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比爾蓋茲認為這樣減碳是浪費時間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比爾蓋茲創辦的基金會投入慈善事業之外,他也十分關注再生能源產業,創辦了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BEV)投入各種新型能源。 

    其中包括液態金屬電池(Ambri)、納電池(Aquion Energy)、熱電池(Malta)、次世代長時間電池儲能技術(Form Energy)和炭捕獲技術等,最為人知的要算號稱可將核廢料轉換成燃料的第四代核電技術(Terra Power)。

     對於全球暖化蓋茲也十分關注,由於石化燃料帶來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所有國家都在努力漸漸地擺脫對石化燃料的依賴。  蓋茲表示環保人士遊說投資者放棄投資石化燃料太浪費時間,更有效的做法是將錢和精力投資於顛覆性技術,截至目前為止他認為撤資很可能沒有減少碳排放。

     從養老基金、英國聖公會(Church of England),到洛克菲勒家族,越來越多投資者拋出手中持有的石化燃料持股,他們相信金融可以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工具。

    蓋茲表示投資者如果希望利用資金投資綠能產業,可以投資新創企業,例如他目前支持的兩家替代蛋白質公司(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將會收穫好結果。  而他拿出數十億美元創建突破性能源企業,資助某些如果成功可以將溫室氣體減少0.5%的公司時,兩相對照之下顯然回饋不成比例。

    環保人士不認同蓋茲的撤資論點,美國氣候變化活動組織350.org表示,撤資的目的不是讓企業資金短缺,而是撤消他們「經營發展的社會許可」,並打破石化燃料公司對政界人士的掌控。  這樣一來,政府更容易應對氣候問題,目前該組織已爭取到1,100多家投資者承諾消除或刪減石化燃料持股。

    350.org的撤資活動協調員布魯克斯表示,撤資理論基礎來自上個世紀80年代的南非撤資運動。  廢除種族隔離與撤資運動有關,可能不是唯一因素,但絕對是一個促成因素。 

    下週即將舉行的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上,世界各國領導人將承諾到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但蓋茲表示各國要實現這些目標速度還很慢,遭到最大打擊的是世界上最窮的農民,由於依靠降雨維持生計,他們處於惡劣氣候環境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