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食藥物質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大陸消費市場上針對不少疲於加班的白領打出「養生」牌,最近以「添加中藥」作為賣點的中藥麵包、中藥冰淇淋、中藥咖啡、中藥甜品,有話題還賣得比較貴,但陸媒訪問中醫師與專家,認為不少新興的「中藥食品」主要是宣傳養生、心理安慰為主,「中藥餐飲不等同於藥品」,呼籲消費者保持理性。 《法治日報》6日報導,「中藥+餐飲」成為現今新的行銷流量密碼,以中藥茶飲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全中國大陸已有逾30個主打「中藥」或「草本養生」的茶飲品牌,號稱「新中式草本茶飲」,這些店家裝潢走中藥鋪風,門市常放著藥材、藥罐、藥櫃、穴位圖等中醫相關元素。 另外,在大陸的社群平台上,各種「中藥奶茶、中藥咖啡、新中式養生茶飲店」的分享文章也如雨後春筍湧現;奶茶、果茶、咖啡裡,開始號稱添加決明子、茯苓、桑葚,精美擺盤、店內中國風濃郁,成為時尚博主新素材。 據《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18歲至35歲的年輕群體已成為「養生消費」的主力軍,占比達83.7%,「藥食同源+滋補類食品」,也成為新生代消費首選。 事實上,根據中國大陸的《食品安全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但是可以添加「食藥物質」,後者由中國大陸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公布,如今年8月26日,國健委發布地黃、麥冬、天冬、化橘紅,是4種新增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的公告。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黃迪分析,如果在普通食品添加「食藥物質」以外的中藥材,或者其它中藥飲片、化學原料藥及其製劑等藥品,可認定為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成分,應當依法進行處罰;北京市律通律師事務所主任鄭中臣則稱,如果店鋪售賣的商品,標明是草本、養生食品,但其中卻不含中藥,可能被認定為「虛假廣告」,涉嫌虛假宣傳,或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