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Eduard Van Beinum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猝死指揮台的荷蘭名樂團舵手

如果問我聽貝努姆(Eduard Van Beinum)指揮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以下簡稱Concertgebouw)的布拉姆斯交響曲有什麼樂趣?我想,那會是享受Concertgebouw 最像Concertgebouw 那時代的聲音,很拗口,但就是這樣。有些人將這種聲音描述為「黃金天鵝絨般的弦」,結合難以形容的豐滿感和重量感,這樣的聲音是非常有魅力的。 貝努姆在57歲那年以立體聲錄了布拉姆斯第一、四號交響曲後,隔年死於心臟病發。如果看一下Concertgebouw的歷史,那是一個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時代,夾在威廉孟格堡(Willem Mengelberg)和海汀克(Bernard Haitink)的長期掌權之間,一個短期的繁華。可惜,晚年多病的貝努姆,到了五十多歲,就已出現衰退跡象。從他留下的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來看,1954年錄製的第二號表現出最紮實的形式,聲音很有動感,也最具分量。 貝努姆的風格是前任孟格堡的對立面,他在阿姆斯特丹的觀眾面前極為謙虛,與統治樂團近50年浮誇專制的孟格堡形成鮮明對比。 1945年,孟格堡和樂團高層在戰後失勢。翌年,樂團組織架構和人事重整,貝努姆接掌大權開始進行全面的改革。值得一提的是,貝努姆並未受到孟格堡和華爾特(Bruno Walter)的喜愛,1938年貝努姆獲邀指揮樂團時,這兩位指揮大師都投反對票。然而,貝努姆與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的藝術觀點較接近,兩人關係也不錯,克倫培勒戰後重返歐洲樂壇,能多次客席Concertgebouw,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貝努姆。 貝努姆身上有一種深沉、冷靜的風格,而孟格堡則是將他的個性烙印在他指揮的所有音樂上,但貝努姆的作風截然不同,他是讓音樂自己說話。貝努姆堅信,音樂在喚起情感方面比誇大每個音符的細微差別更有效。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貝努姆的貝多芬和布拉姆斯詮釋—尤其在孟格堡時代之後,對比之下更顯冷靜與克制。貝努姆強調的特質是紀律、平衡與樂團的精確性、持續的緊張感,以及對音樂節拍的敏銳度。 貝努姆常把自己和樂團成員放在同一水平上,雙方的關係是建立在共同觀點的基礎上。他對每次的登台都相當謹慎,總是帶著樂譜上場,即使是極熟悉的曲目也是如此。 貝努姆的保留曲目深植於古典主義—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他認為這些作曲家的作品最接近他。除了古典曲目外,貝努姆演奏過令人難忘的巴哈,尤其是《馬太受難曲》。此外,他也常指揮德步西和拉威爾,並在英國倫敦指揮多部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貝努姆也接觸當代作曲家包括巴爾托克、柯達伊、史特拉汶斯基、揚納捷克、蕭士塔高維契和布列頓等人的作品。他對柴可夫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理查史特勞斯或華格納等作曲家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但他的白遼士卻格外成功。 1945年之後,馬勒也加入貝努姆的保留曲目,讓Concertgebouw得以持續維繫演奏馬勒的重要傳統。雖然,貝努姆很少指揮歌劇,但他對當代荷蘭作曲家作品的演出似乎有一股責任感。 二戰後,荷蘭樂團在布魯克納交響曲推廣上,貝努姆與Concertgebouw的搭配,絕對領先於另一個荷蘭樂團Residentie Orkest。1947年,貝努姆帶領Concertgebouw率先錄下布魯克納第七號的78轉唱片,整首交響曲裝滿了16張SP唱片的15面。這張第七號也是貝努姆與Decca合作的最後一張唱片,那年,他與荷蘭唱片公司Philips簽下新約,Philips開始以自己母國的樂團為錄音基地,多面向充實自家的唱片目錄。 1955年,貝努姆為Philips錄製的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唱片誕生了,即使在LP時代,第八號也要佔掉2張、3面LP的空間,第4面就由舒伯特第三號交響曲補上。隔年,貝努姆緊接著錄製第九號,這年是貝努姆唱片產量最高的一年,多達9張唱片在1956年完成,包括馬勒的《大地之歌》。1957年一份評論形容貝努姆的布魯克納第九號有著冷靜的節奏,和寬廣的旋律線。 即使經過數十年,貝努姆的布魯克納演出依舊沒有過時。他的節奏比當今多數指揮家都快,但樂曲的展開聽起來極為自然且令人信服。音樂的巨大自發性是貝努姆的唱片得以擁有持久魅力的主因之一。 1959年,4月11日,貝努姆在海牙定期音樂會演出海頓第101號交響曲、莫扎特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巴丁斯的Symphonic Variations on a South African Theme、拉威爾的《達芙妮與克洛埃》第2號組曲,這是他人生的最後音樂會。 3天後的上午,貝努姆與樂團進行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排練。他的兒子巴特當時擔任樂團第二把小提琴手也在現場。排練進行約45分鐘,音樂到了第二樂章、由哈康·斯托坦(Harcon Stotain)獨奏雙簧管時,貝努姆突然感到不舒服,要團員停下來,指揮台旁的助手試圖將他扶下時,貝努姆跌倒在地,喊了一聲兒子的名字後,就與世長辭。 4月18日,海汀克在追悼會指揮Concertgebouw演出了巴哈《馬太受難曲》末段《我們哭泣著坐下》(Wir setzen uns mit Tränen nieder),以及布魯克納第八號慢板,紀念這位樂團戰後的偉大舵手。 blue97:《MUZIK古典樂刊》資深專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