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雲林

已找到 5 則相關結果

雲林首辦國慶焰火 高鐵站月台就看得到

日前立法院長、國慶焰火籌辦委員會主委韓國瑜已拍板2024年國慶焰火的施放地點,確定在雲林縣施放。雲林縣本次首辦國慶焰火深受關注,雲林縣長張麗善出席活動時透露確切施放地點,為位於虎尾鎮的高鐵特定區,到時候只要在高鐵站月台就能盡覽焰火美景。 國慶焰火為每年國慶日重點之一,今年首度移師雲林。張麗善10日出席活動時被問及焰火施放事宜,表示焰火施放地為高鐵特定區,鄰近高鐵雲林站,步行只須10分鐘。因相距高鐵站不遠,所以將是首次在高鐵站月台即能觀賞焰火,乘坐高鐵的遊客也能共賞盛大華麗的國慶焰火。 雲林縣政府除了承辦國慶焰火,也規畫了「光輝10月漫遊雲林」系列遊程,希望能讓到雲林看焰火的遊客耳目一新的體驗,更讓游客增加駐足意願。雲林縣國慶焰火活動總幹事、文觀處副處長蘇建蒼說明,國慶焰火系列活動粗估能帶來30萬至50萬人潮,觀光收益上看6.9億元,對此雲林也接續在國慶前後開辦西螺大橋藝陣文化祭、國際偶戲節、農機展、虎尾毛巾節及台灣咖啡節,提供在地文化遊程讓遊客感受雲林的魅力。 除了提供到雲林看焰火的外地遊客系列遊程,在國慶日當天也規畫接駁服務,讓遊客可以乘車到主舞台就近觀賞。考量有些民眾會開車前往,為避免一位難求,雲林縣政府也著手規畫在公有土地設置停車場,若停車位不足將徵用私人土地增設停車場,方便民眾以不同交通工具前往。

張健豐》1896雲林大屠殺的來龍去脈

【愛傳媒張健豐專欄】發動南京大屠殺者,是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的朝香宮鳩彥親王(1887-1981)。他終於實現了其叔父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在甲午戰爭未能攻占清廷首都北京的遺願。 日本皇族受中華文化影響 北白川宮身受漢學薰陶,會做漢詩,又喜歡收集中國骨董,連座右銘也引用中國的典故。例如,1500年前《世說新語》裡的名句,「以義理為豐年,以忠恕為珍寶」;及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勵志一生的詩句「功名多向窮中立,禍患常從巧處生」,可見當時日本皇族多麼重視中華文化。但近代日本卻捨棄了中華文化的王道,而把西方霸道的文明融入武士道,不但使全世界受害,自身也承受到亡國之痛。西方哲學家羅素比對了20世紀初的中國和日本說:「日本人只學習到西方那些產生財富和軍事力量的東西,他們學了西方的缺點,又保留了自己的缺點。」 朝香宮和北白川宮等明治時期(1867-1911)的皇族,大部分都要從軍,天皇為了攏絡他們,將自己的女兒和北白川宮兩個兒子及朝香宮聯姻,成為密不可分的「同體共存」。1927年朝香宮以軍職身分來台追尋其叔父征討台灣的遺跡,當時的文獻報告指出,1895年10月6日北白川宮率軍南下,騎馬徒涉河寬近三公里的濁水溪來到雲林地界時,做了一首七言律詩,詩最後提到「遠伐荊蠻百事辛,奚堪惡水與炎塵;去鄉半歲君休笑,忽為白頭黑面人。」意思是為了討伐台灣,這個「蠻夷之邦」的地方,已經離開日本故鄉近半年,皮膚曬黑、頭髮也白了,以此表達他被派來台灣的苦衷。而包含台灣在內的整個中華文化圈,被日本稱作野蠻的說法,是起自於日本啟蒙大師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的「中國野蠻說」 福澤諭吉對日本的明治維新起了關鍵的作用。他雖深受漢學薰陶,卻主張「脫亞入歐」,認為仿效歐洲的帝國主義才是文明的,並將中國人醜化為野蠻的「支那人」。所以在甲午戰爭時,福澤諭吉所領導的慶應義塾學生們,聽到日軍攻陷旅順的消息時,興奮得跑上大街遊行歌唱:「文明與野蠻如同雪與碳,實無長久融合的希望。遲早要降一場血雨,雨後天空才能放晴。」 當台灣割讓給日本後,福澤諭吉仍以野蠻看待台灣軍民的抗日行為,主張日軍應從北到南屠戮台灣人。對此,作家陳映真批評:「福澤諭吉以美麗的辭藻宣說人的自由與不可侵奪的平等。但這同一個福澤公開說不服教化的殖民地台灣『土著』(指的是「台灣人民」,而不是原住民),日本又可得而趕盡殺絕之。而也是同一個福澤至今有肖像印在日本紙鈔上,表達日本對這個偽善的帝國主義者的崇敬。」在日本改元「令和」後,熟悉的福澤諭吉已正式從鈔票上「引退」,但他的精神仍影響著日本。 雲林大屠殺事件的起因 1895年日軍登陸台灣後自北而南的清鄉屠戮,其中最慘絕人寰的莫過於1896年6月下旬的雲林大屠殺。一般學者以為是日軍和抗日軍在雲林的小衝突所引起的,其實它和前一年的乙未抗日有關。這件慘案中的簡義在雲嘉地區素有威望,「抗日三猛」之一的柯鐵便是其手下。 根據簡義後代提供筆者的文件可知,簡義即乙未抗日文獻所提的簡精華,祖籍為漳州市南靖縣教山社永豐里。據筆者考證,這個地方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客家土樓」的一個景區。因為2006年電影《雲水謠》的拍攝,才被大家廣泛熟知,因此改名為雲水謠,是個有名的客家庄。1705年,簡家攜眷來台,定居於現在的嘉義縣大林鎮內林里,成為台灣簡氏之開台祖。今大林有追來廟,為全台簡氏的宗祠。 後來有一支從大林分家後,落腳到雲林古坑的山豬窟(今崁腳村新興),這一支就是簡義的先祖。簡義擁有廣大的土地,種植甘蔗,以來自福建原鄉的製糖技術開廍製糖,靠製糖致富,成為雲林、嘉義一帶最大的地主官紳。甲午戰爭的時候,簡義響應全台義軍統領丘逢甲的號召,在鄉里組織義軍。後來,看到乙未戰爭彰化之戰,抗日軍慘敗後,為免生靈塗炭,便在嘉義大林歸降日軍。但很不幸地,使他的親族受到很大羞辱,便重新舉起抗日旗幟。北白川宮從彰化率軍南下時,受到簡義激烈抵抗,導致北白川宮在嘉義遭到不測。 簡義抗日失敗後,和部下跑到大坪頂(鐵國山)另起抗日的爐灶。1896年6月14日,簡義率眾祭告天地,樹起「奉清征倭」的旗幟,並效法《水滸傳》裡的梁山聚義,自稱九千歲,部下柯鐵等依序排列十七大王,嚴重打擊日本在台灣中南部的統治和威望。於是日軍在一股新仇舊恨下,發動了雲林大屠殺。當時無辜百姓逾30,000人無端被殺,受害範圍廣及50餘村庄。8月25日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日本士兵暴戾侮慢之程度令人咋舌」、「肆無忌憚地殺人放火,老幼婦女皆不能免」、「野蠻且苛酷之東方新強國。」 作者為歷史研究工作者 ●《觀察》雜誌授權刊登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江永田/貨出去,人進來 農民期待發大財!

雲林是農業大縣,說句誇張點的話,雲林產區打個噴嚏,全臺灣都要感冒!但雲林質優量多的農漁產品,如果只是內銷,在售價和銷量上還是有限。出口,是增加雲林農漁業鄉親收入的最好方式。雲林古坑咖啡已經打響知名度,在咖啡成為全球重要產業、銷售量與價格日日攀高的今天,雲林的咖啡本業及結合觀光產業的繁榮可期,咖啡賣得好,是「貨出去」,觀光產業發達了,是「人進來」,這也是永田未來要努力達成的目標。此外,最近雲林縣在美生菜、茂谷柑還有地瓜打進大陸後,16.8公噸金鑽鳳梨已於2周前出口,目前已在大陸重慶超市上架成功將鳳梨打進大陸市場!或許有人要說這些農產品產值不多,抵不過一個貨櫃的高科技產品。但庶民經濟是根,是關係到基層人民活下去的關鍵。而就像諾曼第登陸,只要打開一個缺口,人員、物資就可源源不斷的進入。同樣的,今天16.8公噸金鑽鳳梨就像海軍陸戰隊打開灘頭上的缺口,只要品質保持好,就能擴大戰果,讓農民的辛苦有了代價,提高收入、提高生活品質。永田是農家子弟,也從事小規模農業生產,對農民鄉親的生活非但毫不陌生,而且更是十分關心。如果在鄉親支持下進入國會,一定在政策上、在打開通路的工作上,以促成「貨出去,人進來,農民發大財」、提升鄉親的生活品質努力! 作者為雲林退警協會理事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大舅,被遺忘的台籍日本兵

走出了雲林縣斗六市火車站,距離預定的拜訪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獨自一個人背起行囊、頂著烈日,在太陽底下慢慢向前走去,想要像當地人般感受一下這個城市的步調。 前面不遠處就是老街,最古老的建築物據說是1908年完成。至今,老街建築物還保留著不少昔日的樣貌,但是門面已經陸續轉型成了小百貨店或美食,街上有不少內衣的廣告看板。是百年老街淪入了風塵嗎?一旁是生意超好的老街冰店。猶豫了一下,終究沒有進去。 忙著欣賞這城市的面貌,差一點就被一輛疾駛而來的機車撞上,機車後座的女子用譴責的眼光瞪了一眼。 轉身剛好看到小巷前方,似乎有一間別緻的小庭院。走進巷子才發現,庭院不算特別,但是更往前去,確實有一棟很特別的日式建築。 原來這是公民會館,前身是日據時代的「行啟記念館」,當初原本是日本殖民政府預備要興建來歡迎他們的皇太子來台,後來就改成了紀念館,據說日語使用「記念」而非「紀念」,於是地方政府也沿用了下來。 那天到達時,剛好在進行展覽與導覽活動。展覽的內容對於日據時期有非常美好的描述,導覽員解說日據時期台籍日本兵的歷史,強調雲林當初因為有虎尾機場,所以大名鼎鼎的神風特攻隊之中,就有來自台灣的參戰者。 導覽員說,當兵在日據時期是只有日本人才能享有的特權,可是到了戰爭後期,日本因為兵源不足,所以也開放台灣人進入軍隊,在這個時空背景之下,當初台灣人對於能夠參加日本軍隊都是感到非常光榮的。 台灣人覺得變成日本兵很光榮?是這樣嗎?心中冒起大問號,因為這可不是我所知道的台籍日本兵的故事。 日據時期的台灣人不能當兵,是因為日本政府根本不把台灣人當成公民。到了戰爭後期,日本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兵源不足,才不得已徵召台籍日本兵。 當然,有一些台灣人以加入日本軍隊為榮。畢竟正在台灣殖民的是日本人,而皇民化教育又推行已久,有人會願意加入日本軍隊似乎不奇怪。 但是我唯一知道的台籍日本兵故事,剛好不是自願前去,而是被迫參軍。 許多家庭因為有人被拉伕而陷入了愁雲慘霧,而且在這場本質是由日本人發動的侵略戰爭中,許多台灣家庭永遠失去了家中的重要成員。 從被拉伕的那一刻起,這個台灣家庭就硬生生被挖出了一大塊家人不敢談論的禁忌區域,因為一談到台籍日本兵,立刻就會掀起參軍者家人的沉痛悲泣,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捲入日本南洋戰爭的家人。 我有三個舅舅,最大的是大舅。可是等到年紀稍長,才知道大舅還有一位哥哥。這麼說,大舅不是大舅,而是二舅才對。為什麼跳過原本的大舅呢?因為他被拉伕成了台籍日本兵,在南洋染了腳病,回台灣不久就病故了。家人不願意提起,避免外婆傷心。 我從來沒有聽外婆提起這位當過台籍日本兵的大舅,直到外婆過世已久,才在無意間聽長輩提起有這麼一位大舅。日本政府早已遺忘、或者根本從來不曾記得的台籍日本兵。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i-Media愛傳媒榮譽社長

陳耀昌/劉德杓在台灣的最後戰鬥。在雲林?在台南?

圖/鐵谷山宮 我一篇2016年8月9日去台東池上新開園尋訪劉德杓卻意外看到陳輝煌陳協台的披文,「記一個台灣史東部豪族」,不知為何重現FB網路,而且回應頗為熱烈。而江明樹先生更在回應中提到1896劉德杓與1915余清芳事件之相關脈絡,讓我無意中發現一件劉德杓事蹟的疑點。圖/劉德杓檔案介紹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劉德杓在1896年3月雷公火之役被原住民打敗後,就越過中央山脈到雲林古坑與「鐵國山」柯鐵虎合流,再與日軍纒鬥奮戰一年,才在1897年12月被日軍所俘。然後1900年1月,日本人以他和清國換俘,交換本已逃到廈門的簡大獅。  因江明樹先生之提示,我發現劉德杓在台灣有廟!而且,不是在雲林古坑,而是在台南的楠西。楠西有個「鐵谷山宮」,祭拜當年抗日身死的方府千歲(方大憨?),劉府元帥(劉德杓?)及一位陳府三元帥(陳荷?)。妙的是,鐵谷山與鐵國山,台語發音非常相近。 劉德杓在台灣有廟!這可是一大發現! 而當年如果劉德杓由玉山北麓翻過中央山脈,則到古坑,若走南麓,則到楠西。兩者俱有可能。 只是,劉德杓並未如楠西父老所言之戰死,而古坑則似乎沒有絲毫有關劉德杓的傳說或遺跡⋯⋯? 最簡單的,是去查日本人的台灣總督府文獻。但可惜我不懂日文。若承蒙幫忙,萬分感激!  作者為臺灣醫學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教授、台灣史小說家,獲得多項文學獎,目前以醫學教授而跨界擔任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駐校作家。●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陳耀昌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5061817410●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