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骨質疏鬆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根據統計台灣的髖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和全世界第九,而這跟骨質疏鬆症息息相關。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骨質疏鬆症」更成為影響民眾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議題,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二常見的疾病。大林慈濟醫院骨鬆症防治中心每年都會舉辦世界骨質疏鬆日的活動,傳遞正確醫療訊息,教導民眾早存骨本,降低骨質疏鬆症的危害。 大林慈濟醫院骨鬆防治中心陳宥廷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出現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使得骨骼變脆、變弱;而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沈默的疾病,常常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因為輕微跌倒或是突然的外力就有可能造成骨折,進而引發後續的疼痛、行動不便,而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死亡。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逐漸減少,而女性則會在停經後因為荷爾蒙減少,骨流失速度會加快。因此從年輕就開始儲存骨本,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也是大林慈濟骨鬆防治中心在這次骨鬆日活動積極宣導的觀念,而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指出在年輕時期能多增加10%的骨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 陳宥廷主任也提供四大步驟來存骨本 : 第一步是均衡飲食,會建議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奶類、深綠色蔬菜等;第二步則是透過適當的日曬量來提升體內維生素D3轉化,一般建議可以在陽光不是最強烈的階段曬太陽15到20分鐘;第三步是適量的荷重運動(包含健走、慢跑、爬樓梯)和肌力運動也能增加骨密度和強化肌肉量,並減緩肌少症的發展;第四步是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菸酒及避免過度飲用咖啡。 物理治療師鄭翔瑋表示,骨鬆與肌少症經常出現在高齡長者身上,建議民眾可以增加兩種主要的運動,第一是身體的柔軟性,以弓箭步去拉伸後側的大腿與小腿的筋膜,增加柔軟性,可預防跌倒的危險性。第二是增加肌肉力量,最常見的就是深蹲,在家裡可以徒手微蹲或踮腳尖。如經醫師確認有骨鬆,並且檢測出在-2.5以上,建議不要做太極端的動作,例如整個身體往前彎或大量旋轉,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很舒服,但姿勢不對很容易骨折,請民眾留意。如要增加運動強度會建議到大林慈濟醫院高功能運動中心,讓醫師以及運動教練評估後找出適合的運動。 陳主任建議民眾,應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追蹤,搭配均衡的營養和適當的運動,以提升骨密度、保命防跌,使骨骼永保健康的狀態。 原文出處
一位64歲的女性,過去曾因甲狀腺疾病,接受過甲狀腺切除手術,後來在健檢時發現有骨質疏鬆問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醫師劉俊良,劉俊良醫師安排骨密度掃描儀檢查後,發現病患腰椎骨密度T值為-3.8,屬嚴重的骨質疏鬆,為極高骨折風險的族群,經過和醫師的討論後,決定積極治療骨鬆,預防骨折發生。 患者依劉俊良醫師的建議,採用強效促進造骨藥物,並配合補充鈣質、維生素D及規律運動,在一年的療程後,骨密度T值提升到了-2.6,已經快脫離骨鬆(骨密度T值正常值-1以上)。患者使用強效促進造骨藥物,又積極配合治療,短期就達到良好的改善,後續只要規律治療,可逐漸遠離骨折風險,享受退休生活。 院長陳自諒表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經骨質疏鬆學會認證,為「進階骨鬆友善機構」,可以提供良好且全面的骨質疏鬆醫療服務,由骨鬆專科醫師進行評估和治療,專業的放射技師和精準的骨鬆掃描儀器精確檢查,並引進多種骨鬆治療藥物,讓醫師能夠為患者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結合營養師提供飲食諮詢,以及骨鬆個管師專業衛教,藥物諮詢和定期追蹤,確保患者持續接受治療並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劉俊良醫師提醒,甲狀腺、類風濕、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接受過類固醇、賀爾蒙治療的患者,骨頭代謝較差,骨質流失比較快;或是五十歲以上,過去曾經骨折過,或是父母親有骨折問題的民眾,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記得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因為骨鬆常常沒有任何症狀,沒有感覺,但骨頭一點一滴流失後會越來越脆弱,如果有天不小心跌倒,或只是彎腰用力拿重物,就可能會發生手腕、髖關節或脊椎的骨折,造成身體的痛苦及負擔,建議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有效預防骨折發生。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