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李沃牆/台灣人口面臨「死亡交叉」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而且今年起人口面臨死亡交叉。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將反映在勞動參與率下降、扶養比上升,年輕人負擔加重;消費、投資及生產活動所受衝擊不言可喻,經濟恐長期陷入停滯衰退。

    據內政部8月所發布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地區人口有88,098人死亡,但卻只有85,961人出生;這不僅是死亡人數與新生嬰兒數首度出現交叉,也是台灣人口自然增加史上首次出現負成長;因而有論者謂之「人口死亡交叉」。

    若按此趨勢發展,國發會人口推估指出,明(2020)年台灣地區的死亡人數將近18.1萬人、同時出生人數僅有17.8萬人,到2022年會變成人口負成長(含移民)、2027年人口紅利將消失。人口紅利消失除了對台灣競爭力造成重大威脅外,說是重大國安危機亦不為過。

    由日本人河合雅司所著的《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一書預言,2020年有一半的日本女性年齡超過50歲,生育將再下降;2027年日本血庫將嚴重不足,許多重要手術無法進行;2030年銀行、醫院、安養院逐一從地方消失。

    2033年每3戶就有1戶是空屋;到2050年可能因糧食缺乏而衍生世界性糧食危機。台灣與日本的人口及社會、經濟結構變化極為類似;而人口老化趨勢陡峭程度超過日本,出生率也低於日本;除了人口結構逐漸惡化,人口紅利消失外,這種「日本病」危機恐怕也將在台灣發生。

 

勞動參與率降 扶養比升

    2018年3月底,台灣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331萬人,占總人口14.1%,正式邁入「高齡社會」;而8年後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內政部剛發布的2018年平均壽命,女性84歲、男性77.5歲,意涵高齡人口將愈來愈多。

    按全球一般性定義,人口要有紅利,必須是「15至64歲的工作人口比例超過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二以上,且撫養比低於50%」。扶養比定義為「0至14歲幼年人口加上65歲以上老年人口」÷15至64歲青壯年人口×100;如表1所列,1980年代台灣扶養比為57.3,平均每14.8位青壯人口負擔1位老人;而後扶養比在2000年及2020年均下降,但青壯人口負擔老人數也下降至8.1及4.4;預估至2050年扶養比將上升至84.3,2060年更升高至95.7;屆時,每1.1位青壯人就要負擔1位老人,年輕人壓力之重可想而知。

    另一項指標是「勞動參與率」,係指勞動力占15歲以上民間人口的比率,也就是在15歲以上人口中有參與勞動的比率。因勞動力包含就業者與失業者,故無論是就業者或失業者的增減,均會影響勞動參與率的升降。2019年7月,台灣的勞動參與率為59.28%,均低於亞洲四小龍平均6成的比例。「生之者寡,食之者眾」。未來四大退休基金、健保都難逃破產的命運。再者,扶養比增加,將是年輕人難以承受之重。

 

大學生銳減 恐掀倒閉潮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如表2所列,民國95學年度,全國大專院校所有學生人數共131萬人,100學年度增加至135萬人;但105學年度即減少至130萬人;107學年度共有大專院校153所;但學生總數大幅減至124萬人。依人口模型預測,未來10年內大專入學人數將逐年遞減,估計將減少10萬人。屆時,至少30家甚至50家大專院校面臨關門大吉。此外,當大學招生人數銳減時,以往靠出租房子給學生的包租公、包租婆不僅榮景不在,恐怕連房子都賣不掉。

 

消費投資緩 經濟陷停滯

    房地產一直是經濟的火車頭,但台灣房價所得比居高不下,實質薪資倒退17年,已讓年輕人無力承擔買房壓力。據內政部統計,今年1季全國貸款負擔率為35.53%;換言之,每月可支配所得中至少有1/3拿去繳房貸。另,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住宅總價占家戶年可支配所得比例)為12.03;台北市則高達14.15,分別至少要12年、14年不吃不喝才能在新北市或台北市買房子。年輕人對買房退避三舍,空屋危機山雨欲來。

    令人憂心的是,近40年來,台灣每10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下降近2%,目前正處於「保2」邊緣。在少子化、人口老化、勞動參與率下降、薪資停滯、軍公教退休金被砍下,消費、投資及生產活動遭到衝擊,經濟恐將長期陷入停滯衰退。

 

政策短視 終將徒勞無功

    日本甫宣布:自2019年10月起,在日本生活的所有日本公民、外國納稅人,無論收入多少,從3至5歲上幼兒園起到16歲國中畢業為止,學費皆由國家負擔。台灣歷任政府也都提出短期性的鼓勵生育政策,但出生率卻始終不見起色。

    「世界人口綜述」(World Population Review)於3月初在網站列出2019年的各國出生率排名,台灣在全球200個國家中排最後一名,平均每位婦女僅生下1.218個孩子。蔡政府在選前加碼生育津貼、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如8月1日所推出的新制育兒政策,內容包括0至4歲每月育兒津貼2,500元、送公托每月補助3,000元、送到加入準公共化的私托與保姆每月補助6,000元、六都以外縣市,2至5歲幼兒就讀公幼免學費,以及就讀準公共化幼兒園補助,家長每月最多繳費不超過4,500元。但這福利政策與各縣市既有的托育政策疊床架屋,長期效果也很有限。

    持平而論,政府若只為選票短視近利,施政流於治標而不治本,則不僅耗費民脂民膏,最後也終將徒勞無功。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由《觀察》雜誌授權刊登http://www.observer-taipei.com

●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