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rTMS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在60歲的張女士退休後,正要開始享受人生時,卻因生活頓時沒重心加上兒女結婚離家感到孤單,開始出現嚴重失眠,經常整晚沒睡,即便睡著也都是翻來覆去兩三個小時才入睡,睡著後也常不到兩三個小時就醒來。長達七年,睡前要吃到十幾顆藥物才能斷斷續續睡四五個小時,每天起床都覺得昏沉無力,白天只能躺床。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鄭映芝,診斷張女士是慢性失眠合併混合性焦慮與憂鬱症。 鄭映芝醫師建議個案施打顱磁刺激(rTMS)來改善焦慮憂鬱情緒與失眠,在接受為期一個月20次的顱顱磁刺激(rTMS),原先的助眠藥物減少了一半以上,雖然仍需要吃五顆藥助眠,但白日昏沉不想動明顯改善,張女士最開心的是她現在可以早起運動並且安排旅行,重拾退休新人生。 身心科主任王明鈺表示,退休年長者會出現失眠困擾,老化過程中生理週期本來就易有入睡困難與熟睡時間變少的情況,尤其,退休後失去日常工作節奏,生活失去規律性也是常見原因。另外,退休後的心理壓力也是造成退休者失眠的重要原因,失去工作的失落感,退休後無聊缺乏動力與目標感,工作中建立的社交網因退休而減少造成社會疏離,對自身健康的擔憂等都是常見的心理壓力,加上此階段常面臨子女離家造成家庭動態變化,也是影響退休者情緒的原因之一。 鄭映芝醫師指出,失眠除了吃藥之外,有不少非藥物治療的方式,包括每天固定作息,建立睡前放鬆的習慣,確保睡眠的環境等都有助於失眠的改善。經顱磁刺激是安全有效的非藥物治療,它利用電磁感應原理活化大腦的神經迴路,對於藥物效果不佳或副作用強烈的患者可改善身心症狀,在臨床上有不少長期受藥物副作用所困擾的個案,在接受經顱磁刺激治療後能達到減藥結果。 身心科主任王明鈺建議,面臨退休時可試著學習新事物,讓生活充滿期待感或試著加入團體如志工,來拓展交友圈保持社交聯繫,最重要是覺察退休後的心理壓力,給自己一個彈性的時間表來尋找適應和應對的方法,也不要害怕尋求醫療幫助。 原文出處
台灣HP惠普科技前董事長黃河明,十月底從台北市大安區八樓住家跳樓輕生的消息震驚各界,由於黃剛從醫院返為住家,並未留下遺書,推斷為生前罹患憂鬱症,初步研判為輕生,消息傳來,讓許多朋友相當驚訝與不捨,也再度引起社會大眾對憂鬱症的關注。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洪敬倫醫師分析,一般而言,長年憂鬱症患者隨著每次病情復發,治療會越來越棘手。大型臨床研究顯示,約有40%-50%的憂鬱症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特別是老年憂鬱症患者,藥效會更緩慢。此外,年長者也可能因為久病厭世,加上身體脆弱,因此更容易有負面念頭在心中打轉。 洪敬倫提到,一般人對於憂鬱症的認識,常認為是意志力與抗壓性不足的結果。但追根究底,除了環境因素導致患者情緒低落這種心理機轉之外,以科學角度來看,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其實已經生病了。此外,醫學臨床研究證實,憂鬱症患者腦中的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不足,且負責思考與調整情緒的前額葉活性明顯較一般人低落。 由於憂鬱症治療困難,目前除了服用藥物提升血清素外,近期臨床上也有新的科技突破,透過對大腦皮質層進行重複的磁波刺激,活化原本功能低落的前額葉。這種新科技,臨床上正式的名稱是「rTMS 重複透顱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國外施行rTMS治療已行之有年,台灣則在去年上半年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正式核准施行。「可惜知道這個治療選項的患者並不多,提供rTMS的醫療院所也很有限。」洪敬倫分享,目前選擇rTMS的病人,多半是因為對多種藥物反應都不好的憂鬱症患者。 每當有名人選擇結束人生時,總會讓社會大眾感到驚愕。但客觀而言,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活背景與心理歷程,行為背後的動機與成因也非常複雜。然而,以醫學跟腦科學角度來解析,憂鬱症發作時的負面意念是一種「症狀」,是大腦迴路「短路」造成思考打結,經過治療是可以改善的。醫師也呼籲大家平時多關心身旁需要關懷的家人朋友,若有症狀或需要,需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各縣市自殺防治專線。作者張少楷為醫療照護產業網路媒體總編輯,負責內容與流量成長,對腦科學有興趣,喜歡閱讀、寫作。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