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高永光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有片】中華文化復興節當天 兩岸麒麟文化中心舉行首場論壇

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也是中華文化復興節,台灣與平潭的麒麟文化研究中心特別選擇這一天舉行首場論壇,共論「中華文化復興與麒麟文化」。 台灣麒麟文化中心執行長高永光開場致詞時指出,麒麟是中國神話「四靈獸」之首,這是因為麒麟有仁愛之心,連花草樹木都不忍踐踏,每當祂出現的時候,就代表和平時代的到來,兩岸都追求和平發展的目標,探討麒麟文化所體現的「和平」精神正是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 平潭麒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鄭興則指出,平潭地圖狀似麒麟,故稱麒麟島,東海有神獸,盛世現麒麟;麒麟每一次出現都象徵一個特殊歷史時代的到來,平潭綜合實驗區因為台灣而設立,因為台灣而特殊;作為大陸唯一對台綜合實驗區,勇於先試先行,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新樣本,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前立委、台北市表演藝術中心董事、表演藝術聯盟常務理事陳碧涵指出,社會關心文化復興通常有兩種情境,一是為了戰後重建,借助傳統文化來重建民族自信心,讓大家對未來充滿想像;二是當經濟高度發展,社會想透過文化復興來助力身心靈的和諧,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想透過文化復興來突出自己文化的獨特性。 陳碧涵指出,談文化復興,就不能不談藝術,唯有藝術的滋潤,民族心靈的土壤才能長出更美麗的文化花朵。 前真理大學宗教系系主任張家麟指出,麒麟是最能代表儒家仁愛精神的象徵,孔子就給予麒麟最高的道德評價;而台灣作為中國的移民社會,為了表示對「文化中原」的不忘,為了表示對儒教的最高尊崇,不管是在官修的孔廟、關廟裡,或是民間的廟宇、祠堂裡,對麒麟圖騰的使用率或精緻度,甚至都高於大陸。 但可惜的是,日本人對於麒麟的重視度遠勝於中國人,張家麟指出,日本商社把麒麟做成啤酒的商標,賣到全世界,讓不知情的外國人以為麒麟是日本傳統;未來,如何透過智財權的塑造,把麒麟的文創代言權再奪回來,是兩岸中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則指出,麒麟的圖案比龍更溫柔、更貼近人,在中國人最常接觸的廟宇裡,祂是道德的守護神,這突顯了中國與西方宗教觀的不同:中國人的宗教觀是人皆可為堯舜,人因為自我修養而成為神,受到人的崇拜。 洪孟啟指出,麒麟文化強調仁愛、和平,就像孫中山先生講的「和平、奮鬥,救中國」,要中國人相互合作、維持和平,並藉此讓中國人都能過上好日子;因此,紀念中山先生誕辰的同時,就更要弘揚麒麟文化。 最後,鄭興朗讀了《東海有神獸,英名喚麒麟》神話故事,故事結尾是:「麒麟兄妹以身鎮海,它們的身體最後融入了兩座島嶼的群山和大地之間,它們的魂靈沒有消散,而是鎮守著東海海域。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喚麒公子嵐為海壇,現在的平潭島;喚麟公主瀛為瀛洲,也就是現在的台灣島。兄妹相隔68海里。」 鄭興強調,麒麟出東海,昭示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會真正實現「盛世現麒麟」的歷史佳話。

撥亂反正 為萬世開太平 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麒麟是中國神話中的奇獸,祂有改造時代的巨大力量,同時又有仁愛之心,連花草樹木都不忍踐踏,因此,被稱為「仁獸」,更被視為「四靈獸」(麟、鳳、龜、龍)之首;每當祂出現的時候,就代表太平盛世的到來,因此,上至帝王,下至庶民,莫不將之視為祥瑞的化身。 可以說,麒麟文化就是中國人數千年來對「太平盛世」的無盡渴望。 明年2025年,也是二戰結束八十周年,但擺在世人面前的國際局勢卻是越來越不太平:中美全面對抗、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就連台海也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 在這種混亂的世局下,中國麒麟文化所代表的「仁政」、「王道」、「萬世開太平」、「遠人不服,修德以來之」的思想,從現實來看,是更加地彌足珍貴。 台灣一群社會科學學者、文史工作者和媒體人遵循先聖先賢的教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以身作則,日前在台北成立「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由前政大社會科學院院長、前考試院副院長高永光出任執行長。 多年來,不管任教或從政,高永光始終熱衷禪修,並拜師臨摹敦煌佛畫,近日還親赴敦煌佛窟參觀、寫生;「敦煌石窟壁畫的《乘龍飛天》中,仙人所乘神獸也頗類似麒麟,」高永光認為,儒家的「仁愛」思想與佛家的「慈悲」精神其實是不謀而合,這在東西融合的敦煌石窟的「麒麟」畫像上,表露無遺。 高永光表示,麒麟文化作為中國獨特的文化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藝術、民俗和精神內涵,而且也在台灣的傳統寺廟造型和民間信仰中展現;為了深入探索、保護、傳承和弘揚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特成立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 高永光指出,麒麟文化研究中心以科學、客觀、全面的態度,致力於以下工作: 1. 學術研究 深入挖掘台灣的麒麟文化起源、發展、演變和地域特色,梳理其與台灣社會、歷史、宗教、藝術等方面的緊密聯繫,為台灣文化的多元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 2. 文化保護 採取有效的措施,對與台灣麒麟文化相關的實物、文獻、技藝、傳統等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修復,確保這一獨特的文化形態得以完整傳承。 3. 傳承創新 通過舉辦培訓、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培養新一代的台灣麒麟文化傳承者和愛好者,同時鼓勵在傳承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台灣的麒麟文化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和發展。 4. 文化交流 積極推動台灣的麒麟文化與其他地區文化的交流與對話,促進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提升台灣的麒麟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5. 社區服務 以台灣的麒麟文化為紐帶,服務社區,增強社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和文化繁榮。 6. 教育普及 開展針對不同年齡段和群體的教育活動,讓更多的人瞭解和認識台灣的麒麟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培養民眾對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熱愛。 高永光強調,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將秉持專業、敬業、奉獻的精神,為保護和發展台灣的麒麟文化不懈努力,為豐富台灣的文化內涵和推動文化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