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陳吉仲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Lin Bay好油/公糧低價賣對岸,算兩岸一家親?

今年初的時候有一個新聞: 陳明文說,今年2月27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就向陳吉仲爭取公糧收購價調漲3元,協調會時也爭取餘糧收購調高1元訴求並提高收購量,未來會與中央持續溝通。 也就是說要提高公糧的收購價格或收購量,今年沒有提高價格,但卻提高了收購量,讓公糧收購量從過去的6200公斤提高7500公斤,今年雖然因為氣候跟疫病而歉收,但最後繳交公糧量卻創新高,結果一般民糧少,最後還導致末端米價上升。 而最近韓國瑜去新港的時候,現場的農民又要求提高3~5元的公糧收購價,韓沒有現場答應,只說政府應該苦民所苦,會盡快解決這個議題。 如果公糧收購價提高再三元會有什麼結果? 以現在的收購量來看,一年支出要再提高16億,而因為公糧跟一般糧價差距越大,繳交公糧數量勢必上升,最後政府的支出的部分必定超過16億以上,那花這些錢會帶來任何正面的助益嗎? 不會,就像是稻農的福利一樣,增加收益,一公頃約增加2萬的收入。 台灣公糧大爆炸,而過多生產稻米導致民糧價格也下降,起因就在2011年因為總統大選而調高3元的收購價跟補貼2元的烘乾價。 中興大學行銷系名譽教授吳明敏表示,在上次總統大選前,農委會「政策買票」,在2011年5月宣布提高稻米保價收購每公斤增加三元,加上烘乾費二元,等於公糧收購一口氣提高五元,使得公糧倉庫收購年年爆滿。 而當年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陳吉仲教授甚至認為不應該提高收購價,要取消保價收購,他提出對地直接補貼的主張。 幾年過後,陳吉仲教授變成了陳副主委、陳主委,對地直接補貼變成了對地綠色補貼,但他當初喊的保價收購沒有取消掉,雙軌制的並行導致前幾年好不容易壓下來的稻米過量生產,又發生,公糧存量再度接近90萬噸(依過去政府相關決議只要存糧45萬噸),而今年收購量的提高,讓歉收的今年,一期稻作繳交公糧量卻高於去年這個豐收年。 陳保基任內面對公糧接近90萬噸的高點,開始限制要求繳交公糧的品種與品質,例如不收再生稻,就是要逐步縮減公糧收購的數量。 陳保基在他任內成功減少二十多萬噸的公糧存量,雖然公糧存量還有60多萬噸,沒有一步成功但至少是好的開始。 而陳吉仲推動的農糧政策,結果就是大爆倉,最後爆倉的結果,除了糧價下跌以外,政府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公糧,而公糧倉又放不下的情況爆滿的情況,只好修改相關法規,讓這些吃政府補貼,靠納稅人稅金來收購的公糧,廉價的賣給國內的出口商,再廉價的賣給中糧集團,這些公糧米有可能被解放軍吃,也有可能被供銷社吃(人民公社),還可以拿來說米的出口大幅增加,稻米外銷創新高。 這樣算是兩岸一家親嗎? 作者為知名評論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