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養老錢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當老人家有了網癮、迷上了直播,後果比青少年更加嚴重。有人花光1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或一年內,父親心甘情願地刷光了50萬元的養老錢。甚至,還有老人身上沒錢了,還偷偷去借網貸打賞主播。 陸媒《法治日報》老人家迷上直播後,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老人家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觀看同一位主播的直播,一向節儉、在買菜上一兩毛錢都要省的老人家,每月居然花數萬元在老師的直播間購買商品。 在直播間的受騙老人家中,大多都被主播用感情牌套牢。有主播自稱是心理學老師,先是聲稱宣傳正能量,幫助連線的人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後連線的人為了答謝老師,表示願意在老師的直播間低價出售商品,從而誘導老人家們搶購。這些在常人面前容易識別的騙術,在老人家眼裡卻成為能夠引發共情的感人故事,他們現在對這種主播非常崇拜,子女怎麼勸都不聽。 《法治日報》表示,面對在直播間一擲千金的父母們,許多子女都踏上了維權之路,可想為上了年紀的父母維權並不容易——平台雖然有禁止未成年人充值規定和未成年充值退款操作流程,但針對老年人群體卻缺少相關規定。而讓老人家家屬感到更難解的問題,是如何幫助老人家戒斷對於直播和網路的沉迷,讓他們的生活重回正軌。 但是更讓兒女感到寒心的是,自己在維權方面的努力越多,父母親對自己的誤解就越深。他們嘗試過舉報直播間,但沒多少效果。主播有多個帳號,每次開播的帳號並不固定,而且主播和老人間還有「暗號」,即使主播一個號被封馬上又會在新號上開播,老人家們總能通過暗號第一時間進入直播間。 《法治日報》採訪專家認為,老年人被誘導打賞主播,既有他們為找到情感寄託而甘願付費的因素,也有孤獨生活拉低他們心理防線的因素,還有短視頻平台缺乏類似「青少年」模式預防機制的因素。解決這一問題,既需要家庭和子女給老年人應有的關愛,也需要短視頻平台加強監管,針對判斷力弱、認知能力衰退的老年人設置相應模式,讓老年人遠離大額直播打賞。 直播間聊天內容其實很尋常:「今天喝的什麼茶」「路好走不好走」「下雨了,千萬別出門,鞋子會沾上泥」……這些話,很多老年人在家裡肯定聽不到子女說。老人需要這樣的陪伴,不少家庭忽視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根據大陸《民法》規定,一般情況下,老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包括實施打賞行為。現今社會中,子女平時確實很少陪伴父母。老年人的網癮也有一部分是家庭問題。 《法治日報》採訪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指出,為了防止老年人陷入權益糾紛,平台方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特別是在保健品、文玩等需要嚴格監管的領域,應主動向老年用戶發出提醒,加強資質監管與內容篩查。 朱巍建議:「平台直播應建立起分級分類管理機制。」首先分級可以按照直播間的銷售資質、信用等級做劃分,落實黑名單禁入制度。其次線上線下需要統一管理,線上出了問題,不僅要封號,還要讓線下的人承擔其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