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 文化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攝影家侯淑姿於12月3日逝世,生前有許多代表作,經常針對議題發聲、為弱勢族群喊話。圖/文化部網站 【愛傳媒報導】知名攝影家侯淑姿於12月3日與世長辭,享年61歲。侯淑姿生前熱衷攝影藝術創作,藝術熱情促使她以藝術創作方式嘗試發揮社會影響,為許多弱勢團體及公義理念發聲;亦長期展現自身對藝術及人生的思考,是建立藝術創作以及運動時間的典範。文化部得知消息,也透過新聞稿表達哀悼以及致意。 侯淑姿1962年生於嘉義,高中畢業後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1992年獲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影像藝術碩士學位。曾任職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在任職期間,侯淑姿也參與多項研究及政策擬定、文建會委託研究等相關事務,作為攝影家,侯淑姿以更加入世的角度呈現以及觀察社會,乃至於介入、發揮影響。在她的作品中,不僅能看見遊走於時代前緣的摩登,也能同時看見對社會當下的批判。她的知名作品包含了對女性主義的喚醒如《窺》,以及眷村記憶《長日將盡》等,作品呈現不僅是對社會的批判,同時亦走入大眾的私人領域當中,傳達出深層的集體記憶。 侯淑姿也曾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入圍等獎項,2023年3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也出版了《侯淑姿》台灣攝影系列叢書專書。 侯淑姿長年透過攝影參與性別議題,創作中常聚焦於女性意識,在作品中許多畫面皆呈現出女性特有的焦慮將之傳達予大眾,除此之外,社會階級、大眾及族群記憶等社會議題都是侯淑姿涉獵範疇。 在侯淑姿生涯中,發表的許多作品,都獲得國家級的肯定。不論是《窺》,或者《青春編織曲》、《猜猜你是誰》、《Japan-Eye-Love-You》、《亞洲新娘》、《高雄眷村三部曲》等系列作品,都具備其獨特眼光其獨到表現手法。現國立台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高雄市立美術館等館皆有典藏。
【愛傳媒報導】以《中華儒學還有生命力嗎?》為題的致知論壇—儒家文化講座昨天(8月1日)在法住機構舉行。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新亞研究所榮譽教授、法住文化書院講席教授唐端正,南洋新加坡孔教會會長、新加坡孔子基金會主席、國際儒學聯合會執委和理事郭文龍,以及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兼任副教授賴岳謙擔任主講嘉賓,通過線上線下作精彩分享,共同探討並指出中華儒學在現代社會的生命力。 儒家文化講座由南洋新加坡孔教會、法住機構、兩岸互聯網+發展協會,香港中國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敢言智庫,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零傳媒,香港大學研究生會協辦。 香港中國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席盧業樑致詞時表示,人類在當前時代生存之道是走向統合,走向統合之途非中國文化莫屬。希望大家重拾文化自信,重新宏揚儒家文明,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 法住學會會長盧瑞珊表示,儒家精神是華人心底的價值磐石,支撐民族不斷開拓向前。在全球化的時代,儒學如何繼續發揮影響力? 應該如何傳承和弘揚儒學的價值?值得有識之士深思。希望通過三地學者的演講,從不同角度帶給大家更深的思考。 唐端正年逾九旬,他以「中華儒學還有生命力嗎」為題主講時,表示儒家自孔子以降,其道統不以神,不以物為本,而是以人為本,尤講「天命之謂性」,因此儒家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更表示儒家的「仁義道德」可令天下歸心,儒學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團結。 圖/唐端正表示歷史上的政界名人的生命底色是儒家的,而歷朝歷代不同的民族在中華大地被凝聚為今日的中華民族並非偶然。 郭文龍以「儒學與新加坡的崛起」為題,指出在新加坡小島國引人注目的成功奇跡中,儒家傳統美德發揮了重要作用,民間團體和政府攜手推動社會和諧,創造了國際上特殊的典範。他分享了新加坡政府和民間團體對社會和諧的影響,儒家價值觀對新加坡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建構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圖/郭文龍希望推動在新加坡建立孔庙,擴大儒學影響力。 賴岳謙以「政治儒學」為題,分享了儒家發展及其演變,儒家特質,以及新儒學發展的必要性。他觀察近年歐美有系統地開始關注儒學,「民主政治的政治效能疲態已出現,歐美政治的家族化也開始出現,人民和政治的疏離感愈來愈重。」,並指出當今世界西方文化和儒學的分別,勉大家增強自信。 圖/賴岳謙表示儒學集諸子百家文化大成,不弱肉強食的精神有很強生命力。
【愛傳媒】文化藝術是撫慰人心的重要力量,回顧2020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出遊受到限制,心情也浮躁許多。中正紀念堂為國際著名觀光景點,也是台北市民重要的藝文場所,在臺灣防疫得宜的前提下,今年6月起恢復藝文表演活動,每個週末都推出精彩節目,也為藝文團體提供表演舞台,獲得民眾普遍肯定與讚譽。為了讓更多的民眾一起共享藝文饗宴,中正紀念堂特別在今年首創藝文展演Live「藝直播」,開啟文化部所屬場館演出現場直播的先河,不僅在演出當下,可以在官網、FB及Youtube等7個網路社群平台同步觀賞,即使在活動結束後,也能隨時透過官網影音平台回味各場次精華剪輯。「藝直播」開播迄今已超過百萬人次觀看,為後疫情時代帶來藝文活動之新趨勢。 圖/中正紀念堂每年辦理大型原住民戶外演出,推廣多元文化。 手機3D畫面拍立得,立刻上傳IG、FB! 除藝文表演外,中正紀念堂也持續策辦多場藝術展覽,目前正在展出的「3D視角‧EYE TAIWAN」特展,為國內首次由國立場館自行策辦以臺灣為主題的大型3D藝術展,透過3D藝術視角呈現臺灣10處特色景點及在地文化,包括中正紀念堂國慶花車、台北101、東北角龍洞攀岩、玉山、阿里山小火車、墾丁衝浪、迎媽祖、布袋戲、放天燈、棒球賽事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臺灣本土3D藝術創作者豐沛創意及獨特繪製技術。這個展覽不僅是用看的,同時更可以走入藝術作品與它拍照互動,透過提供的道具讓民眾發揮創意自拍,因為新奇有趣而且免費入場,自9月25日開展以來,已吸引超過十六萬人前往觀賞,更有許多新住民及移工朋友一傳十、十傳百,結伴前來拍照並與親友分享,體驗臺灣在地3D藝術與文化的同時,亦連結起家鄉與臺灣兩地情感。該展展期到明年3月,好玩又好拍的特色非常適合親子共遊、好友同樂,不妨週末閒暇一同到中正紀念堂,走進作品,POSE自在擺!記得「拿起手機,喬好視角,3D畫面拍立得!」 圖/現正於中央通廊展出之「3D視角‧EYE TAIWAN」讓民眾走進作品,彷彿置身臺灣各地景點。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表示,該處長期致力於推廣多元藝文展演,並自107年起開辦民主大道藝文表演、大型原住民戶外演出等大型表演活動,且都提供民眾免費欣賞,今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國外旅遊諸多不便,管理處仍然持續規劃辦理貼近人們生活的展演活動,用藝文溫暖人心,更透過藝直播及3D藝術展等創新形式,讓民眾能夠身臨其境感受臺灣文化藝術的豐富面貌。今後,中正紀念堂將持續推出更多精采藝文活動,各式活動資訊,可上該處官網(https://www.cksmh.gov.tw)查詢。(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