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顏水龍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為慶祝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成立七十週年,該中心聯手台灣工藝發展協會,推出「歲月流金.城市脈動—流動於日常的金屬工藝」展覽,即日起至10月19日在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展出。此次展覽目的在引領觀眾深入探索城市中那些看似平常但卻不凡的金屬工藝,並體會工藝中「用」與「美」的巧妙結合。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前身由被譽為「台灣工藝之父」的顏水龍於1954年創辦的南投縣工藝研究班發展而來。顏水龍一生致力於推廣生活工藝,主張「工藝不只是生產傳統的樣式與製品,而是要徹底考慮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產生活的工藝品。」這一理念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工藝發展。 此次展覽的六大展區涵蓋了金屬工藝的多樣性與深度。從「金工印象」展區中展示的台灣街道上常見的鐵窗花開始,展現了城市日常中的工藝之美。隨後,「用之美」展區進一步探討了工藝精神和功能美之間的關係。「花與器的日常」展區則展出工藝中心鶯歌分館金工人才培訓課程的成果,讓觀眾感受金屬與花藝的融合。 另外,展覽也特別設置了「形、色、質之美」展區,展示金屬材質的多重面貌,以及「未來之美」展區,結合了傳統材料技術與當代科技的創新應用。觀眾在此可見到金屬工藝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思維與突破。 更具互動性的「來支夏日花神籤」AR展區,透過掃描QR碼,觀眾可以輕鬆拍攝展品並獲得幸運花神籤,增添了展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感。這樣的設計不僅使民眾更深入了解金屬工藝的多樣性,也提升了展覽的互動性。 在當代金屬工藝創作中,台灣的工藝家們受到國際設計思潮的啟發,展現了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重視。不再僅限於使用貴金屬,許多創作者開始運用可回收材料,並融入ESG理念,展現出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展覽中也展示了許多創作者利用廢棄物如塑膠袋、烤肉架等材料進行創作,既倡導環保意識,也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
今天下午至臺南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參觀台灣工藝文創之父顏水龍先生紀念館。展覽館不大,但是也把顏水龍先生的創作特色做扼要陳述。當時顏水龍先生在學甲下營麻豆地區,協助居民們從事工藝商品設計,並銷售國外,不僅實際幫助當地居民之生計,也開啟台灣文創之先鋒。 顏水龍1903年出生於臺南下營,1922年,以半工半讀方式進修,考上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1927年畢業之後,順利考上該校研究科。1929年,因霧峰林獻堂資助,留學法國。 1934至1937年間,顏水龍與楊三郎等人創立臺陽臺陽美術協會,並致力於推廣臺灣手工藝,培育工藝美術人材。從1944年起,顏水龍先後任教於臺南工業專門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成功大學,臺南家政專科學校,也就是臺南應用科技大學以及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也就是現在的實踐大學。對於藝術工藝教育,可說是不遺餘力。 顏水龍先生之馬賽克嵌畫,非常有個人特色,在1964年曾經為台中太陽餅店設計的圖騰及包裝盒,完整呈現。當初這幅馬賽克嵌壁畫,因為向日葵圖案還被認為有政治色彩嫌疑,而遭封25年,後來才得見天日。而這間太陽餅店曾盛極一時,但後來第二代無意經營,現也歇業多年。 1950年後,顏水龍其作品針對臺灣原住民及風景為創作題材,充分表達出對於台灣風土的熱愛及人文關懷。顏水龍曾說,我一生只是走一條平直的路而已,沒有彎彎曲曲,沒有譁眾取寵,做一個人該做的事,走一條畫家該走的路。顏水龍為藝術為大眾奉獻的精神,令人感佩。 目前這座總爺藝文中心是舊糖廠改造,佔地22公頃,除了顏水龍紀念館之外,還包括日治時期舊糖廠建築及宿舍,現有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及藝文活動,漸漸帶動當地之藝文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