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靈性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禪修釋疑】「靈、魂、魄」三位一體成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請問,修行要成就的是色身嗎?還是身體裡面的什麼要成就?我要成佛的「我」又是指誰? 所謂「我」,一般認為是「身體的我」,而這個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生命的真理,只知道人有三魂七魄和靈魂。 我們的色身,在父母精卵結合、形成胚胎的時候,生命就開始了,然後經過十個月,在母親肚子裡生化演變,最後才出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個過程就是「禪」。 由此可知,禪是有生命的,會在大自然的靜態中產生變化。因此我們禪定時,就要抓住這個重點,讓自己進入靜態,然後入定,在定中發生變化,就可以生出力量。 人有三魂七魄;什麼是三魂?就是「靈性、魂、魄」。父母生下我們,在我們體內就有「魂」和「魄」,比方有人客死他鄉,習俗上都會找道士去引魂回家,可見「魂(一般稱為靈魂)」不是死後才出現,當我們還在世的時候,魂魄就已經存在。 人的魂與魄,存在於世間(地球),是父母給我們的色身。至於靈性,就是一般修行人所說的,是真正的我。 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就是魂魄,只有這一世而已,沒有前世和來世。所以我們要把握這一世,如果這一世沒有成就,往生後就會變成孤魂野鬼,飄泊在虛空中,或是隨著因果業報,到「人」以下的法界。 人的身體會死亡,但魂魄是不死的。也就是說,人雖然死了,但魂魄還在,所以每年農曆七月鬼門開,都要拜好兄弟,就是拜這些往生者的魂魄。 其實各地發生的天災、地變和人禍,都是因為這些孤魂野鬼沒有好好安頓,在世時沒有修行,瞋心很重,打打殺殺,才會在地區上形成共業;這是造成天災地變和人禍的原因。 所以很多宗教都強調要到極樂世界,譬如唸佛法門教人唸佛,就是希望阿彌陀佛可以接引自己到極樂世界。但天天唸佛就可以去嗎?其實不然,因為唸佛是「人」在唸,而能夠到阿彌陀佛世界的是「靈性」,或是修行成就以後的「魂魄」,並不是色身。所以我們要自覺、自度,要實修實證,要自己到極樂世界去。可見修行多麼重要。

【禪修釋疑】靈性是真 請祂作主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悟覺妙天師父說:「靈性是我們的主人、要讓祂作主」,請問什麼是靈性作主?難道我們不能自己作主嗎? 我們每個人,是誰在替自己作主?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就像一個殼,或是一個影子,殼裡面的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被照出影子的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等到死的時候,就會害怕。其實我們死了,只是外面這個「人」死了,那個真正的自己並沒有死;也就是說,裡面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真人。 如果有這樣的認知,知道裡面那個才是真我,死亡的是外面那個殼、那個影子的假我,就不會害怕了,因為只是換了一個身而已。至於是換成菩薩的光身?還是其他眾生的身?差別就很大了。 再以布袋戲的傀儡為例,當沒有人去操作它時,它是躺在那裡的;但是當我們用手去操作時,它就可以很靈活地跳上跳下。請問,那個人形的傀儡是人嗎?如果不是我們用手去操作它,它其實是死的,躺在那裡不會動。同理,我們今天會動、會跳,都源自於裡面的本心,也就是佛性;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人的身體,就像布袋戲的傀儡,真正重要的是裡面的本心,要讓祂做我們的主人、讓祂作主。 從這裡也可以知道,當我們成就的時候,就是這個真正的我解脫了,留下來的是那個死的物質體──肉體。所以我一直強調,修行要用精神體,因為成就的不是物質的肉體,而是精神成就;修行就是不要讓物質體去汙染精神體。那麼,物質體是如何汙染精神體的?就是經由五官產生貪瞋癡慢疑等根塵,汙染了心;所以我們在見性之前,先要明心,道理就在這裡。 曾有人問我:「見性之前,一定要明心嗎?」如果不明心,就不知道如何見性。那要如何明心?必須開悟。什麼是開悟?就是當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一個本心的時候,就開悟了。我們可以看看「悟」字是怎麼寫的,左邊一個「心」,加上右邊一個「我(吾)」,也就是我的心──真正的心,那就是本心;修行一定要有這樣的開悟。

【禪師說禪】正法修行 成就菩提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行先要認識自己,一般人對自己的了解,大多是外在的長相,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內心的自己,也就是靈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修行不能忽略靈性,靈性又稱為自性或佛性,祂從無始劫以來,一直不停地流轉,希望有一天能進入聖位。 眾生共一心 聖靈是心王 雖然我們都認識外表的自己,卻不了解內在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很多人遇到挫折、困難或失敗時會六神無主。如果我們的心亂了,會對外在的所見所聞產生偏差,所以「讓心安定」很重要。 我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要很清楚,才知道在待人處事上有沒有偏差。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有因果,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善果,所以要造善因,否則造了惡因,就會得惡果,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我們了解內心世界,就可以抓住自己的心。修行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心,心如果偏差了,就會產生煩惱,比方對某人不滿意,看到他就生氣,這就是心偏差了,讓自己不愉快。所以要經常注意自己的心,要了解內心的世界。 除了身體的我和內心的我,還有一個靈性的我,這是真正的自己。雖然「身、心、靈性」都同樣重要,但在修行上,「靈性」是最重要的,因為修行的目的是讓靈性不再輪迴於地球的世界。 地球的世界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所謂的六凡輪迴。一個人如果不修行,往生時就會在這六凡世界輪迴,但如果修行了,甚至能夠見性、成就,就可以到佛國,到菩薩、佛的世界,所以修行非常重要。 修行可以決定我們來到人間的價值,因為一個人縱使家財萬貫,或是名利地位多麼崇高、愛情多麼甜蜜,最後都是空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金剛經》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有這樣的認知。 一切有為法,就是人間有形有相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一般,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我們來到人間的目的,就是要透過修行,讓靈性不再輪迴,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 所以兩千五百多年前,世尊來到人間修行成佛,就是讓我們遵照祂的修行方法,和祂一樣成就佛陀;這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修行,從出世法來說,是讓靈性進入聖位,到佛國淨土,因為人即使再痛苦,也不過幾十年、一百年,但靈性是千百億萬年都不生不滅,所以一般人只知道滿足色身,卻不了解靈性渴求的是解脫輪迴,才會一輩子都忙著爭取名利、地位和愛情,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那個真正的自己,才會說「人生都是顛倒夢想」。修行就是要把這個顛倒的人生重新翻正。 修行要修正法,正法就是可以讓人見性成就的法門,那要如何明心、見性、成佛?就是遵照佛所示現的的方法來修行。 當年,佛經過六年艱辛修行才成就,祂在野外或森林裡禪定,一天只吃ㄧ粒米;佛是用這種自我折磨的方式來修行。 後來,佛發現這種方法不能成就,必須要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靈性而來。如何從靈性生出智慧?就是要禪定,所以很多修行人不重視禪定是不對的。世尊告訴我們,修行除了守戒以外,還要禪定,才能從定中產生智慧,讓靈性解脫輪迴,也就是要「戒、定、慧、解脫」,這是世尊傳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世尊從修行中了解,靈性如果不能超越輪迴,就會不斷地流轉於六凡。如何才能讓靈性解脫,得到自由自在?佛在禪定中見證了八正道,讓靈性可以進入聖位,證得聲聞,不再輪迴。 緣覺修斷滅 只證羅漢位 另外是修十二因緣,因開悟而證得緣覺果位,一般稱為羅漢,也可以讓靈性進入聖位,不再輪迴。 十二因緣的修行是參自己從無始劫開始,因為「無明」而「行」造業,於是產生了輪迴的果,也就是「識」,然後進入母胎,有了「名色」,慢慢生出胎形以後,便有「六入」,再經過十月懷胎,「觸地」來到人間。 出生以後,會「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懷與照顧,長大以後,就懂得去「愛」、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人結婚,這是「取」,然後「有」了小孩,又再「生、老死」,就這樣不停地輪迴。由此可知「無明」是輪迴的原因,這是緣覺的修行。 如何進入菩薩位、佛位?要修六度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 第一波羅蜜是布施。一般人認為布施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這是有相布施,布施對象是「人」,但布施最重要的是無相布施,布施對象是「靈性」,像我們今天能夠修行,一定是有人接引我們,讓我們的靈性可以接受真正的佛法,將來可以解脫,成就菩薩、佛。 無相布施的功德很大,因為有相布施的對象是人,而人終歸一死;但無相布施所布施的靈性是不會死的,祂如果成就了,就永遠不再受苦,當然功德很大。 第二波羅蜜是持戒,修行人要守戒律,戒律是最根本的佛法。 第三波羅蜜是忍辱,凡事退後一步想,就可以海闊天空,不必與人計較,也不必害怕吃虧。 第四波羅蜜是精進,修行要不斷精進,智慧也要不斷精進。 第五波羅蜜是禪定,深入禪定,可以生出智慧,所以禪定不是只坐在那裡,要懂得正確的方法才能入定。 第六波羅蜜是般若智慧,這種智慧不是聰明,而是成佛的智慧。 所以修行要懂得修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