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友請我評論這篇文章,我沒想太多就回答道「好啊」,然後我才覺得為難...
為難的倒不是怕得罪人,因為過去幾次交流的經驗,程sir是肚量很大、腰很軟的長輩,這都不是問題,問題是在於:「這篇從設定到結論我都無法順暢的邏輯自洽。」
請看結語:『高科技產品的發展不也是如此?只要能符合這個「民主」、「自由」趨勢的產品,必定能贏得客戶與用戶的心。』
雖然能明白通篇文章大意應該是「依據消費者掌握產品使用權與使用自由度的多寡來區分,少者為集權,多者為民主。」然而這樣的比喻,讓我內心頗為混淆,因為我簡化後推測、整篇文章的意思就是:「一個科技的商品化,只要能讓產品更普及、消費者擁有更高的使用自主性,且技術的重點能從功能推進到服務,那必定能贏得客戶與用戶的心。」
而簡單的例子是Google的Chrome,開源平台讓手機開發商有更高的自由度依照不同市場的消費者的需求來開發。而反證呢?是APPLE,是TESLA,還有一切新科技、新藥品等創新在初期市場化階段。
換言之,我們可以這麼說:從所謂集權、民主到自由,其實就是任何一個新科技、新技術,從市場未普及到普及、不斷週而復始的過程。而集權到民主化的潛台詞,就是藍海過渡到供給過剩的紅海市場:整體有利,商家薄利。最後我得誠實說,即使寫到這我也依然覺得自己的評論漏洞百出,因為前提難清...
也正如文頭所言,「讀者們不妨以創新的心態來看待本文。」我就把自己的評論當作一個莽撞丟進市場的Trial and Error的不完美腦力激盪素材測試吧。
任務完成,苦惱解除,耶。
作者本名戴于千
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
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