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AI
已找到 24 則相關結果
吳德里/覺行雜誌總編輯、前中央月刊總編輯 「他心通」一直是特異功能界描敘的一種特殊能力,意謂具有這個能力的人,不必托諸對方言語、舉止或任何其他工具,可以感知別人的心意,以及他正在轉念、想要或不想要傳達的訊息,這種講法自然被一般肉眼凡胎的現代人嘖嘖稱奇。 十九世紀初期,許多西方人類學家便注意到美洲、澳洲、非洲許多尚處於原始生活階段的土著,普遍具有比我們現代人更多的這一種「超自然」能力。荷蘭哲學家皮爾森在他的《文化戰略》書中提及,原始人看來好像有一種天賦的心靈感應能力:「部落成員之間的連絡是自發地產生的,而且有時候不需要交換任何語言,信息和思想也彷彿不用藉助於擊鼓和發信號這類物理手段,就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可是隨著文明和技術的增長,這些天賦消失了。」 西方科學家對於這種心有靈犀的現象,究竟是靠甚麼來傳遞訊息,非常感興趣。一九六O年代俄國超心理學家瓦希里沃,從實驗得知心靈感應不足以用電磁波來解釋,其後美國和前蘇聯又試著以超低電磁波、動物磁力等來解釋心靈感應的現象,都不能做出令人滿意的結論。直到二十一世紀,科學家開始嘗試用量子物理來解釋兩個人之間信息波的無間隔傳遞。 如果兩人之間的溝通,因為「人心隔肚皮」,有意誤導或拙於表達,以致不能達到真切了解;置換到人和儀器之間透過場域、信息、能量、粒子和波動能的傳遞,是否能確實操作,傳達準確的訊息呢?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崔玖,長期研究中醫經絡和氣,曾說她已可以用測試能量的儀器,透過「皮膚電機能篩揀儀」,達到能將經絡所代表的生理系統定性、並且定量的地步。但是對於訊息波所載來的信息,到手的大數據到底應如何賦予解說,還在觀察研究。崔玖院士的研究比較傾向人體生態訊息的透露。 科學家現在更感興趣的,是人類思想深處,腦海心意的傳達。 我們現在的手機軟體,早就可以將話語,翻成手機上的字幕,也可以直接翻譯不同語言,見諸文字。雖然這兩項功能對於比較艱澀專門的話語,還不能精準傳達,更別提完美翻譯的信、達、雅。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如今科學家似乎深信,人的意念瞞得過人,卻瞞不過機器,尤其瞞不過人工智慧大數據。人的念力心緒,未來也只要透過適當儀器程式,直接用腦波傳遞,就可以隔空顯示,變成可示的文字。 臉書犀利,日本直追? 利用由儀器程式系統直接將人類思緒,藉文字顯現的時代,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2019年四月中旬,擁有每天十億用戶的社交網路平台Face book臉書,在它的F8開發者大會中即宣布,他們正在發展直接以人腦控制電腦書寫的技術。 臉書創辦人祖柏克當時說,臉書所發展的系統,能將腦中的想法直接打字出來,速度比我們在手機上打字還快五倍。臉書想把它發展為可以量產的穿戴技術。據說這項尚在初階發展階段的「默語」Silent speech軟體,毋需手術侵入,便能偵測腦波,解碼人的想法。如今五年過去,此項技術還不見發表,不知道被當成美國的秘密武器,抑或跳票了。 不過從人類思考的慣性探索,有幾個人能夠即席構思,文章天成?讓腦海中的思索如說出的語言一樣,好讓AI軟體順利複製成文章? 於是新發明的AI軟體乾脆產生成能依人類指令或創作方式來自動寫作、製作影像。美國的GPT和新加坡的字節跳動旗下AI豆包智能軟體,能力就包括聊天機器人、寫作潤色、翻譯服務,能夠回答各種生活問題並進行對話、有效説明,甚至為使用者獲取資訊、學術搜索、資料分析。 有過打坐和冥想經驗的人都知道,人的念頭千千萬萬,直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臉書負責穿腦研發的領隊科學家杜甘則說:「你的想法很多,但只會選擇部分說出來。」AI系統如何才能偵知哪些思緒才是這人真的打算脫口而出的字句,軟體真的能取代人的直覺,裁定甚麼事項,哪句話哪些文字,是當下人打算脫口而出的嗎?系統匯集出來的文句,會不會反而讓使用者覺得不合己意,改了又改,有如拙劣翻譯一樣,徒增浪費的時間、打斷如奔的思潮?這真是令人好奇有趣的探索。 過後不久,另一組臉書的研發團隊透露將與由特斯拉汽車公司總裁馬斯克領隊專研腦機介面的Neuralink公司合作,研發更多系統功能,目標是開發可以植入大腦的AI介面,可以提高人類智力。這種改善人類思維能力的一進一出,似乎都在朝超人智慧能力方向,提升人類智能。 無獨有偶,日本豐橋科技大學的一組科學家,也曾宣布他們在研發一種可以通過腦電波,讀取人類大腦思惟的系統。 日本科學家研發的程度,只能讓一組人在喊出數字從零到九的日語時,沒有聽覺的腦電圖大腦掃描數據機裝置,可以百分之九十的準確識別,做出語音解碼。嚴格來說是一種讀唇語的程式介面。 雖然我們無從得知美、日兩組的研發進度目前已到了甚麼程度,看起來日本科學家發展的腦機,距離透過真正的深度學習大數據,精準轉化為單詞,還有一段距離,更別提預為構思中的文章內容。何況日本的研究是以受測者已經在腦海中成形,能誦讀出的數字為基礎,和臉書的研究直白思緒心靈,構成文句內容,不可同語。 戰勝AI,人腦直通電腦 過去人工智慧AI打贏人類超級圍棋棋手,兩度超級大戰接贏,引發舉世恐慌,擔心未來工作被機器人佔據,人類被機器人打敗。如今馬斯克將統軍川普新政府效率部,用AI監工聯邦公務員的效率,據以裁撤部門和員工,血肉之軀如何和不知疲憊的機器競工? 很快科學家更轉而熱衷於人工智慧與人腦合為一體的研發,設想如果人工智慧可以透過不斷創新擷取的舉世大數據,深度學習,智慧飛越進化;人腦的細胞生理上雖然不能同比進化,能不能有效擷取人工智慧成果,或藉這AI的判斷,晶片植入直通人腦,做為行動決擇取捨? 要論為甚麼投入這股狂熱研發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全球先驅電動車廠斯特拉CEO的馬斯克?因為電動車現在的尖端技術眾廠皆投入在自動駕駛上。自動駕駛系統號稱是最安全的行車體系,它不但要絕對遵守安全駕駛規則,它的前研體系還包括一大堆雷達、紅外線、衛星導航、儀器安全等的偵知。 但是它的盲點在於車禍成因千萬,不只在我不撞車,車來撞我,或人或物來撞車怎麼避免。也在縱使系統偵知到危機,如果系統被定位在人駕上,人還是來不及反應。或者撞擊後果是要兩害取其輕或三害取其輕,如何實務判斷,還是倫理判斷。(譬如:究竟應該撞上行人,或撞上山壁的如何取捨)?甚至如果是恐怖份子隨機車禍製造意外時,甚麼才是恰如其分的反應,都可能是無人駕駛系統的研發必修。 如此則要使無人駕駛的行車模式反應更快,AI直接聯繫或植入人腦的研發便變得更具誘惑,且要擴大深度學習,蒐集行車行為模式的大數據,便變得更迫切。現在大數據就是金錢和商機,經過整理研究的行車經驗大數據,就是一樁樁「他心通」經驗的實用化。 明乎此,我們才能瞭解,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巨頭百度公司的總裁陸奇,兩年前曾在上海車展期間,代表百度公司對外宣佈,將向所有合作夥伴免費開放無人駕駛能力系統,為什麼就是震撼業界的產業革命。 百度擬開放的內容包括:車輛平台、硬體平台、軟體平台和雲端平台。它將開放環境感知、路徑規劃、車輛控制、車載作業系統等功能的代碼或能力,並提供完整的開發測試工具。在百度的說明下,製造商和應用服務商可免費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而百度勢將因資料的增加而持續產生能力的提升。 百度的平台上,僅「百度知道」項目就有每天七百七十萬人的搜索,它潛在有全球華文十億的基本用戶,若它能為大汽車和交通生態中的合作夥伴,提供免費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越多的車輛使用百度的技術平台,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料,以及通過資料數據,持續訓練自身的無人駕駛水準,打造更完美的生態系統。 簡單的說,通過全球使用者持續不停的經驗反饋,這一套百度版無人車技術平台,會不會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高手,武功持續獲得無數高人真氣加持和套路傳承,功夫飛快無限的增進。從這裡我們也可以透視,為什麼中國大陸的電動車具備彎道超前全世界的優勢所在。 今後舉世可能也只有蘋果Apple,不僅有無人駕駛技術平臺,而且有IOS in the car以及龐大的應用生態,同樣會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可以和百度各據東、西,分庭抗禮。 這種技術發想,的確也在新冠疫期後,發展出迫切需要的實際進展,我們才會看到中國大陸有新聞圖片顯示,越來越多的無人車,出現在疫情封鎖的一級城市小區實驗送貨送藥。 科技直搗初心,面對更不可測 人類原始相互能夠靈犀相通的感知能力,在生產工具技術日新,社會關係日益複雜、心術屏障、爭權奪利、弄假成真以後,語言文字反而不能承載人的初心真意,「他心通」遂成絕響。 科學家現在為了想要加速使用電腦的能力,要研發轉心動念即能直接輸出指令,操作機器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想要抓取人工智能的無限快速進化智能,想方設法輸入人腦,讓人機合一的超人類出世。這樣的目標哪一國率先研發成功,就率先稱霸世界了。 如果透過儀器,可以挖掘出人的心靈腦海深處,不自知或不欲人知的奧秘。或者反過來,透過科研儀器,可以將指令輸入人腦,如同輸入電腦,這樣身不由己的智慧進出或進化,洗腦或控腦,更進一步能控制心靈,對新新人類究竟是禍是福,目前為止,還真難以想像。
大腸鏡檢查是提早發現大腸癌變的有效方法,但是一般做腸鏡檢查最擔心的就是清腸不完整以及檢查過程中的不適;大林慈濟醫院換水大腸鏡學習中心,近十年來持續推廣換水大腸鏡檢查,日前舉辦國際研討會,再度邀請研發換水法大腸鏡的洛杉磯大學華裔教授梁永亨及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前來分享,提昇大腸鏡檢查技術,盼造福更多患者。 梁永亨教授研發的「換水法大腸鏡檢查」,能降低患者檢查的疼痛感,提升傳統大腸鏡檢查成功率,增加息肉偵測率,他在此次研討會中擔任首席講者,分享「器械輔助換水與單獨換水-腺瘤檢出率的隨機對照試驗(Device-assisted water exchange vs. water exchange alone - RCT focused on ADR)。梁教授表示,較高的腺瘤檢出率有助於降低間隔大腸癌的發生率。換水大腸鏡可以有效改善腸道清潔程度,從而提高腺瘤檢出率。此外,在換水大腸鏡過程中使用不同的器械輔助檢查,也能進一步增加腺瘤檢出率。 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林土量在此研討會中分享「結合可解釋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大腸鏡息肉偵測研究」。大腸鏡檢查是及早發現並診斷大腸息肉的重要方法,對預防大腸癌具有重大意義。然而,息肉形狀和大小的多樣性,使得精確偵測和分類成為一項複雜的挑戰。研究團隊結合可解釋人工智慧(XAI)和深度學習模型,使AI的決策過程更透明。XAI讓使用者能夠了解AI是如何得出結果及做出決策的。這顯著提升了大腸鏡息肉檢測和分類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成為臨床診斷的有效輔助工具,提高了診斷效率和精確度。 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張宏義教授介紹「AI技術應用於大腸息肉的偵測與分類」研究成果。他指出,為降低息肉漏診率並輔助經驗不足的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利用深度學習開發系統以協助醫師辨識及分類息肉是一項重要的研究領域。然而,由於醫療影像涉及隱私問題,資料蒐集困難,即便有公開息肉資料集可供學術使用,但仍需人工逐一標記息肉位置與類別以後續進行息肉偵測模型訓練,這不僅耗時,且標記人員容易因疲勞導致判斷錯誤,影響模型訓練效果。為解決上述問題,團隊提出了一個息肉輔助標記系統,完成標記後,只需檢查各圖片的息肉類別進行確認及調整,能大幅減少人力與時間成本。研究團隊還比較了不同物件偵測演算法,包括Yolo(You Only Look Once)及改良網路架構,旨在打造專屬於息肉標記的輔助工具,並提升息肉偵測及分類之正確率。 中壢長榮醫院的鄭吉良醫師指出「換水大腸鏡與使用腹部壓力器材皆能有效降低內視鏡技術師進行人工徒手輔助壓腹的頻率」。他強調,大腸鏡檢查在預防大腸直腸癌方面極為有效。然而,由於某些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大腸會變長且呈現環狀纏繞,大腸鏡檢會變得具有挑戰性。高達90%接受大腸鏡檢查患者會經歷迴圈纏繞現象,這會降低盲腸插管的成功率、延長插入時間並增加併發症的風險。傳統上,腹部施壓及體位改變等手動輔助方法被用於40%-70%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患者,以克服因迴圈纏繞造成的困難插管。然而,這些壓腹動作需要大量體力,會給內視鏡技術人員帶來了人體工學方面的挑戰,並增加相關職業傷害的風險。先前的研究顯示,水或鹽水交換法進行的大腸鏡檢查可以減少大腸鏡插入過程中對手動壓腹輔助的需求。 原文出處
AI時代是機會,還是挑戰?身處AI洪流,人類如何活在科技與倫理的夾縫之中?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今天(23日)舉辦「從數位到AI時代的影響與方針」論壇,與會學者專家從城市治理、法律規範到人才培養,討論AI時代人類與科技的互動。 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桃園人口正成長,在少子化的此時是很難得,但也因此產生交通擁塞等諸多問題,現在最頭痛是找地方蓋學校。桃園市政團隊試著用AI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組織改造,上任之後成立了一個跨局處的「智慧桃園推動會」,將研考跟資訊合在一起,讓桃園市政府32 個局處一起動起來。 張善政表示,「智慧桃園推動會」鼓勵各單位提案,看看哪些是可以用AI做的,提案入選就編預算做做看,且不限於是自己部門,例如環保局同仁只要有點子也可以提交通局的案子。這個專案最特別是可以容忍失敗,因為他堅信「從失敗中學到的經驗,花錢也買不到」,結果真的有不少成功案例。 張善政舉例:像是「靜桃計畫」抓路上噪音車,用AI去辨識改裝排氣管+巡防,就不用環保局、交警深夜去查車;又或是裝了感應器的「AI揚塵零」,靈感起於解決航空城塵土飛揚;最讓他自豪的是「救護一路通」,在醫院附近做電子圍籬,讓救護車可以一路綠燈。去年開始每個局動起來,到今年11月一共拿了17個獎。 張善政總結:用AI做城市治理,組織要動起來、人要燒熱、要能容忍失敗,讓產業跟你一條心,而不是說失敗了就罰錢。他也表示明年會擴大到全桃園大學,讓學生也可以提案。 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表示,這兩年生成式AI出現,在基礎模型發展下,整合其不同軟體框架,發揮生成式AI能力,加值及升級各個垂直產業。他也形容,AI應用之廣,真的是從「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感去著手。 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葉志良以歐盟經驗為例,歐盟近年來最重要政策之一就是擘劃歐洲全方位的數位政策,他們積極提出線上和線下服務的相關法律。他也建議政府:立法抉擇前宜審慎評估,歐盟數位相關治理措施皆有長遠規劃,特別是立法措施,建立數位信任,政府跟產業都應該跟人民多溝通。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從立法角度表示,現行資通安全管理的困境是管不到私部門,此外,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制位階過低,沒有處罰,包括今年7月才出來的資通安全法行政院版修正草案,定義不清,也沒有後續處理。他也強調,面對AI時代的諸多法律規範,立法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實踐和監管的落實。 教育部前政務次長黃碧端表示,自己一向對新事物很有興趣,但AI橫空出世,也讓她感到可怕,思考的型態、教學的方式,以及未來歷史走向、如何書寫,都有很大影響。她也認為AI未來是線上與線下、即時與非即時、個人化與合作學習的綜合。 黃碧端並感性表示,做為一個寫作者,她最大憂慮是:有了AI之後,我們還有詩嗎?還有李白與莎士比亞嗎?師道的困境、教學的困境、藝文創作的困境、語文的困境,她觀察:未來依賴AI的語文藝術創作,恐怕是「得形式易,有靈魂難」。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AI時代來臨,培養AI人才非常重要,中央大學要求任何主修系所都要加上人工智慧課程,要有程式設計的能力,大三大四和研究所更提供進階課程跟專題研究。 身為半導體專家的周景揚表示,已逝的物理學家霍金擔心,未來將出現「超級人類」可以操縱自己DNA,AI時代將面臨人文與倫理的困境,去年中央大學成立人本AI研究中心。但他也相信科技仍由人類駕御,與其恐懼AI帶來的變革,不如去理解它,並利用它,持續為人類帶來福祉。
全球進入數位化時代已經數年,在ChatGPT橫空出世後,過去兩年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更是加速了社會各領域的變革。余紀忠基金會長年關注產業發展,從過去「再談數位時代」出發,到因應現今AI所帶來的多面向影響,本次研討會將涵蓋產業轉型、經濟發展、立法需求與社會衝擊,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針對各個層面進行深度剖析,相互對話,以尋求未來因應之道。 《產業的變革與政府規劃》 在這場數位轉型與AI革命的浪潮中,各產業都面臨著重大的變革壓力。臺灣在半導體佔有一席之地,但也需面臨到地緣政治、供應鏈重組等艱困挑戰;科技龍頭企業,在掌握最先進的AI技術同時,如何帶動國內相關產業,了解國際脈動,進而督促政府進行相關政策的調整與立法的更新,成為重要的關鍵。 《教育的轉型與挑戰》 傳統的教育模式在AI發展下,需加快腳步跟上變化需求。未來的學習需更加強調數位素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推動個性化學習提升學習效果。政府與民間團體一同努力集思廣益,確保學生能夠掌握AI時代所需的核心能力,應對未來的挑戰。 《立法的政策與推動》 AI的應用帶來了技術上的進步,卻也引發了諸多法律與倫理問題,舉凡隱私權、數位犯罪都在討論的範圍內。為強化社會的數位韌性,除政府外,也需要立法者與民間的力量,促進在數位轉型過程中的立法進程,也監督AI應用必須符合公平與透明的原則。 這些重要議題,期盼與社會大眾交流,一同觀察數位到AI時代中的變化與趨勢,掌握平衡技術發展與社會利益的方針,為下一代的未來鋪出一條道路。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活動時間: 2024-11-23(六) 下午兩點到五點 活動地點: 台灣大學 管理學院一號館 正大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 詹文男(數位轉型學院院長) 致詞嘉賓:黃彥男(數位發展部部長) 主講者:張善政(桃園市市長) 題目:臺灣AI城市治理與政府角色 呂正華(工業總會秘書長) 題目:AI時代產業布局與因應 葉志良(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題目:數位治理趨勢與AI立法抉擇 黃國昌(民眾黨不分區立委) 題目:數位韌性的重要性與立法進程 黃碧端(前教育部政務次長) 題目:AI時代下的教育關鍵和翻轉 周景揚(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題目:數位未來人才培育
為激發學子對智慧科技創新設計與製作的興趣與潛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主辦「113年度智慧科技素養與程式設計創新應用競賽」 北部賽事暨頒獎典禮,今天(6日)於新北市永平高中登場。與會專家期許競賽能打造AI新世代,開啟學子無限可能。 競賽榮譽主席、台灣教育大學系總總校長吳清基致詞表示,新北市這幾年在各方面教育發展有指標作用,今天的比賽更展示了新課綱引領台灣人才的重要性。AI時代,人工智慧為孩子帶來無限機會和可能性,台灣有台積電成為「護國神山」,連德國也希望台積電去設廠,AI技術讓台灣抬頭挺胸。他指出,人才培育必須一棒接一棒,感謝各位師長給學子們的激勵,期待台灣能有更多台積電和張忠謀。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致詞時表示,108課綱新增資訊科技領域,培養孩子具備下一個世代的能力。AI領域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執行長蘇姿丰都是台灣之光,這表示台灣孩子非常優秀,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夠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人物。他也期許能夠打造AI新世代,開啟孩子無限可能。 計畫主持人、台師大科技應用系特聘教授張玉山表示,由於台大、台科大和台師大三校組成「台灣大學系統」,而大學申請入學其中一項管道是「特殊選才」,他問過台大、台科大和台師大教授,如果學子就學階段參加過今天這項比賽,放在學習歷程「多元表現」中,教授會主動幫他們加分嗎?結果教授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此他提醒參賽學子,不管今天參賽是否得獎,過程和經驗非常可貴,學生可以總結一下自己學到甚麼?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發揮創意?這將是備審資料中的亮點,也是參賽的最重要收穫。 「113年度智慧科技素養與程式設計創新應用競賽」的任務挑戰競賽包括輪型機器人程式設計挑戰賽、工程機器人程式設計挑戰賽,分成國中小組及高中職大專院校組;創意設計競賽包括四軸飛行器程式設計創意飛行挑戰賽,分成初階賽及進階賽。 此次比賽難度很高,以國小組的輪型機器人比賽為例,線上比賽要在3公尺長乘以2.5公尺寬的場地通過9個計分點;實體比賽要在4.5公尺長乘以2.6公尺寬的場地通過6個障礙物。最後會選出第一到第三名及佳作獎、潛力新星獎等。
華碩今(18日)推出全新AI伺服器—ESC N8-E11系列,搭載最新NVIDIA® HGX™ H200平台,兼具頂尖效能與卓越穩定性,同時伺服器事業群業績也不斷成長突破,日前傳出捷報取得訂單,未來亦將持續攜手前瞻企業共同開創未來契機,引領產業生態系。 新一代ESC N8-E11預計10月出貨,同時也是華碩在「追尋無與倫比」之路的重大里程;透過積極協助客戶,開發散熱解方,華碩以最佳化總體電源使用效率(PUE),確保每台ESC N8-E11均能提供絕佳效能和功耗,為AI世代挹注穩健動能。 華碩表示,華碩ESC N8-E11系列,採用NVIDIA® HGX™架構,配備2個第5代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以及8個NVIDIA® H200 Tensor Core GPU,並支援多達10+1個PCI Express®(PCIe®)插槽、32個DIMM、10個NVMe®與雙10G LAN,能輕鬆滿足各式運算需求,彈性十足。 為先進GPU互聯打造的ESC N8-E11,內建NVLink技術,再加上專屬的1 GPU對1網路卡(MIC)拓撲結構,無論執行AI、機器學習或高效能運算(HPC)等數據密集型任務,皆可輕鬆享有巨量傳輸。 此外,華碩ESC N8-E11另支援氣冷和D2C(Direct-to-Chip)液冷解決方案,搭配CPU和GPU氣流通道,可成就極致散熱,提升能源效率與系統節能,即使是在最嚴苛的環境下,也能維持高效穩定運作。 華碩表示,華碩ESC N8-E11系列,將全面釋放AI潛力,實現更豐富多元的創新應用。
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子系列《科學前緣(Science Advances)》日前發表一項新研究,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興起可能使影視、文學、音樂等的創作變得容易起來,但如果創意產業過度依賴AI「編故事」,未來可能出現作品千篇一律的雷同感。 研究指出,生成式AI可將簡單的文本提示轉化為相對複雜的音樂、文本、圖像和視頻等,但這類工具的廣泛使用會對人類創作產生何種影響仍然未知。為瞭解生成式AI對短篇小說創作的影響,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招募了近300名志願者擔任「作家」,展開一項線上研究。 這些志願者並不是以創作為生的職業作家。研究人員評估了他們的先天創作力,然後將他們隨機分為3組。所有志願者被要求根據隨機分配的公海探險、叢林探險和外星探險等3個選題之一,創作一個8句話的小故事。 3組志願者接受生成式AI輔助創作的程度不同。第一組無任何AI輔助;其他兩組可選擇利用AI獲得一個3句話的初始創意;而後面這兩個允許借助AI創作的組別當中,其中一組的志願者可選擇最多獲得5個由AI產生的創意。創作完成後,志願者們被要求以新穎性、情感特徵等標準對自己創作的故事自我評估。此外,還有600名外部評審人員以相同標準來評估這些故事。 研究顯示,接受生成式AI輔助,有助於寫出更有創意、更有趣的故事,這在一開始被測定為「先天缺乏創作力」的志願者中尤其明顯。例如,對於先天缺乏創作力的志願者,獲得5個AI提供的創意,可使他們創作故事的新穎性提高10.7%,可使他們故事的趣味性提高22%。但從總體來看,相較於「無AI輔助組」,AI輔助組創作的故事看起來更相似,因為他們在創作時太過依賴AI提供的故事創意。 研究人員說,這就相當於創造了一種「社會困境」:生成式AI使人們更容易踏入寫作領域,「降低門檻是好事。」但如果整體的藝術創新程度降低,那將是有害的。這項研究表明,人們必須開始思考,在工作中如何利用AI來獲取最大益處,同時又保有自己的思考。
據新浪財經報導,百度旗下「蘿蔔快跑」AI無人駕駛網約車(APP叫車)在大陸相關部門公布20個首批試點城市名單為北京、上海、重慶和武漢等後,由於在車資比一般出租車便宜約5成,造成極大轟動,讓百度股價跟著水漲船高。 百度無人Robotaxi服務「蘿蔔快跑」,在武漢擁有逾500輛,目標年底增至千輛,在競爭加劇下,恐將導致逾700萬司機面臨失業。 「蘿蔔快跑」是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目標是實現超一線城市全覆蓋。截至2024年4月19日,百度「蘿蔔快跑」在開放道路提供的累計單量超過600萬,穩居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 百度無人Robotaxi服務「蘿蔔快跑」在中國越來越多城區營運,雖然說仍然狀況和投訴很多(目前看起來所有營運Robotaxi的都有這種狀況),但是10公里7塊人民幣(下同)的補貼價格戰,看起來就是要逼死計程車。 據Apollo Go 應用顯示,在北京郊區乘坐 16分鐘的無人計程車費用為10.36元,其車資大約是計程車的叫車應用程式列出的20元的一半。 據新浪科技報導,「蘿蔔快跑」這個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已在中國 11 個城市開放了載人測試運營服務,讓當地計程車業者感受到與自動駕駛競爭的壓力。 根據新浪科技報導,「蘿蔔快跑」已經於 11 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營運服務,並且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上海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服務測試。 用戶可在開通試點的地區,透過「蘿蔔快跑」App /小程式、百度地圖、百度App 等平台,即可呼叫「全無人」車輛。車輛會自行開到在使用者輸入的目的地,在後排落座的乘客點擊螢幕上的「開啟行程」之後,就能自動帶你去目的地。 價格優勢是近期「蘿蔔快跑」討論中的關鍵點。根據金融界報導,4月期間「蘿蔔快跑」曾推出過2折打車的活動,6公里的路程最低只需要 0.8元,相比之下最便宜的滴滴特價拼車也要至少6.9元,經濟型網約車一口價10.5元。目前在武漢搭乘「蘿蔔快跑」,10公里的路程車費為 4元—16元,普通叫車為18 元—30元。 目前,「蘿蔔快跑」的熱度已經直接帶動百度股價上漲。7 月 10 日,百度港股盤中一度漲超 12%,為過去一個多月以來最高點。「蘿蔔快跑」也帶動無人駕駛全線走強。 百度旗下的「蘿蔔快跑」預計 2024 年底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2025 年實現盈利。事實上,百度對於自動駕駛的布局已久,2021年8月18日,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發布了無人車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 根據上游新聞報導,搭載百度Apollo第六代智慧化系統解決方案的「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整車成本相較於5代車直接下降 60%,價格只需要20萬元。
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與SoundLabs達成策略協議,將合作推出「負責任」的AI人聲外掛MicDrop,供旗下藝人使用,讓他們可以隨時改變自己的聲音。 SoundLabs是一家為新世代音樂製作者開發AI工具的音樂製作與軟體公司,由曾獲葛萊美獎提名的製作人、電子藝術人BT與退休軟體開發者 Joshua Dickinson,及 Lacy Transeau、Michael Hetrick等人合作創立。其MicDrop旨在增進藝人與製作人進行創新試驗的能力,它可以透過藝人的人聲資料訓練,生成超高音質的聲音模型,而且產出的東西完全為使用者所有,釋出與運用方式也由藝人掌控,並不對外公開。 環球對此發表書面聲明,表示該集團知道AI增進人類創作能力的可能,並樂見其發展已久。近期,他們與 Roland一起公布了「以AI進行音樂創作的準則」,以之說明如何負責地運用AI,並倡議這種新技術在藝術方面的跨域使用。 SoundLabs方面,BT表示很榮幸與前瞻和支持創新的環球音樂合作。相信音樂創作的未來必屬人類,合於倫理地使用、經各方同意地訓練AI,就像普羅米修斯帶來的火種,將解鎖難以想像的創作新境,減少過程中的磨擦,民主化各類藝人、樂迷、創作者的創造力。他們推出的工具並非為了取代人類,而是為擴展人類的創造力而設計。 環球音樂策略技術部資深副總Chris Horton指出,該集團將藝人置於其AI戰略之核心,新技術只為藝術服務。很期待與科技和倫理兼得的SoundLabs攜手,他們擁有自己作為藝人,以及與許多歌手共事的經驗,明瞭表演者如何看待與評價自己的聲音。環球藝人可以藉著AI工具,唱出不會的語言、與年輕的自己合唱、改動不甚滿意的錄音……拓展創意的界限。 原文出處
大陸高考(大學聯考)近日公布成績,考生要開始填報志願,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智慧視覺工程」科系做為大陸教育部今年新增的24個科系之一,今年首屆招生,預計招收30至50人,特別引人注目。什麼是「智慧視覺工程」?未來能從事哪些工作? 根據哈工大官網,「智慧視覺工程」旨在培養「空間+光學+資訊+智慧」複合型人才,利用電腦視覺和影像處理技術,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理解和識別圖像和視頻資訊。哈爾濱工業大學是全大陸唯一布點該科系的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太學院教授、空間光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智喜洋表示,通過空間光學與機器視覺技術的結合,類比人類的視覺功能,使機器或系統像人一樣聰明,不僅能看、能理解、能思考,而且能在極短時間裡準確處理海量的圖像資料。即使是在人類難以生存的惡劣環境下,也能夠穩定、高效地工作,提供寶貴的資料支援和服務。 舉例來說,在醫學領域,智慧視覺工程結合了醫學影像學與電腦科學,致力於培養具有臨床醫學基礎知識和醫學影像診斷學、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影像工程及人工智慧領域知識的醫工交叉人才。 「智慧視覺工程」科系必須學習人工智慧原理、視覺傳感原理、計算光學、視覺模擬技術、視覺測量技術、智慧影像處理技術、智慧視覺系統設計等,主打的關鍵字就是「複合型」。 智慧視覺工程有不少「遠親與近鄰」,它是電子資訊類科系中的一個,電子資訊類還包括了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資訊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等其他20個科系,涵蓋了多個領域,培養的是未來在電子、軟體與資訊、航空航太、通信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應用型人才。 很多人關切智慧視覺工程系畢業後能夠從事哪些工作?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遙感衛星總體設計師王福海表示,他進入這個工作的這段時間裡,智慧視覺技術在遙感衛星領域正以勢不可擋的趨勢飛速發展,並已成為未來遙感衛星領域的重點前進方向。 王福海說,當洪水、地震等大面積災害發生時,往往都伴隨著大範圍斷電、斷網,災害現場損毀狀況評估、災害發展趨勢預測,此時就有賴遙感衛星的智慧應用。 王福海說,這份工作帶給他最大的不同是家國使命、是民族自豪感。他永遠記得第一次親眼見證自己參與負責的衛星發射升空的時刻,凝望太空時,都會有一顆充滿自己心血的衛星也在凝望著他,那是獨屬於航太人的浪漫。 北京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碩士畢業生、北京雲宛科技公司首席技術官吳凱路則是完全不同發展方向。他是一名交叉學科人工智慧方向的畢業生,他說,只要手中有電腦,他就能在任何地方開啟他的AI之旅。成就感來自團隊的演算法被廣泛應用,尤其是他參與開發的圖像生成三維模型演算法,在IP設計、建築和遊戲等領域能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