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公司的路上,即使和同事說著話,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一直浮現腦海。
在這本厚重的書裡,我最偏好的角色是「安德烈公爵」與「紈褲子弟阿納托里」,他們兩個是對比。
先說「安德烈公爵」,他冷靜、節制、壓抑、驕傲,但有時迸發的熱情卻又令人懼怕。
在歷經妻子過世與未婚妻背叛的打擊下,他投入了俄法戰爭,並於某次戰役中遭流彈擊中⋯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等待:等待死亡、等待希望⋯⋯直到他等到了與未婚妻娜塔麗的巧遇、和解與救贖,然而最終,他還是平靜地死了,就像電力耗盡的手機,生命之光也一點一點地在他的眼中消失⋯⋯
記得讀到他死去的那一刻,我哭得像個孩子,安德烈是那麼誠實地面對著一切屈辱,壓抑著盡量不去傷害任何人,然而他臨終前卻做到我所不能:全然的諒解、淡漠與平靜。
我好同情這樣的坦然,也羨慕非常⋯⋯
再來說到「阿納托里」這英俊的紈褲子弟,每次讀到他的橋段我總不禁羞慚的臉紅心跳。
阿納托里大膽、瀟灑、熱情奔放、四處留情,毫不猶豫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在「眼前的女人」身上,全然無視道德正當性及他人的感受。夥伴們的冷眼旁觀是無聲的鼓勵,而他最終搶奪的女性⋯⋯就是安德烈的未婚妻。
他無恥大膽地引誘娜塔麗,而且理直氣壯地說:「我愛她!」
最後東窗事發,才又落荒而逃⋯⋯是個卑鄙而不自知的丑角,讓人不齒、好氣又好笑。
矜持和放蕩、救贖與背負,兩者交疊起來就成為了一幅結構完整、起伏合理的人生剪影,這是《戰爭與和平》。
為什麼會想起《戰爭與和平》呢?
也許是想起明天要跟放蕩的友人開會,也許是新的中分髮型讓我想起人生中的各個階段:那個阿納托里的我,還有安德烈的我。
人是一種會隨環境與經驗,被時間不斷旋轉、磨損、彎折的物種,回憶重塑我們的相貌與身形,回憶也決定了我們的話語:我們之所以是現在的我們,自始至終都不曾純粹地由我們自己決定。
也因此,當我看著其他人的安德烈或阿納托里時,我總不禁想著時間,並猜想著他究竟囤積了什麼回憶。
這麼想會讓你很難對別人道德審判,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時間是怎麼旋轉、磨損或彎折他(她),讓他願意投入某場戰役,甚至破壞某種和平。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