灣民眾黨亦將無法逃脫所謂個人魅力政黨命運。所以柯P目前就必須思考,究竟能否建構出臺灣民眾黨內集體共識與思維,做為未來生存發展之基礎,透過不致於僵化到意識形態層次之務實共識,作為臺灣民眾黨未來招募黨員與贏得選民支持重要關鍵。
其實就柯P本人來說,其本身是具有務實妥協風格,面對兩岸無法解套情勢,其從未挑戰中共官方所設定之底線,更不仿照綠營去衝撞對岸不希望觸碰之痛腳。柯P是以「與其忍受生命中之現實,毋寧接受生命中之事實」,來看待兩岸關係與擁抱中華文化,並以同樣務實態度來應對來自中央政府以及對岸官僚體制所存在之矛盾困境。
所以就臺灣民眾黨目前所公布提名立委名單來觀察,政治評論家可以解讀出成千上萬之詮釋,但是最後還是要回頭來問,臺灣民眾黨能否擺脫個人魅力政黨結構,並且務實地建構出黨內共識與政策綱領。只要臺灣民眾黨能夠證明,在沒有柯P親自參與下,該黨仍能夠有效運作,就會讓藍綠兩大陣營更加無法安心。
柯P本身具有相當務實論述政策能力,其行事風格亦證明出其完全無意神化其在黨內所扮演角色,因此確實該黨未來必須由政策綱領引領,才能夠永續經營,成為臺灣社會政治層面上穩定第三勢力,奠定出比較理想基礎。不過就目前臺灣民眾黨在諸多面向上,尚無具體完整之政治論述,只能注意到其對應中國大陸,係以務實穩健方式,儘量去達成溝通瞭解,所以柯P目前起手式還算不差,但後續仍然存在相當大之空間可供努力。
臺灣身處區域戰略熱點所在,若是僅具有地緣戰略優勢,但卻未積極營建本身實力,並且運用智慧理性地與北京、華盛頓,甚至再加上東京、首爾以及東協各國周旋應對,到最後必然會受到傷害。務實地處理對外關係,要理性算計來選取政策,而不是感性之浪漫期待,這應當是柯P要最優先要讓目前加入臺灣民眾黨之年輕政治菁英所必須理解事實,假若還是要感性地受到意識形態所囚錮,最後必然是無法走出困境。
穿梭武林要靠本事,浮沉江湖更賴功夫,政壇興衰人物興替有其規則,柯P能否幫臺灣民眾黨找到方向,將會影響到該黨能否永續經營。
作者為南臺灣政論家,留英博士,論文有收藏在大英圖書館可查
●投稿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