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 藝術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看不懂藝術?掌握「這五點」品嘗藝術更容易!

部分畫作需要一些歷史或文化基礎較能理解,有些畫家、雕塑家的藝術創作則較需要有先行條件。這些時候,先閱讀展覽上的解說,有助於提升對展品的理解。 【文/鍾宜龍】相信多數人都有這種感覺:走進美術館,好像瞎子摸象,什麼都看不懂。對於「藝術」總是抱持著一種莫名的距離感,有些畫作怎麼看,就是看不懂它在表現什麼。 實際上,在「欣賞」藝術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有既定的認知,這些認知通常比較趨近於社會常用的邏輯,不論是視覺或是聽覺。但是藝術本身未必是跟常態社會有直接牽連的。看看以下五點,你就能知道該如何「了解藝術」了! 閱讀展覽序言: 通常中、大型的展覽,在觀展之前都會有直條DM可以拿取(服務台、售票口等等),這些DM上面,會寫出當前展覽的作者,以及展覽簡介。別小看展覽簡介,其實展覽簡介在觀展過程中,佔據了很重要的角色。這類型的小介紹,通常包括了作者思考、理念、還有創作邏輯等等,看完之後,通常就能夠明白作者的創作意圖了。 小小休息,清空腦袋: 說到清空腦袋,其實沒有想像中來得困難;為了專心沈浸在展覽裡面,你需要不受外界打擾、並且感受展場的舒適。通常美術館的環境都是相對安靜的,比如台北市立美術館、奇美博物館都是很好的空間,在這些空間裡面,嘗試沈澱自己,把腦袋清空吧。 作品大於簡介: 觀賞的時候,可以認真也可以很放鬆。但如果你並沒有非要上歷史或哲學課的話,可以先觀賞作品本身的繪畫內容,不要太快讀文字。繪畫內容在一幅作品中始終還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已經閱讀過展覽介紹,那多數情況下,你都能套用同樣的邏輯來理解作品。 認識作者: 許多畫作通常會藏有某些特色,例如畫家愛用的色調,或者經常使用某種構圖、人物的四肢偏細長或者粗壯等等;這些都是很容易辨認出作者的元素;但如果想要更深入認識這些創作,也可以選擇先認識作者,不論是作者發表的作品理念,又或者作者在Facebook上的閒話家常,其實都是認識作者以及作品的一種方法。 轉換思考: 這跟「清空腦袋」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可能更困難一些。如果你看的是畫作或者雕塑,那你一定要有一個觀念,人像未必要像人、風景未必要和煦美麗。有時候,欣賞藝術作品,更重要的是發揮你的想像力,或許更能讓作品活過來喔! 較為魔幻、虛構的作品,著重在作者體現的創意及自由想像,用較輕鬆的心情欣賞,帶入個人理解也別有一番趣味。 由於現代創作媒材更為多元,藝術展覽也越來越區分為許多類型,觀賞展覽也未必要有精確的理解。畢竟,藝術創作本身,比起傳達,有更多的成分是觀賞者自身的理解,而這些理解同時也是創作的重點,一個吸引人的作品,會被更大量的解釋,也會因為被解釋而成為觀賞者的內涵。在觀展時,除了四處瀏覽,也別忘了抓緊要點,可以更有效深入展覽內涵喔!

共生多元藝術價值 2021康橋師生美展

【愛傳媒報導】陶冶美感的素養,感受生活環境周遭的人事物,運用藝術作品表達內心情感與話語,綻放出正向的創作力量!康橋國際學校新店秀岡校區3/27(六)起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六樓,舉辦2021康橋師生美術作品聯展。 圖/康橋師生美術作品聯展現場不僅展出新北市及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得獎作品外,更有多達324件高水準的師生藝術創作,充分展現出康橋藝文課程的成果。  此次康橋師生的作品聯展中,涵蓋有西畫、水墨畫、版畫、書法、攝影、影片、雕塑、裝置藝術等豐富類別,尤其是學生運用當下社會時事的議題,包括新冠疫情、性別平等、及環境保育等藉由觀察生命裡碰到各種挑戰的種種樣貌之作品,詮釋出多元與意境抽象的藝術創作更讓人驚艷。康橋秀岡校區徐文淞校長致詞中表示,學校所提倡的一人一才藝課程,鼓勵孩子嘗試與探索不同的興趣,在培育社會菁英的教育理念下,藝術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今年以「Modus Vivendi 尋.共生」為主題的師生美展,在多樣化的藝術作品中,不僅反應創作者多元價值觀的生活態度外,同時也在眾多的想法差異中尋求價值衝突的共生之道,擔任美展主題與視覺設計的十二年級學生金孝軒、沈云婕談到,每個創作者對各種議題的見解都有不同想法,藉由藝術作品所傳遞的情感與語言,在多元價值、尊重、包容的出發點下,呈現出共存與共生的藝術作品展出。  眾多的作品成果展,還包括康橋IBDP視覺藝術(Visual Arts Course)及一人一才藝等特色課程的學生創作,視覺藝術指導老師Mr.Socrates Rigopoulos表示,學生們需在二年課程中自行決定主題,並依據主題特性完成作品的呈現形式,而一年一度的成果展覽也正是學生在課程上綜合能力的展現。另外,藝文中心江翠蓮主任也強調,結合108課綱的素養學習,學校一人一才藝的課程不僅以人文藝術為基礎外,同時也培養學生人文氣質,全方位奠定孩子多元展能、適性發展的能力。 圖/優美音符下鑑賞師生藝術作品,沉浸在獨有特色的無聲創作中,27日的開幕茶會上不僅有亮眼的視覺作品外,現場也有學生所帶來精彩的管、絃樂演奏。  江翠蓮主任也分享,康橋落實美感教育、紮根學生興趣,在求學過程中培養定向學習、發展潛力,相信未來的藝文成果也將愈來愈豐碩! 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

超越疫情,中正紀念堂用藝文溫暖人心!「3D視角‧EYE TAIWAN」邀民眾體驗臺灣在地記憶 藝直播

【愛傳媒】文化藝術是撫慰人心的重要力量,回顧2020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出遊受到限制,心情也浮躁許多。中正紀念堂為國際著名觀光景點,也是台北市民重要的藝文場所,在臺灣防疫得宜的前提下,今年6月起恢復藝文表演活動,每個週末都推出精彩節目,也為藝文團體提供表演舞台,獲得民眾普遍肯定與讚譽。為了讓更多的民眾一起共享藝文饗宴,中正紀念堂特別在今年首創藝文展演Live「藝直播」,開啟文化部所屬場館演出現場直播的先河,不僅在演出當下,可以在官網、FB及Youtube等7個網路社群平台同步觀賞,即使在活動結束後,也能隨時透過官網影音平台回味各場次精華剪輯。「藝直播」開播迄今已超過百萬人次觀看,為後疫情時代帶來藝文活動之新趨勢。 圖/中正紀念堂每年辦理大型原住民戶外演出,推廣多元文化。 手機3D畫面拍立得,立刻上傳IG、FB!  除藝文表演外,中正紀念堂也持續策辦多場藝術展覽,目前正在展出的「3D視角‧EYE TAIWAN」特展,為國內首次由國立場館自行策辦以臺灣為主題的大型3D藝術展,透過3D藝術視角呈現臺灣10處特色景點及在地文化,包括中正紀念堂國慶花車、台北101、東北角龍洞攀岩、玉山、阿里山小火車、墾丁衝浪、迎媽祖、布袋戲、放天燈、棒球賽事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臺灣本土3D藝術創作者豐沛創意及獨特繪製技術。這個展覽不僅是用看的,同時更可以走入藝術作品與它拍照互動,透過提供的道具讓民眾發揮創意自拍,因為新奇有趣而且免費入場,自9月25日開展以來,已吸引超過十六萬人前往觀賞,更有許多新住民及移工朋友一傳十、十傳百,結伴前來拍照並與親友分享,體驗臺灣在地3D藝術與文化的同時,亦連結起家鄉與臺灣兩地情感。該展展期到明年3月,好玩又好拍的特色非常適合親子共遊、好友同樂,不妨週末閒暇一同到中正紀念堂,走進作品,POSE自在擺!記得「拿起手機,喬好視角,3D畫面拍立得!」 圖/現正於中央通廊展出之「3D視角‧EYE TAIWAN」讓民眾走進作品,彷彿置身臺灣各地景點。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表示,該處長期致力於推廣多元藝文展演,並自107年起開辦民主大道藝文表演、大型原住民戶外演出等大型表演活動,且都提供民眾免費欣賞,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國外旅遊諸多不便,管理處仍然持續規劃辦理貼近人們生活的展演活動,用藝文溫暖人心,更透過藝直播及3D藝術展等創新形式,讓民眾能夠身臨其境感受臺灣文化藝術的豐富面貌。今後,中正紀念堂將持續推出更多精采藝文活動,各式活動資訊,可上該處官網(https://www.cksmh.gov.tw)查詢。(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