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G20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G20峰會洩密:沒有一國想打貿易戰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G20峰會提供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的機會,針對全球面臨的困境與危機進行討論並達成最終共識,但結論能否被寫入公報,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顯然具有最後拍板決定的權力。美國川普發起單邊主義、經濟保護主義,各國包括其盟友屢屢遭受攻擊,要脅加徵關稅等,由於中美貿易戰時間長達一年,使得全球經濟籠罩在不確定中,各國決定聯合行動,要在宣言中加入反對保護主義的措辭,因美國的反對沒有成功,但已形成對美國的有力牽制。大阪峰會的最吸睛之處,在於「自由貿易」成為共識,並已載入通過的「大阪宣言」中。 安倍功不可沒,他在閉幕記者會上評價,峰會領袖們明確地確認了自由、公平、非歧視的貿易體制,並且決心引領全球經濟強勁發展。 美國同意將「自由貿易」寫入公報,並不意味著美國立場鬆動,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它對「公平」有自己的定義,這個關鍵立場去年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就想加入公報,因為美國反對沒有成功,安倍終於實現,既維護本國切身利益,客觀上也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對於極端氣候的嚴峻挑戰,執行「巴黎氣候協定」已形成 1 vs. 19 的情形,一邊是孤零零的美國,另一邊是其餘19個成員國,重申「不可逆轉」的承諾。美中貿易戰重入談判正軌,雙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國不再執行對3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等。雙方都無意升級貿易戰,川普在雙邊會晤時提出「希望中方能夠增加採購規模」。 中國的底線是主權和尊嚴絕不會讓步,美國的底線是貿易逆差必須明顯縮小,雙方需要尋求新的平衡點。雙方都不願意「經濟脫鉤」,川普稱願放寬對華為的限制,美國企業將被允許繼續向華為出售產品,並希望有更多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的大學就讀。習近平在G20峰會上致詞時宣布五大舉措,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進一步擴大農業、採礦業、製造業、服務業開放,自主降低關稅,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主動擴大進口,明年1月1日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對中國境內註冊的中外資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大力推動RCEP、中歐、中日韓等多邊主義的自由貿易談判。貿易戰暫時告一段落,但中美長期的全面競爭和較量才剛拉開序幕。

G20峰會不救地球暖化了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G20各國領袖峰會於6月28日在日本召開,此前各國的財政部長與能源部長已經分別抵達大阪就相關金融與能源議題展開國際層面的討論。 這幾年經濟民族主義成為主流,G7和G20缺乏中心思想凝聚各國的力量為國際社會解決問題,做出建設性的決策為全球公民謀福,也許會漸漸流於清談,難以發揮多邊協議的效率。 這次G20主辦國是日本,日本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特意迎合美國不提「全球暖化」和「脫炭」的議題。 大家都知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卯足了勁討好川普,為了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能夠取得有利的條件。這份貿易協定對於日本而言是個棘手領域,美國要求日本開放農業市場,還有加徵汽車關稅(日本汽車銷售收入佔GDP極高比重)。 日本七月即將舉行大選,安倍想要拿到超過2/3的席次準備修憲,得罪川普恐怕不是明智之舉。 另一方面,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也讓日本擔憂,因此東京急於取得華盛頓的好感。在G20峰會公報草案中輕描淡寫應對極端氣候變化的承諾,與之前的G20公報相比在巴黎氣候協定上的描述也顯得無足輕重,分析人士稱不提這些概念意在安撫美國,美國已明確表示有意退出2015年達成的氣候協定。 義大利氣候談判代表表示: 日本在氣候問題上放棄任何領導角色,並且試圖向美國示好的方式引人注目。 週五開幕的20國峰會舉行之際,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 G20和G7過去在制定氣候協議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顯然因為美國的片面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改變了參與國家願意為公共議題彼此約束的意願。 綠色和平全球總幹事表示,公報草案遺漏關鍵措辭表明:G20在解決當下世界最大危機方面已經變得不重要,完全缺乏政治領導。 該草案避免對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給予肯定,而之前的G20公報稱該協定「不可逆轉」。 G20成員國政府近年為燃煤電廠提供的資金實際上有所增加,從2014年的170億美元激增至2017年的4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