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OTT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王其》OTT!有線電視不敢面對的真相

【愛傳媒王其專欄】NCC在15歲生日時辦了場盛大學術研討會,邀學者專家發表對未來傳播趨勢看法。有學者在會議中提出對有線電視剪線潮的另類觀察說,有人為了訂便宜寬頻看OTT、免費看有線電視,才留下來當用戶!這問題的確是有線電視最不想面對的真相! 上週六10月30日,NCC為成立15週年辦的,這場名為「展望NCC的現在與未來」的學術研討會,有三大主題,包括「回頭與展望趨勢的通傳未來」、「自由與挑戰兼具的治理未來」、「時代與科技推進的轉型未來」。從主題設定來看,NCC關心未來的三大主軸:通訊傳播、數位治理、產業轉型。 NCC主委陳耀祥自己主持最後一場座談,特別聚焦在網路內容治理,以及台灣傳媒產業數位匯流轉型的問題,與會者提到電信5G、OTT等數位趨勢,對台灣有線電視及頻道內容的影響。其中受邀的與談人文化大學教授柯舜智提到,她最近做了調查發現,很多受訪者沒退有線電視,主因在可以訂寬頻送有線電視;而且要看內容,哪個平台也已難區分了。這現象的確反應在產業中,有線電視業者表示,他們已開始轉型提供寬頻或加值服務、結盟OTT業者等。有業者推,同時申辦數位有線電視及光纖上網,享免費使用90天的優惠,還加碼贈送LINE TV影音平台90天VIP會員;也有業者接受訂半年期短合約,搭配超值學生防疫方案,120M每月只要400元;還有業者每年收有線電視訂戶不到2000元,但要訂他們的寬頻。這些方案除抓住寬頻的收入,還能增加消費者的黏著度。 對媒體不時報導台灣有線電視有剪線潮,業者雖不否認,但有線電視業者也說,對照其他國家的有線電視訂戶數,國內下滑趨勢其實相對平緩。台灣有線電視訂戶數從2013年至2017年,是持續在上升的,一度超過522萬戶,普及率突破60%,成為多數人的最主要收視來源。不過,2018年那時雖還有510萬戶,但到2021年第2季為止,總戶數也已經下滑至479萬戶,普及率剩53.56%。 訂戶數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有線電視更不願意面對的真相其實是,訂戶留下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因為可以透過付費訂有線電視比較便宜的寬頻費用,再透過手機、平版、電腦等收看數位匯流的各種OTT內容,消費者心中,其實在期待免費看傳統有線電視內容。 媒體主管說,台灣的各有線電視集團現在都靠家戶內寬頻,撐起另外一片天,還能留住有線電視訂戶。根據2020年的統計,家戶寬頻總數約有630萬戶,其中70%集中在中華電信,其他30%被有線電視業拿下,這將近200萬戶。這其中最多的為擁有台灣大哥大的凱擘集團,約10%。雖然有線電視寬頻戶數與中華電信的MOD相當而已,但這塊的獲利率很高,成為有線電視集團新的金雞母,也是綁住傳統有線電視用戶的利器。 所以當有學者說,不退訂有線電視,不是要看電視,而是因為便宜訂家戶寬頻送有線電視,可以同時看到各種平台內容的時候,就點出了現在有線電視經營最大問題:「有線電視也靠著賣寬頻而有了新存在價值」。接下來所有網路及電視平台內容如何管理,甚至產出更多更好的內容,免得台灣的數位OTT市場變大了,但卻淪為中美日韓劇的天下,這種另類的文化侵略,相對也就成為政府頭痛的事了。 也的確,台灣戲劇在這幾年的OTT市場中,並沒有大爆發,反而陸劇、韓劇在台灣大受歡迎。根據統計,從2010年開始,台灣電視頻道播映戲劇中,韓劇加上中國戲劇的比例始終不低於5成。連NCC自己調查的在台灣受消費者歡迎的OTT品牌,不是愛奇藝就是Netflix,台灣本土的LITV仍有大段努力空間。 再說內容投資,也是台灣政府與業者的痛處。 10年前,台灣電視劇每集製作費,平均大約落在180萬元新台幣左右,但跟亞洲國家比較則捉襟見肘。曾在台灣掀起韓式炸雞熱潮的「來自星星的你」,單集製作費則為1700萬元台幣。對比同樣在2009年播出的台劇「痞子英雄」單集製作費400萬元,在當年已經開創全台最高紀錄。2010年前後中國影視產業崛起,後宮甄環傳等宮鬥劇更成為瓜分台劇觀眾的另一個對手。 近年台劇終於跨進「千萬俱樂部」,背後兩大資金來源,除了政府前瞻預算外,另一者便是國際業者投資。今年熱門的「斯卡羅」、「天橋上的魔術師」皆獲前瞻預算1.55億元補助,加上團隊自籌、企業投資等,單集來到1600萬元到2000萬元規格,至此台劇在預算規模上,才終於開始慢慢追上國際,但有多少台灣戲劇有這樣機會? 因為網路技術發展,讓各電信手機、電腦、平版等與電視全部內容可以自由流通,就產生了傳統頻道內容,包括新聞與戲劇,跑到新流通平台上撞擊出來的問題。與會的學者專家認為面對新的傳播產業趨勢,NCC不能只放在監理,也要幫業者找到更多的方向。前中華電信總經理林國豐在會中引用數字說,台積電有超過40%的收入與行動通訊有關,但這些年來,電信業者的消費者貢獻度掉了三分之一,收入也少了上千億元。這兩個相對比,就清楚知道未來電信傳播趨勢,但產業界能否因應得宜,可以好好生存,主管機關NCC扮演非常重要角色。這場研討會只是開始,不是結束!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台灣數位匯流的推動障礙是政府高層

【特約記者陳昱旗報導】台灣數位匯流變革喊了多時,但始終困在「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窘況!數位匯流的概念已經出現了20年,2006年誕生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至今也已14年,歷任委員會都很關心數位匯流修法,為什麼走到至今修法多年的數位匯流卻始終還在原地踏步?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賴祥蔚教授在訪問中指出:數位匯流修法最關鍵部分就是「政府中獨缺真正了解數位匯流行政院層級的領航者,這也攸關NCC的角色真正的定位問題,必須扮演推波助瀾者而非只是管制。」 當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載具壁壘分明,而朝向處處是匯流現象的方向發展,在此同時同時,廣電三法與數位匯流大法推動上都出現修法速度跟不上實際現況問題,賴教授認為:「NCC不能單就定位為監理獨立機構,NCC從成立的時候就有一個很怪的傳統,委員們盡量不要跟業者有互動,所以我們的NCC的委員們通常對外不太打交道互動,導致在法案的推動上不一定了解業者需要,甚至跟立委溝通也常常不夠順暢。賴教授提到,「記得之前賴士葆委員跟我說,一個立法院一百多個立委,真正比較懂數位匯流的只有三、四個委員,這樣法案怎推得動?」 追根究底來看,在總統與院長的層級,如果沒有真正懂數位匯流的政府首長擔任領航者強力支持,就會造成數位匯流業務上推動窒礙難行,因為光靠NCC恐怕無法推展這塊重要的業務。賴教授認為:「如果總統或是院長現在比較關心的是假新聞,NCC就只能全神關注在假新聞業務,那麼數位匯流這塊,就難免沒有人會去關注推動。」目前NCC傳播政策諮詢文件綠皮書部分,大致上都跟數位匯流無關,主要都還停留在廣電三法的傳統監管部分。 面對數位匯流的腳步從牛步到止步,在黨政軍結構管制調整上,一直是修改法規最大的挑戰。賴教授強調:「黨政軍是線性傳統寡占時代的產物,現在已經多元到一個很誇張的數位匯流時代,根本沒有什麼黨政軍影響。」因而,在數位轉換觀念下必須拋開過去那種傳統思維,在打破載具的數位匯流,一切的網際網路傳播,不存在資源稀有壟斷問題。 黨政軍條款傳統監理舊思維,被批判跟不上目前數位匯流網路時代腳步,目前年輕人誰還在家守著電視?大多都已經人手一手機隨時觀看點選自己喜愛的節目。賴教授提到:「一方面傳統媒體管很多,網路卻都管不到,因為它不跟NCC拿執照根本管不住;另一方面傳統媒體抱怨綁手綁腳,那如果你要把它全部都解除管制,也會有問題出現,並不是你對傳統媒體解除所有管制之後,傳統媒體就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賴教授更提到:「從網紅現象可以看出,蔡總統在臉書上直播,談論民進黨黨內初選,這個也算是一種媒體,不就是違反黨政軍媒體條款的精神嗎?只是從網際網路傳播,因而在這網際網路時代,政黨法、廣電三法都無法可管,只能說我們法規跟不上數位匯流變化的速度,我不說是觀念落後,是推動立法的進度真的落後太多了。」 僅管目前許多法規老舊,數位匯流不該被桎梏,而是必須加緊腳步,面對網路傳播境外OTT產業來勢洶洶,當我們還停留在那種老舊黨政軍條款的修正探討,不如去思考OTT產業該如何集中力量發展? OTT TV只會讓數位匯流速度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白熱化。賴教授認為:「網路上都看得到,年輕人誰看傳統電視?年輕人根本不在意,把傳統電視引進境外節目管得很死,結果只是讓更多民眾直接上網看,那就對於這個傳統電視更不利了。」 放下意識形態框架,正視OTT TV的發展而非管制,應該才是正確方向,賴祥蔚教授認為:「我覺得這個是我們要思考的,而不是只有什麼解除管制、再管制,什麼拉平,那是美國的做法,人家美國是世界強國,而我們不是世界強國,那種強國的思維,其實對臺灣不太適用。」扶植我們本土OTT TV產業創作優質內容,數位匯流不該死在意識形態。 最後,賴教授分析三種面對境外OTT TV競爭的因應策略:「一種是投降策略,就是做什麼我們都配合;一種是民進黨現在的策略,我不跟你來往;最後一種就是要用比較身段柔軟方式,一方面我們掌握臺灣的主體性,另外一方面我們必須把握包括對岸在內的所有市場。」到底該用哪一種策略,看起來答案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