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韓健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33】思念的旋律  

編按:凋零不可逆,搶救不容緩,兩岸故事在時間的字句中飛奔。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計劃,期能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存歷史見證,珍藏可歌可泣的「我家的兩岸故事」。 「我一個人住校很孤單,因為家人都在上海,學校的禮拜堂內有一台舊的鋼琴,無聊的時候我就去摸摸鋼琴,慢慢地我就可以自彈自唱」。 1928年出生的韓健,祖籍江蘇南京。民國初年,歐美傳教士紛紛進入中國傳教,韓健的祖父當時負責教傳教士說中文、寫中國字,好讓他們盡快融入中國社會,也是因為這層淵緣,韓健的父親、叔父都是在教會學校念書。 12歲時,由於父親病逝,母親又搬到上海生活,在叔叔的安排之下,韓健獨自進入教會學校展開了住校生活,也是在這裡打下了良好的英文基礎,然而才十多歲的孩子,一個人住校實在太寂寞,想家的韓健,因此常常到禮拜堂彈鋼琴,從一個個音符慢慢摸,漸漸無師自通,最終能自彈自唱,透過音樂紓解對家人濃濃的思念。 1947年,韓健高中畢業後,考入行政院物資供應局,憑著傑出的英語能力,被派駐到關島負責接收戰後物資,當時,能遠離戰亂的中國,還能體驗異國文化,讓他感到十分新奇。 「在關島,人們那時候都是不穿衣服的,男女都是一個布兜遮著,我很喜歡到街上的店裡去喝喝咖啡、可樂,跟當地人聊天。」韓健回憶 只是,隨著國共內戰越演越烈,1949年8月5日,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停止了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這項決議也導致韓健失業,自關島回到了中國,當時他在廣州,兵荒馬亂之中,無法聯繫上家人,更不曉得明天在哪兒,就在一片混亂中,他遇到了一位老鄉,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他是軍報社的記者,那時候內戰嘛,戰亂中我也不曉得,就跟著他的部隊,拿軍服給我穿了,就上船來到台灣了!」韓健說 1949年底,莫名其妙成為軍人的韓健,就這麼跟著裝甲兵部隊來到台灣,並派駐在馬祖,由不習慣裝甲兵的生活,待了一年之後,他決定轉考空軍官校,卻沒料到,過程一波三折。 「當時,裝甲兵部隊的副旅長蔣緯國,他不同意我轉去空軍,但空軍官校的校長也認為,凡有適合空軍體能的人才,不得阻攔,就硬要我在空軍了,害得當時的裝甲兵大隊長跟政戰部主任一人記了一個大過」。 1950年代,正值兩岸空戰最激烈時刻,韓健當上空軍後,被分發到四中隊,得時常低空飛到大陸進行秘密偵測,危險性相當高,儘管如此,在空軍的26年生涯中,始終有驚無險,讓他直呼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隨著在台灣娶妻生子,韓健唯一的遺憾,是當年因戰亂離開大陸,沒能聯絡上的家人,等到兩岸開放後他再回到家鄉,親人早已不在,但他仍十分感恩。 「我從小,生活就是這麼樣的波波盪盪,我今天能活到97歲還是那麼健康,妻子也陪在我的身邊,這不是神的恩典是什麼」。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官網】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臉書】 【遷台官網】 【遷台臉書】 【遷台YouTube】 【遷台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