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青年軍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胡湘源/家父胡國棟,湖南人,為抗戰成為青年軍

家中存放著父親的相簿,紀錄著他的人生過程。大時代的小人物,尤如孤雁失巢,流下孤雁淚痕。  家父胡國棟,湖南人;抗戰時為報效國家,投身軍旅,十萬青年十萬軍,成為青年軍的一員。抗戰勝利後曾駐紮虎丘,而後孫立人將軍招練新軍,家父考取第四軍官訓練班而來台受訓。豈料發生「兵變」事件,不但出門都受憲兵管控,而後為抹去孫立人將軍的痕跡,將他們列為陸軍官校第十七期。  家父任官後,除至各地擔任爆破、機槍教官,也曾拔階受傘訓突擊訓,準備空投大陸作戰。韓戰爆發後,大批反共義士來台,家父負責帶過反共義士連,而留下「戰火羔羊」之照,小人物面對國家戰爭的無奈!  在金門、馬祖駐防時,他帶領軍隊種下一顆顆樹,成為現在防風林的基礎。當時有人拿球漂至大陸,有士官長持槍自盡,留下遺書:「蔣總統說: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四年成功。這麼多年過去,卻沒有反攻,國家為什麼要騙我們?」家父震撼醒悟反攻無望,遂申請退伍報考師專,轉往教育英才發展。(在湖南省永明縣唸過永明師範,退伍後續唸台北師範)  在第一階段人生告一段落,他留下:「青春消逝烽火裡,從此白骨祭天涯」的考語。  明治維新時期的西鄉隆盛曾作詩自勉: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被侵略起而反抗的中華青年,無奈的在戰火逼迫下,輾轉來台,青春在烽火中度過,未來茫茫不可知,爛命一條,就將此肉身白骨當作祭品隨處埋身吧!(相對當時許多老兵埋身中橫,或成為街頭撿破爛的流浪漢,外鄉遊子離開軍隊在台如何生存下去?真的不可知!)西鄉隆盛的詩寫出海洋民族男兒出外發展戰死沙場的瀟灑,被侵略者只能寫出四處流離失所無處埋身的無奈。  人生下半場,他任教雲林、嘉義偏鄉,娶妻生子,作育英才,倍受地方尊敬。在寫下考語那時,無法想像未來的可能性。因為有他的戰鬥人生,為國為鄉的奉獻,才有我們的成就。謝謝賴祥蔚老師邀請加入社團,就先走筆略述家父前半生故事及影像紀錄。相信青年軍的臂章,應該沒多少人看過,算是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作者為中華談判管理學會秘書長●文章原發表於「台灣真實故事」臉書社團,作者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