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GDP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根據可靠消息,10月29日美國聯邦政府將公布2020年第三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相關官員指出,數據顯示GDP成長超過30%,預計這個數據將是川普扭轉選情的利器。 GDP是指一個國家在特定的時間之內,經濟活動產出的產品以及勞務的市場價值總額。 令人好奇的是,在新冠肺炎的疫情擴散期間,美國第三季的GDP為什麼能成長三成這麼多?實在太令人訝異。 了解美國情況的專家笑說,第三季的GDP成長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對比第二季。因為受到疫情影響,美國2020年第二季的GDP是負值,而且達到負31.4。所以從負31.4%變成0%,這就是第三季GDP可以成長三成多的內幕,真的要比較的話,今年比去年同季還是低很多。 儘管專家道破了美國GDP成長的內幕,但是一般民眾仍可能看了媒體報導的標題之後,還以為川普治國有方,因此確實可能會有助於川普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爭取連任。 儘管第三季可能出現成長的表面數字,但是專家也擔憂一旦第四季疫情再起,美國的GDP可能又會出現兩位的負數。
【特約記者王查理報導】中美貿易談判第11輪磋商,終於在美東時間10日午前,在華盛頓「無結論」的落幕,雙方雖然強調本次協商「坦率且具建設性」,但就結果論而言,中國還是無力阻止美國取消25%的懲罰性關稅。雙方雖然已經在協議第12輪的協商,但具體日期未定,而川普也下令對2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追加懲罰性關稅的擴大評估,被課以重稅的產品,則多以點子設備、家電、居家生活用品為主,雙方似乎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禁止強制技術轉移」等問題上無法取得共識,而6月27日的2019大阪G20高峰會是否會成為兩人的下一個「談判時間」?目前也不得而知,引發國際關注。 中國正在不斷流血?美國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認為,不僅是中國,美國企業也在承受著關稅提高所造成的衝擊。中國因為關稅影響需要承擔多出來的成本,而這部分的成本也將反映在美國消費者身上,造成GDP動盪,而川普所發動的關稅制裁,主要影響不在於「支付關稅」,而在「打擊中國GDP」!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在4月12日公布的數據來看,來自中國的進口品價格指數3月呈現持平,但在1月、2月分別月減0.3%、0.1%的微幅降低。2019年3月來自中國的進口品價格年減0.9%、創2017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而美國股指期貨今天(5月13日)開盤跌逾1%!可見關稅影響不只影響中國的GDP,同時也影響美國的GDP。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認為,這批關稅衝擊主要會先在, NIKE、iPhone等零售品售價上開刀。分析師認為,目前美中雙方磋商應聚焦在,如何避免「長期且全面的」加徵關稅。而美國零售聯合會(NRF)也多次表示,高關稅的代價將反映在美國的消費者身上而非中國。因為許多美國企業都相當依賴中國市場,包含波音(Boeing)、Nike、特斯拉(Tesla)、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英特爾(Intel)等大公司的股價估計都會受到影響。而川普所大力推動的農產品也被狠狠打臉,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表示「隨著價格持續走低、關稅紛爭懸而未決,我們的耐心即將耗盡,美國大豆農民在經濟上、精神上受到的重創不容忽視。」散發出來的危機訊息不可忽視。
冷門新聞:歐洲央行(ECB)下屆首席經濟學家,由「愛爾蘭」央行總裁獲選。 其中包含一個相對少人關心的國家的近況:愛爾蘭崛起中。 1. 人口:478萬居民 2. 2018 GDP成長:7.8% 3. 人均GDP 69,330.69 USD (世界第二,2017 年) 4. 失業率:2012年16%,2018:5% 問題來了,一個人均GDP世界第二的國家,為何還能有7.8%的高成長率? 基本面的理由是: 12.5%的企業所得稅是誘因之一,而支撐微軟、蘋果、Facebook和Goolge在這設立歐洲總部的原因還有:母語是英語、30%以上人口不到25歲、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 另外較為著名的文化誘因是: 2015年同性婚姻合法化、2017年公開出櫃的同志總理上任、撤銷褻瀆法、2018年公投通過撤銷反墮胎法,文化上頗為包容。 而這些都只算基本條件,因為崛起中的愛爾蘭正在一步一步成為歐洲金融企業總部的聚集地,Why? 還不是「英國脫毆」的功勞。(來賓掌聲鼓勵) 因應英國脫毆,美林、巴克萊總部已牽到都柏林;花旗集團、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高盛,都將擴大的都柏林分公司的規模。 大量新工作產生,愛爾蘭失業率溜滑梯一般地滑落。 然而,大量外資進駐也有隱憂,產業高度集中化,資本進入造成房市泡沫、貧富差距加劇的老問題也將隨之發生。 不過這些問題比起眼前的利多,實在不值一提。 讀到這你就能理解:為什麼ECB最新的首席經濟學家會是愛爾蘭央行總裁了。 人家拼經濟拼的務實,很給力。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從向松祚談中國GDP看台灣」,這是一篇反思類的好文,文中基本有三大重點: 1. 向松祚演講內容的初衷:不是戳破中國GDP假象,而是反思與改革建議。 2. GDP的結構與各國處理GDP的方式 3. 台灣有什麼理由可以沾沾自喜? 最近一篇沒什麼人看的報導是「德國Ifo經濟研究院」發布的第1季全球經濟氣候指標 (World Economic Climate): 1. 全球景氣分數從上季-2.2點下降至-13.1點。 2. 台灣整體經濟分數從目前的-35.3點降至6個月後的-52.9點。 3. 未來半年台灣進、出口皆轉壞,美元相對新台幣續呈升值,預期物價及短期利率將走跌,長期利率則將走升,股價水準則呈下跌。 其邏輯根本是:台灣是出口導向國家,而台灣的貿易夥伴比重分別是: -中國(含香港):31.5% -東南亞國協(十國):15.5% -美國:11.7% -日本:10.9% -歐洲:10.5% -Others:19.9% (資料來源:財政部關務署) 老話一句:台灣最大的兩個單一貿易國在打貿易戰,出口導向的台灣怎麼可能好呢? 更遑論目前全球製造分工與資本的高度串連性無此緊密,任一大國出事,無一能倖免。 在這樣的前提下,小小的台灣又有什麼看衰別人的本錢呢? 如果有,大概就像小乞丐嘲笑恩客破產的無知吧。(笑)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