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食道癌
已找到 5 則相關結果
方文琳日前在粉專公布今年6月罹患食道癌零期後,因演出舞台劇本週末5、6日連兩天在台中中山堂演出,是她公布罹癌消息後首度公開露面。她透露發現罹癌時,已經接下《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演出,因距離台北場開演還有2個多月時間,她決定先開內視鏡微創手術復原,事先也告知李崗等基金會同仁,就怕術後無法如期恢復,耽誤舞台劇演出。 方文琳回憶術後復原期間,連吞嚥也困難,怕狀態太差無法好好演出,讓她一度想辭演舞台劇。好在醫護人員細心照料,她也靠著自己日以繼夜努力調養,終於在上月初台北首演前恢復健康,在舞台上聲音宏亮,絲毫看不出來曾經連聲音也發不出。 方文琳從玉女歌手出道轉戰戲劇界,近年來更開始嘗試舞台劇,她坦言愛上舞台劇演出,是因為喜歡跟觀眾有近距離的接觸,「還沒演出舞台劇之前,我也是觀眾之一,就覺得:『哇好棒!要是有一天我有機會站在舞台上演出,是多麼榮幸的事情。』所以就挑戰了舞台劇,演出後更是愛上了舞台劇的表演,那種一顰一笑、一哭一悲的呼吸都是跟觀眾一起存在的,最後的謝幕,享受觀眾給舞台上演員鼓勵的掌聲,是很迷人的。」 身為中部人,方文琳2022年演出時就曾帶劇組去享用美食,「那時帶劇組去放鬆一下、按摩紓壓,還曾帶他們到自己認識朋友開的海鮮料理或特別料理餐廳享受美食,這次有空的話,一定也會帶他們去朋友餐廳大快朵頤一番,也可以去逢甲夜市逛逛。」《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將於10/5、6日在台中中山堂,12/7、8日移師高雄衛武營歌劇院演出,詳情請洽OPENTIX售票網站。
59歲女星方文琳正在巡演舞台劇《時光の手箱》,日前才與媒體見面看起來精神狀況不錯,不料今日凌晨在臉書發文證實罹患食道癌零期,與女兒經歷一段煎熬時期,也感謝江蕙來探病,還送上很有創意的禮物。此時發文是想給自己一個警惕,「今天是術後2個月回診,做內視鏡檢查傷口,也確定沒事了才寫出來分享(現在只要定期追蹤),以此借鏡與警惕自己不可再犯。」 她表示,事隔3年,今年6月底她做全身健檢,因家族病史有大腸癌,胃癌,「其它的醫生說什麼,我也沒放心上,當天帶回家的簡單報告也就丟在一旁,不予理會。」隔天女兒看了細項紅字,發現有疑似(食道癌)字樣來問方文琳,她才認真看內容,比對3年前報告,當時就有紅字警告,癌指數7點多(正常0-3)抽菸者(4-5)。 2天後驗血報告,醫生打來告知癌指數高達9.8,還要再等2天切片報告,母女倆各自查網路食道癌發生原因?如何治療?存活機率?然後互丟相關訊息到手機群組,2人心都不好受,也知道面對面將會是無法控制情緒。 隔天晚上,女兒到方文琳房裡,「一對眼,女兒就哭了邊拍打著我:不該妳會有啊,這癌幾乎是以男性為主,都是妳!都是妳愛喝高粱!我說:碰上了就面對吧,即使不好,媽咪這一生也夠精彩不後悔了。」方文琳說:「孩子說的沒錯,這幾年來,我都在睡前喝一小杯58高粱,還有平常也超愛喝熱湯,燙到嘴巴破掉都沒關係,但就是傷害了食道,最主要還是濃烈的高粱吧!」 她早期不喝酒以及討厭喝酒人,沒想到後來每天都喝,「沒啥酒量的我喝上幾口就可熟睡7、8小時,尤其在更年期煩躁身心症狀,更是我睡前的放鬆解藥。向來自律的我連喝酒都如此堅持,無論在外聚餐或者家裡吃飯,找我喝都拒絕,唯一理由是睡覺時間還沒到,所以我完全無法想像這食道癌會跟自己沾上邊。」 2天後她接到醫生電話說切片報告是癌前病變,希望幫她轉榮總再做進一步檢查,後續開始幾個星期都在進出醫院,「先安排做(正子)看有沒有擴散,有擴散就必須做食道切除(幸運沒有擴散),再轉由王彥博主治醫師做內視鏡檢查,看惡性腫瘤面積深淺程度,才知道用哪一種手術。」 她的腫瘤10公分面積,面積不小,手術時間將近5小時。她術後幾天喝水、流質食物都吞嚥困難也很痛,忍不住可以吃止痛,「但我不願意,因為必須記取教訓,我無法忘記女兒滿是淚水無助的雙眼,看得我心都要碎了,大家知道我是很注重健康常運動的,但竟然只是因為依賴烈酒習慣,而差點賠上了自己。」 因零期方文琳不用接受化療,「6天出院後開始用類固醇藥物治療,這期間一直在考慮著是不是辭演舞台劇《時光手箱》?擔心類固醇藥物讓我月亮臉、水牛肩,後來想想即使身體產生了微妙變化又有什麼關係,能夠健健康康站在台上演出才是我最大的感謝。」 好友江蕙與方文琳先後受癌症所苦,方文琳日前受訪,稱她也不知道江蕙生病狀況,如今她也遇上癌症,手術期間,江蕙有至醫院探病,「住院期間二姐來探望,一般來探望病人不就都帶水果、營養補給之類的,你們知道我這可愛的阿姐帶啥?一大盒保濕面膜哈哈哈~她說:『病房冷氣很強皮膚要顧好,看我是不是很細心啊』是是是。我愛妳,我們都要健健康康的。女兒們這段時間帶著我、陪著我、給我滿滿的愛。」 方文琳表示,發文是希望大家能正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檢查可以提早發現問題進而提早處理。雖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但能夠健健康康生活著也是我們的責任。 方文琳與前夫于冠華所生的女兒于齊優、于齊薇目前在演藝圈發展,于齊薇曾參與《炸裂吧!女孩》,她表示:「媽咪很棒很勇敢 辛苦了愛妳。」前夫于冠華已再婚,他透露自己是透過女兒知道消息,但家人會固定吃飯所以都會關心。「知道她的狀況,還好有提早發現,有做些手術,現在算是不錯。」其他不願多談。 ※《梅花新聞網》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港星徐少強月初因罹患食道癌病逝北京,享壽73歲。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由於食道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難以及時發現,約有9成以上的患者是感到吞嚥困難或體重急劇下降後才前往就醫。食道癌5年存活率平均不到15%。目前已知造成食道癌高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喝酒和嚼食檳榔等,民眾生活上須謹慎防範,以降低罹癌風險。 據衛福部112年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食道癌排名第9,高達9成的患者為男性,且在食道癌新發個案中,有77.9%有吸菸、53.5%有酗酒行為、48.5%有嚼食檳榔習慣。 台灣癌症基金會說明,食道癌發生初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因此不易察覺,但是到了晚期食道腫瘤持續變大造成管腔狹小阻塞,便會開始出現吞嚥困難症狀。臨床上,超過90%的病人最早發現的症狀為:感到食物卡在喉部至上腹部之間、吞嚥疼痛、食道出血、吐血、解黑便等病症。甚至還會出現食物逆流、心窩灼熱感(胃酸逆流),以及腫瘤侵犯到鄰近的主動脈或大血管,發生大出血的嚴重病況。 因此,在患者發現食道癌時,通常已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端轉移,食道癌預後不佳,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60%至70%、第二期40%、第三期20%、第四期小於5%。平均5年存活率僅12%至15%。若有出現疑似食道癌相關症狀,可至腸胃科或耳鼻喉科就診,以便早期發現,儘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飲食方面,多攝取蔬菜、水果及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有助於降低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台灣心血管及胸腔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胸腔外科教授李章銘醫師/本報資料照片圖 食道癌近年來不論是患者人數或年齡層,都出現增長以及年輕化趨勢,尤其和我國飲食習慣相似的日本相較,我國食道癌的死亡率高於日本許多;國內食道癌權威台大教授李章銘醫師指出,主因是日本在早期發現的比率高於我國,因此存活率自然提高。李章銘同時呼籲,高危險群一定要定期做胃鏡檢查,因為早期發現的食道癌手術,甚至不會留下任何傷口。 食道癌的高危險群為長期吸食香菸、檳榔和喜歡喝酒的民眾,另外一部份就是愛吃熱食者。因為上述危險因子長期下來會一直破壞黏膜,導致器官出現癌變;除了食道之外,口腔和下咽也是可能癌變的部位。 台灣心血管及胸腔外科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大胸腔外科教授李章銘醫師表示,早期食道癌大都只會在黏膜表層發生癌變,此時尚不會侵犯肌肉層或是淋巴轉移,所以只要以內視鏡透過口腔進入食道,將癌變的部位,以黏膜下切除的方式,把病灶刮除即可。既不必做淋巴廓清也不會切除食道或化放療。接受這種手術的患者,一天內就可以進食,三天內都可以出院回家恢復正常生活。 不過李章銘醫師也說,這類患者是比較幸運但也是警覺性高的;因為食道癌平常也不會有症狀,等到感覺吞嚥卡卡的時候,腫瘤大都是已經佔據食道管腔的至少二分之一了,這時候可能已經侵襲到肌肉組織甚至蔓延到淋巴。通常這時候就要做食道切除,和重建食道的手術及完整淋巴腺擴清。雖然這些步驟可以以內視鏡微創手術甚至是單孔內視鏡手術技術完成,手術傷口不會很大,就是一個約3公分大小的洞而已,但畢竟還是要從腹腔拉出一段胃管來重建食道,以保有食道的吞嚥功能,患者在復原的時間上還是比較長。 李章銘醫師指出,我國食道癌患者被發現的期別通常都晚於日本,這也使得飲食相似的兩國民眾,在食道癌的死亡率上卻是兩樣情;適用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的患者,都是警覺性高的,通常只要健檢時加做所謂的胃鏡,就可以從下咽到食道一直到十二指腸和胃部都會進行影像檢查,這些部位只要是有癌變都不難被發現。 李章銘醫師強調,我國民眾大約有百分之六十,身體缺乏一種專門代謝酒精的酶,許多人喝酒會臉紅也是因為這原因;這一類的民眾酒精代謝能力差,體內累積的酒精多,就容易引起病變。另外就是愛吃檳榔和抽菸,以及愛吃熱食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建議四十歲以上的高危險群民眾,健檢時一定要加做胃鏡,確保一旦有問題時都能早期發現。以台大目前的臨床經驗,只要早期發現進行治療,存活率都可以在九成以上。 原文出處
副院長徐中平醫師建議年過四十的民眾定期健檢之外,一旦有吞嚥卡卡感覺等症狀時,務必就醫檢查。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2012年到2022年間,臺灣食道癌在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名從第八降至第九,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徐中平指出,典型的食道癌初期通常是毫無自覺症狀,隨著腫瘤成長,才有吃東西時感覺卡卡吞不下的吞嚥困難症狀,或是吞東西時感覺食物黏在食道壁上滯留、緩慢通過的感覺;徐中平副院長提到,患者常有食物卡在喉嚨或胸口、甚至被食物嗆到的感覺。 胃食道逆流症常導致食道下段損害,增加食道腺癌風險,徐中平副院長指出,包括上皮變成如鮭魚肉色般的「巴瑞特氏食道」而產生食道腺癌,在西方國家有半數的食道癌患者與胃食道逆流有關。 但在亞洲,徐中平副院長說,特別是臺灣,食道癌患者中高達95%的病例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這與喝酒、抽菸及嚼食檳榔等生活習慣有密切關聯。另,偏愛發酵、醃製或過熱食物的飲食習慣也是導致食道癌的一大因素。 徐副院長強調,檳榔的危害性在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高發病率上尤為明顯。這兩種癌症在十大癌症死因中分別排名第六和第九,男性更是居第四和第五,發生率是女性的10.8倍和14.8倍。這顯示嚼食檳榔直接威脅口腔和食道健康,戒酒、戒菸和戒檳榔有助於預防這兩大癌症。 食道癌、口腔癌是難兄、難弟,常常會發生在同一病人身上。建議治療口腔癌的醫師,可進一步安排消化系統檢查,有可能就會發現早期食道癌。 若需切除含腫瘤的食道,可以用胃或大腸重建取代食道。徐中平副院長指出,他習慣採用「倒序式食道癌微創手術」作食道腫瘤的切除與重建,在身體側邊開2至4個1公分的小傷口的內視鏡手術、或採單孔手術方式,先重建食道後再切除腫瘤部位,手術時間可省1至2小時,同時降低手術的難度。這種術式對於食道癌大多發生在中段或上段的亞洲人來說,尤其適合。 即使是第四期食道癌患者,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徐中平副院長指出,經過適當的治療,有些患者的病情依然可以獲顯著的改善,甚至可以達到手術治療的條件;曾有左主支氣管受腫瘤侵襲的55歲男性,經放射及化學治療後,病理報告顯示病灶顯著縮小,且無淋巴轉移。他除了建議年過四十的民眾定期健檢之外,一旦有吞嚥卡卡感覺等症狀時,務必就醫檢查,早期診斷、治療,對病人幫助最多,且大大提高成功治療的機率。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