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關懷

已找到 8 則相關結果

朱國珍/午時日照 殺菌除魔

每當我遇到挫折沮喪的時候,都會想起「父子騎驢」的故事,並用這個故事勉勵自己,無論你怎麼做,別人總會有不同的眼光。騎驢父子因為別人的眼光不斷調整自己,最終也無法真正討得所有人歡心。於是,我只能告訴自己,我所受到的教養與教育,是期勉自己成為一個仁人,而非完人。這時候總會想起莊子說的:「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連莊子都說了,一個人不隨波逐流,知道自己是誰,這樣就夠了。人們多半要求一個作家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然而作家也是人,一樣要吃飯拉屎,臉書這樣的公眾平台,是個扮裝的舞台,就像我當年棄離的媒體圈,多半歌功頌德,錦上添花。這世界很大,泰國到現在仍然販賣雛妓、墨西哥依舊毒梟治國。我太渺小,改變不了什麼。只能在大學裡教書時,說說做人的道理。我認為一個人必須具備中軸,中軸就像是文章的核心概念,如果連這點概念都沒有,文章就不可能寫好。每次說完都覺得自己腐儒,什麼年代了,網美挖鼻孔都比妳有料。所以父子騎驢也沒給妳答案,它就是呈現一種社會現象。晴日暖風,夏條綠密。曾經有朋友建議,如果覺得自己很黑暗,就去公園狂曬中午的太陽,午時日照有奇異的能量,據說能夠殺菌除魔。紫外線殺菌是常識,然而除魔這件事,不妨順便試試。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本文為作者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李家同/我們應該注意世界的難民問題

的確,歷史上有很多次的嚴重難民問題。越戰結束以後,非常多的越南人要逃離越共的統治,因此有大批的所謂船民,他們漂流在海上,但是多半獲救,而且很多國家願意接納他們。美國就是其中之一,因為美國曾經參與越戰,在道義上無法拒絕這些反共的越南人。可是最近卻有很多國家不願接受難民。美國邊境一直有人要從中南美洲偷渡進入,最近有一對父女想過河進入美國,結果被淹死。父女二人始終緊抱在一起,這張照片引起了舉世注目。中南美洲並沒有嚴重的戰亂,可是有嚴重的貧困問題。很多中南美人民沒有工作,但物價卻一直飛漲,唯一的辦法就是逃離家園。可是富有的美國也不能無限制的讓這些人入境,因此才有眾多的中南美人流落他鄉,無家可歸。非洲的問題更加嚴重,中東的不安加上非洲國家人民的貧困,使得地中海永遠有難民船。有一些人道主義者專門設法到海上救援那些危在旦夕的難民。在過去,義大利永遠接受這些難民。可是義大利換了一個右派的政權,這個政權效法川普,拒絕救援船入港。幾乎每一週都有難民船翻覆的新聞,一艘難民船上總有30人以上。最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利比亞的難民營,這些難民營都在首都郊外,最近利比亞的首都外圍有叛軍,叛軍不是游擊隊,而是相當正規的軍隊,由一位軍閥指揮。叛軍有空軍,不知何故,這些難民營遭遇到空襲,很多難民無緣無故地被炸死。如果一個國家人民能夠安居樂業,就不會想要離開家園。難民之所以產生,貧困是最重要的原因。國家有大批窮人,一定有其原因,貪污腐敗無能的政府、內亂、種族糾紛、外國入侵等等,都會造成貧困,一旦民不聊生,就有難民問題。我在1962年到美國去,當時很多台灣人會跳船,也就是說,他們用觀光的名義到了美國,就在美國做苦工,不回台灣了。這些人是蠻可憐的,因為毫無尊嚴可言,現在我幾乎從來沒聽說過台灣人在美國跳船。十幾年前還常常聽到中國大陸的窮人在美國跳船,時常害怕警察來訪,最近聽說這種人也少了。只要世界上有窮人,這個世界就絕對不可能安定。貧困造成了難民問題,難民問題在歐美又使得種族主義復活,很多政客利用這種問題堅決反對移民。在東歐,很多政客公開宣稱要保衛他們的基督教文化和傳統,因此不願意讓其他宗教的人進入。如果沒有難民問題,這種高唱種族主義的政客大概也不會崛起。我們知識份子應該關心全世界的問題,西方知識份子認為基本人權是要能夠擁有言論自由,好的國家一定要自由民主。他們常常忘了,人的基本人權是要能夠活下去,而且要能夠活得有尊嚴,貧窮的人根本沒有人類應有的基本人權。我曾經寫過一本書——《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由五南出版社出版。貧困問題絕對是重大的問題,我很誠懇地希望各個大學應該討論這一個問題,也希望教授們知道,如何解決人類的貧困問題不是簡單的事,因為有很多不同的因素都會造成這個問題。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Jack Dai/笑著忘了平淡與平靜

捷克老頭作家米蘭・昆德拉在《笑忘書》裡,描述了一段「名叫碧碧的生活平淡女子向哲學老教授訴說自己想要寫下自己故事的渴望」的橋段。看似平淡,實則尖酸無比,尤其當我們拿它來審視生活中的一切時。「沒錯!你說的一點而都沒錯!我也不想寫小說!我剛才說得不太清楚。我想做的,其實就像你說的那樣,寫我自己,分析我的生活,而且我也不想掩飾我生活平淡無奇的事實,我什麼特別的事也沒經歷過。」哲學教授班卡納微笑說道:「這有什麼關係!我也一樣,從外表看起來,我也沒經歷過什麼特別的事。」「對呀!」碧碧大叫,「說得太有道理了!從『外表』看起來,我什麼也沒經歷過。從外表看起來是這樣的!不過我覺得我的『內在』的經驗很值得寫下來,大家都會有興趣讀的。」——《笑忘書》這短短的對話裡,帶出了幾件事:1. 多數人的生活是如此平淡無奇。2. 可是,偏偏人們都有訴說自己、被人理解的渴望。3. 然而,人們能訴說的往往只有平淡無奇。4. 但是,我們又暗自期待自己的平淡無奇其實曖曖內含光,只是還沒證實。5. 結果,書寫不成、訴說不成、被理解不成,平淡無奇成為無聲的反證。衍伸的課題是「書寫」。1. 平淡是基於比較的感受,正如古時鄉下人眼中城裡人的繽紛奪目。2. 而書寫可區分目的:紀錄、抒情與創造。3. 如果平淡,透過紀錄而發光是一種創造;透過抒情而發光也是創造;透過創造而發光,就是100%的創造。4. 故,基於擺脫平淡的創造渴求的書寫,可以有各種工具:筆、手和腳。5. 你可以書寫,你可以做點什麼,你更可以走到你不曾去過的地方。6. 這樣的人生書寫,才能讓你不再平淡或徒留遺憾。7. 然而,平淡符合人的心理機制的平衡,不平淡有報償,但更有成本與風險:痛苦的成本與無法甘於平淡的風險。8. 這都只是一種人生選擇罷了。總結以上,如果讓我祝福《笑忘書》裡的碧碧,我會這麼說:「祝妳能透過書寫擺脫平淡與找回平靜,笑著忘了曾有過的種種遺憾。」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羅文嘉/十年播種,期許花朵在角落兀自盛開

回鄉下參加英文班孩子畢業典禮。看著掛在教室前面的橫幅,從2009到今年,剛好十年。換句話說,當年第一批參加英文班的孩子,現在也都是20歲的大人了。看著他們稚嫩的成果演出,聽著他們對老師講出感謝的話,一位小男孩,在台上淚眼潸潸。結束前,一個媽媽走到我旁邊,靦腆的從袋子拿出幾個粽子:「這是我做的粽子,要謝謝你,讓我的女兒可以有機會來上課。我的先生四年前過世,有一天女兒跟我說:『她想念爸爸,還有爸爸做的粽子。』於是,我開始做粽子,後來就在市場外的路邊,開始賣粽子,我沒有錢給女兒補習或學英文,但是,因為你,她可以每個禮拜來上課。」我握住她的手,還有仍熱烘烘的粽子說:「謝謝你。」7月7日有19個孩子,完成兩年的英文入門與閱讀課,我也一一給他們頒發結業證書。在鄉村,孩子們來上課的難度,要比都市孩子挑戰更多,很高興他們克服困難,走完這段路。十年播種,希望這些花朵,不管現在或以後,可以在各個角落,兀自盛開。 作者為民進黨秘書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程金蘭/創意發想 認識變化前進的社會!

網紅「浩浩」、「黃大謙」的搞笑、無厘頭影片陪伴、紓解滿足青少年什麼樣的壓力心情、安撫什麼情緒?做為爸媽的是不是應該試著去瞭解自己青春期孩子的思想娛樂生活?我很期待記錄片導演謝欣志籌劃的記錄片。我是先在書店看見這本書《一雙記錄片的眼睛》然後認識陳芝安,再進一步知道導演謝欣志有新片「如常」要上片宣傳。謝欣志為「如常」記錄片來電台受訪,但我對他自己出題目找題材拍片的好奇、熱情和社會現象的敏感以及實踐力更感好奇。謝欣志是金鐘獎和金穗獎導演,這天下午依約在台北燠熱的高溫下,身形瘦高、穿著T恤和牛仔褲然後揹著側身包包悠閒出現在接待室門口。第一次見面,有些兒閱讀媒體資料先入為主印象的落差,他一進門就自然流暢的和我談拍片經驗,絲毫沒有違和感。這和他自稱是AB型的人際慢熟、經常話不多的在旁邊觀察的自我分析,完全不同。因為在進入訪談前的溝通和訪談過程,謝欣志話匣子打開如開水龍頭般嘩啦嘩啦的自在順暢,完全沒有卡卡的不自在不能談的話題。他再三強調「誠實和誠懇」,他認為觀眾看得見導演在影片拍攝的動機和流動的情感,套路和作假都是不行的,過不了觀眾的眼和心。謝欣志有著侃侃而談他拍片的自由自在和人際接觸的奇妙感動。他拍別人的故事,也說自己的故事,他爸媽僅僅關注他太過瘦的身體健康,完全支持他拍片的夢想和工作。他說原生家庭有著深綠的背景,他目睹太陽花學運沛然莫之能禦的社會能量,但是他又怦然心動的好奇前仆後繼奔赴中國大陸發展青年的想法,他堅持探問拍片,主動向公共電視「紀錄觀點」平台遞案,前進中國大陸二年探查25~30歲去中國大陸拼搏的台青以及傳產台商、台商二代和中年創業者追求生存的掙扎、坐大然後要更大的慾望。「中國大陸和你想像的不同。」謝欣志透過拍片《闖盪》希望告訴父母也告訴台灣社會,中國大陸迅速發展的複雜面向。但是他爸媽看了他的記錄片卻還是堅持「中共就是會騙啦!」謝欣志對時代對社會脈動好奇,他的記錄片是多角多線發展的敘事,謝欣志說:「多視角呈現更接近世界運作的現實。」他拍「如常」是台東慈濟志工們用生命陪伴生命的溫暖故事。他在訪談中透露,他看著高中一年級的女兒緊緊的追逐「浩浩」、「黃大謙」等網紅Youtuber搞笑、無厘頭影片的日常,他作為父親也是記錄片工作者,不禁好奇發問這是青少年的什麼樣的青春心情?謝欣志的好奇引領著他去探索,他開始進行田野調查的工作。但是火紅的網紅經濟不是他的重點,謝欣志指他不是要拍有經濟公司的「聖結石」等產業鍊者,他想要扣問當下時代,社會上的青少年成長面對的、需要的情緒陪伴和娛樂,而這些網紅滿足他們的什麼需求!「創意就是創作者的內在,在找一個適當的題目,給自己出題目,然後去解決這個題目,題目的思維程度,決定了解答的高度,創意真正的深度,在於本身指定的過程,這是一個人深度、情感、慾望的展現。」謝欣志在接案拍攝業主要求的題目營生之外。他有自發的創意發想、拍片探問,不斷的自己給自己出題,讓台灣人更深刻的認識台灣變化前進的社會! 作者為台北電台主持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2019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 徵求藝術家參與

關渡自然公園徵求藝術家,參與2019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刻不容緩」,收件截止日為2019年7月20日止。獲選藝術家將利用約一個月時間進駐關渡自然公園,使用自然素材或友善環境材料,現地創作能傳遞環境意識的作品。關渡自然公園自2006年起舉辦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是臺灣首次有大型自然藝術活動在以保育為使命的自然公園舉辦。每年邀請多位國際藝術家,利用自然素材現地創作出能展現藝術美感、傳遞環境關懷的戶外裝置作品。創作過程重視公眾參與,透過對話與合作融入在地精神。活動紮根於深具生態保育價值與豐富河口文化的關渡濕地,打造人與藝術、自然的對話空間,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這門重要課題,期望能為現代社會與自然相處的失衡狀態找回平衡點。走過十年,這場藝術行動為關渡自然公園描繪了一幅河口文化、濕地保育與環境藝術共生的藍圖,自2016年開始以「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為名,藉著十年累積的經驗與感動,進一步落實、深化對地方的了解與關懷,期望參與其中的每個人,能更主動積極地去重建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受自然啟發,共同為未來生命的永續找到方向。本年度採取邀請與徵求並行方式尋找合作藝術家,除已受邀之藝術家外,另選三項研究計畫公開徵求合作藝術家,包括:「鳥類穿越線調查」、「半鹹淡水引入計畫」、「聲音監測」。網址:http://www.guandu-natureart.tw/news/390

高齡93歲志工獲獎 行善起因是化悲痛為力量

【記者林可妮報導】「人活著就要動,不動的話,身體就要退休了!」新北市新店區公所19日頒發一面感謝獎牌給高齡93歲且擔任志工即將屆滿20年的蔣正行,以表彰他無私奉獻自己、服務民眾,且能長年保持熱忱、樂在服務。 「行善、行孝不能等!」蔣正行人如其名,為人行在正道上,更為這句話做了典範的詮釋。而啟發他行善的背後,則源自於「行孝」的一念悲心。 蔣正行早年從軍,1948年來到臺灣後從此定居在新店,軍中除役後,輾轉進入台糖公司服務,直到六十歲才退休,盡心盡孝在家照顧年邁的母親。 然而,身體向來健康的蔣媽媽,1993年半夜上廁所不慎跌倒撞破頭,雖緊急送醫急救,之後仍不幸往生,母親摔傷間接導致去世的過程,對蔣正行打擊很大,他自責沒能照顧好母親,心中哀慟不已,這時他接獲台糖公司鼓勵退休人員參與志願服務的訊息,頓時為他的心靈帶來曙光和轉機,於是毅然選擇走出哀傷、踏入人群服務。 他選擇離家近的新店志願服務團,透過關懷其他老人,開啟了志工生涯,無形中也填補了對母親思念的心靈缺口,也在這個服務團隊與慈濟志工結緣,進而踏入慈濟志工隊伍,臺北慈濟醫院啟建之際,他有感於自己一生中也曾面臨大小無常的劫難,因此重視醫療救人的體系,不管是醫院的除草、整地、鋪連鎖磚等勞力勤務,都有他的身影。 蔣正行2001年正式授證為慈濟志工,特別喜歡承擔做環保,他認為自己年紀一大把,還能加入「救地球」的行列,覺得非常有價值,「以前在家沒事時,心情很憂悶,身體也會不舒服;但是做志工以後,身心變好了!」他奉獻的地方很多,除了慈濟,在新店區公所輪值做志工已經超過20年,也在新店地方法院擔任志工服務十多年。 因為化悲痛為力量,也將思念母親的小愛,化為關懷人群、回饋社會的大愛,93高齡的他,身體依舊健朗,只有眼睛因白內障開過刀,視力受到影響,即便如此,他還是歡喜的付出,並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才退休,也期許大家一起行善久久。

簡守信醫生新書 傳達醫療的人文關懷

【記者林可妮報導】台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十月十七日在台北市「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發表兩本新書:《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及《來醫生館聽故事》。 簡守信院長新書發表會,人文志業副執行長葉樹姍親自出席,多位醫護同仁特地北上獻花表達支持。簡守信院長表示,他想致力讓慈濟醫院成為會說故事、能說法的醫院。 簡守信院長服務慈濟三十年,深深了解城鄉差距,醫療知識普及、預防保健更加重要,十七年前拿起大愛電視台「大愛醫生館」主持棒,從題材、照片收集整理及建檔到主持,全部一人包辦,至今超過四千集,六次入圍金鐘獎並於2014年獲得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來醫生館聽故事》透過幽默詼諧的文筆從藝術、文學,歷史、生活中解開醫學密碼。 另一本書《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從重大個案說起,其中幫助因失火燒傷面臨雙腳截肢的越南十二歲官姓男童保全肢體,是慈濟將海外弱勢個案帶回臺灣治療的第一個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