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Schubert & Mozart: 'Round Midnight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午夜夢迴,莫札特&舒伯特相遇爵士三重奏─陳若玗談迷你專輯

台灣爵士鋼琴家陳若玗,去年12月攜手小提琴家林品任和許軒豪、中提琴家黃瑞儀及大提琴家呂超倫推出結合了「古典弦樂四重奏」與「爵士即興鋼琴」的全新單曲〈Walking Through Fear〉,讓不少樂迷驚豔於她獨特的作曲技巧,以及遊走於古典與爵士之間的游刃有餘。今年,陳若玗更趁勝追擊,在2月16日實體發行了迷你專輯《Schubert & Mozart: 'Round Midnight》,用經典的爵士三重奏編制,改編包括舒伯特鋼琴三重奏、《野玫瑰》以及莫札特《夜后》詠嘆調、《小星星變奏曲》等四首曲目,帶給聽眾無限狂想與驚奇。小時從台灣古典科班起家、至美國深造踏入爵士之林的陳若玗,是如何開始打破兩者界線,展開屬於她個人風格的全新篇章呢?一切的機緣,就讓我們一面聽這張《Schubert & Mozart: 'Round Midnight》,一面聽陳若玗娓娓道來……。 《Schubert & Mozart: 'Round Midnight》線上數位聆聽 MUZIK:此專輯可以說是來自於您參與衛武營2022年「瘋迷24舒伯特」以及2023年「瘋迷24莫札特」當中「午夜爵士場」的產物,能否與我們談談當初接到衛武營邀請時的想法為何?又是怎樣進行選曲與改編? 陳若玗:第一年由於是浪漫派的抒情大王舒伯特,對我來說,和聲跟風格相較能夠連結,加上後來我發現自己也滿受浪漫派影響,所以很快就答應了。但到了隔年主題變成「莫札特」時,真的是天人交戰了好一陣子:莫札特的聲響,如果加了太複雜的和聲會變得不單純,就不夠「莫札特」了。同時他又有很多曲子是大調寫作,可說是我的罩門;如果是只演出《土耳其進行曲》炫技版這種時下古典鋼琴家已經都彈一輪的類型,也沒那麼有趣。究竟要如何讓他有莫札特純淨的美,但又保有我自己的風格、不增加太多的顏料,真的是一大挑戰,但也很高興我接下來了! 至於選曲,即便衛武營希望我能以耳熟能詳的作品優先,但也給我很大的自由度。我真的就是把他們的作品聽過一輪又一輪,我覺得選曲是「直覺」,會直接感受哪些曲子翻玩是可以work、又適合自己的風格。 MUZIK:在兩年的「爵士午夜場」裡,您又挑選了這四首曲目來錄音,能否與我們分享為何是這些曲子? 陳若玗:錄音的這四首都是我特別喜歡的曲目,每一首有他的特別之處! 其實爵士樂的即興不是漫無目的亂彈,很多時候是光拿著小小的motif(主題)就可以玩延展跟講故事,只是大家對主題不熟,所以延展時也就聽不出到底在玩什麼。 打個比方,像是《命運》交響曲的motif,光這幾個音貝多芬就可以延展成一首宏大交響曲。當我在玩一樣的主題時,聽眾相較之下就能比較跟細聽到底主題被我藏到哪去(或可以說是如何無限上綱的延伸,哈哈)。 所以在改編時,我會用古典和爵士的角度來聽和聲的進行,看他們成不成立。 有些和聲很明顯不適合爵士即興,我就會修正,但主旋律跟主題則是盡量保留。 回到專輯的四首曲子,我想大家不會料到,最讓我頭痛的其實是莫札特的《小星星》變奏曲:我不希望改編的版本像兒歌,但又想保有赤子之心;看似簡單,但拍子又要夠groovy(具搖擺感)、即興希望夠多、有流動性,但又不要太多複雜的半音階。 所以在錄這首時,我還先在錄音室吶喊「莫札特救我!」大家可以注意結尾,鼓手突然拿出沙鈴,碎碎的叮叮噹噹聲感覺好可愛,加上貝斯手又再度把主旋律彈出來,錄音當下我內心都微笑了起來──因為這些都沒有先set好,真的是神隊友給了很多細微加持,都好有加分效果。現在想起來都好笑:我在那裡大喊莫札特救我,結果我的神隊友先救我! 至於舒伯特的第二號鋼琴三重奏,我其實沒有變動太多原本的和聲進行,他的原曲就已經很合適爵士三重奏了。《夜后》的詠嘆調也是,整個旋律搭配爵士經典的基本和聲進行,完全不違和! 希望大家可以多聽幾次,其實我滿多即興是延伸於原曲或接近原曲的和聲,用他們當主要枝幹去進行即興的延展,或以motif動機去玩延展的可能。 MUZIK:這張專輯您與貝斯手Chris Tordini、鼓手Tommy Crane一起灌錄,不知道能否與我們介紹一下這兩位搭檔?他們對於這次錄音的想法為何? 陳若玗:我們已經認識跟組團超過十年了!他們真的是超棒的音樂家,組團真的很不容易,除了要遇到厲害的音樂家,還要能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在這方面我真的很幸運,畢竟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可能追尋不同的音樂或方向,十年下來我們還可以一起做音樂,真的是我的榮幸。 關於這個改編計畫,其實他們一開始也是跟我抱持的態度一樣,有點抗拒,因為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這類演出了。不過在我看來,能把藝術性做足,又抓到古典與爵士平衡的,真的不多,所以大家就一起來挑戰看看。 MUZIK:上次跟您聊〈Walking Through Fear〉時得知錄音時鋼琴部分幾乎都是無譜的全即興發揮,我也滿好奇爵士三重奏時又是怎樣的錄音模式?是有怎樣的前置作業? 陳若玗:這四首其實都有寫和聲進行的譜,如果細聽的話,會發現我們刻意保留很多原曲的旋律,只是改變了和聲,然後再從這些和聲去即興。用個古典樂迷熟知的例子,就有點像做出了巴赫的數字低音,再從中去即興一樣,用左手低音的根音當基礎,去做出右手的即興旋律,是同時直線跟橫線思考。 我們就是用著和聲進行去即興來說故事,其實我只是回到作曲家的身份,只是即興很像「即時作曲」(real-time composing),在腦裡的擦擦塗塗跟延展,都在當下被聽眾聽到。 說真的,錄音時壓力相當大。有時錄太多次,就會像是你演講時某次突然不小心講個很有趣的笑話,自己都覺得神來一筆,但演練過太多次後,感覺會變得很假、很失真。所以即便以防萬一會多錄幾軌,很常最後會選那個也許不夠完美、但卻最organic(有生命力)的first take。 講個有趣的小故事,像是第一首舒伯特〈Piano Trio op.100〉結尾時,我原本只是提議也許能把速度加快,八小節原曲主題重複後結束,貝斯手問我那速度是要加到多快?我說你跟鼓手決定,結果錄音一下去,沒想到他們猛催油門,加到像超跑一樣!也因為這樣的energy,讓此曲最後是相當戲劇化地突然斷掉結束,彈完當下,我有一種心跳跟著斷電的震撼感!也立刻決定我要這一個take,即便後來又多錄了三個take,但這個take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戲劇性,因為我確實差一點就跟不上,後來被激到一鼓作氣直至斷電。 MUZIK:過去的「瘋迷」演出不只這四首曲子,滿好奇未來還會有新的曲目錄音嗎? 陳若玗:坦白說,很多曲子不見得適合改編。我很龜毛,只要聽起來不像我會彈的東⻄,或稍微有點牽強的感覺,就不會想錄音,因為我很怕四不像。我希望最終的作品,是爵士人聽起來就是三重奏,可是古典人聽起來又不覺得通俗、具有質感。畢竟我是古典出身,也很怕很俗的古典改編,對於要錄音的作品真的相當吹毛求疵! 舒伯特那次演出完,我大概感覺這兩首是我真的很想錄、也適合進錄音室的。莫札特其實也一度考慮錄《土耳其進行曲》,但後來想想舒伯特只有錄兩首,所以就各兩首好了,哈哈。還有,因為會放在同一張迷你專輯裡,風格也要維持專輯整體性,而不是拼湊整場音樂會曲目。現在看到的曲序,也是特別想過的。 另外,由於現在正如火如荼地準備「瘋迷24貝多芬」,其實我心裡已經開始想像今年會不會再度進錄音室、有點蠢蠢欲動了!想要比大家都搶先聽到可能的錄音曲目,就來3月3日的午夜音樂會吧! MUZIK:最後,您今年也會參與衛武營的「瘋迷24貝多芬」演出,能否先透露一下觀眾能看到什麼樣的改編? 陳若玗:貝多芬真的又是另一個大挑戰!我接到邀約時,覺得最困難的莫札特我都挺過了,貝多芬耳熟能詳的曲子很多,又有許多強而有力的主題,所以這次很快答應,結果發現他跟莫札特的難度,完全不一樣! 莫札特是一開始非常難,因為太古典樂派,又沒有那麼多的半音。我的風格本來就帶有一些憂傷跟浪漫,所以「如何保持莫札特又保持我自己」真的很挑戰。沒想到要婉拒衛武營的前一天晚上,我半夜跟自己說,不然就當成「彈情歌給莫札特」來試試看好了。可能是夜晚的氣氛,也可能是放下了「不要把莫札特變浪漫」的執著,反而聽到了不一樣的大調,也沒想到夜后這麼適合爵士和聲的改編,就接下了這份演出。在錄音時,我突然好像聽到自己的靈魂、突然好感激這一切,感謝莫札特沒有放棄我,讓我半夜有了靈感。 所以莫札特是一開始很難,想通了突然就懂了。但貝多芬是一開始我覺得應該不難,好多東⻄可以玩,但越延伸下去就越感到挑戰,自己整個人情緒也陷下去,不知為何內心有一股革命搖滾的火在燒,我想玩的聲響也越來越大,野心也跟著越來越大。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我不是使用三重奏,而是只有鋼琴跟鼓,我想要在鋼琴上實驗更多的聲響,畢竟貝多芬就像是當時的搖滾巨星,是衝破世代的大作曲家,聲響聽到越多、想要練的東⻄也變多……有一種它激發了我沈澱、閉關練琴的心。 小小透露一下,這次我會彈《月光》奏鳴曲/《命運》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第二樂章、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柯奧里蘭》序曲/Nirvana跟《快樂頌》。當中《柯奧里蘭》序曲可能是小時候在樂團練過的緣故,接到邀約第一時間就想到這首曲子,編排時又聯想起自己超愛的美國搖滾天團Nirvana名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到時也會靈感串連兩首,敬請大家期待!流行樂很多的和聲進行也受到古典樂影響很深,我相信只有好音樂,不分樂種。期待大家到時午夜凌晨,跟我一起用搖滾爵士,大鬧衛武營音樂廳!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