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鋼琴家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出生於上海的大陸鋼琴家孔祥東,曾被西方媒體盛讚為「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到兩個,真正能激動人心的天才鋼琴家」。他的演出足跡遍布全球40多個國家,贏得了無數鮮花與掌聲。但在榮譽與成績背後,他卻飽受憂鬱症的困擾,一度墜入至暗低谷。沉默多年,孔祥東最終在音樂中重拾信心,再次踏上人生舞台。 現年55歲的孔祥東年少成名,兩度成為國際鋼琴大賽最年輕的獲獎者。他4、5歲時就接觸鋼琴;9歲考取上海音樂學院附小,後赴國外留學,順利獲得了許多獎項。「音樂從來沒有離開我身邊」,孔祥東說。 19歲那年,孔祥東獲得了在林肯中心舉辦個人獨奏會的殊榮。隨著他在國際鋼琴舞台上的成就,各種國際邀約也接踵而至。30歲不到,孔祥東就已經在40多個國家巡迴演出過。他說,每次演出時,他就是想辦法彈好每一個音符,讓鋼琴揚出自己的心聲。 孔祥東認為,音樂的交流是世界的語言、橋梁,同時也是連結人心非常有效的通道。1997年,他回國辦學,致力於普及鋼琴教育,創辦了孔祥東藝術中心,還舉辦了孔祥東兒少鋼琴比賽,這場比賽也挖掘出了一批優秀的青年鋼琴家。 孔祥東是80年代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學生,至今已有整整30多年。他表示,整個國家的音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整個中國創作的音樂顯然比以前多,並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青年作曲者」。 孔祥東的愛國之心也展現在演出當中。在世界各地演出時,他都會把《黃河》獨奏部分作為自己的加演曲目。他說,《黃河》不僅僅是一首作品,更代表了他的血脈和個性,象徵著祖國和故鄉的形象。 孔祥東認為「文化自信」不是空話,需要每一位中國音樂者身體力行、落實到實處。他也提到,作為中國鋼琴家要有自己的品牌形象,他脫下西裝燕尾服,改穿中山裝在台上演出,實踐他所謂的「身體力行」。
【撰文:周穎宗│圖片提供:溫子捷】 "盲是現實,接受它;將音樂轉化成玩的力量,是選擇。 人生有兩件事是痛苦的,一是擁有某種得天獨厚卻惟有付出浩瀚心血才能昇華的天分,二是永久割捨五覺的某部分。 關於痛苦,有個年輕孩子想說,「接受它、放下它。」黃裕翔,二十六歲, 迄今已為人們所認定的「苦」服務二十六年,問何時方能止息?答案是:「無期」。" 裕翔擁有得天獨厚的天分,那是三歲時母親發現的,小小年紀便能在鋼琴上彈出表姐口中哼唱的兒歌,而且無須看譜。最使人羨慕的,是音感極佳且記憶力無敵好,音符如同天生長在腦子裡。隨著時間一暝大一吋,漸漸迷上爵士樂與流行音樂的裕翔,總是偷偷地把古典樂章變了調,搞出讓你我聽了都很熱血的版本。從三歲起與音樂共生共棲,在聽音樂、學音樂、玩音樂中拉拔出男孩長長的身影。然而誰說學音樂的過程不苦?我們在天分的清單上打勾確認,不代表老天爺保證你一路平安。而裕翔在音樂路上是出了點小意外。 真正喜歡的,就不要放棄 裕翔是先天性的視障者。沒錯,就是一出生便看不見的那種小孩,會如此說明,正因為不是人人皆理解,甚至同為大一新生的同學都在班會上憤憤質問,為什麼他有手杖還需要別人來帶領?裕翔的媽媽當時也在場,身為母親面對這場質疑,只是平靜回答:「手杖能為你探路、能排除障礙,卻無法帶領你去陌生的地方。」裕翔音樂路的意外是無緣窺探四方,而多數人的意外,是對善小而不為的視若無睹。 母親曾經說:「裕翔,真正喜歡的,就不要放棄。」正面積極哺育他成長。他說自己是幸運的盲人,因為對光還有薄弱知覺,即使那光彷如薄紗層層掩掩;又說沒什麼能嚇唬他,反正看不見。我看得出來,這些並非自嘲,而是用幽默接受真正的自己,要用那樣的「我」活出豐盈。村上春樹說:「苦是必然,甘願受苦卻是一種選擇。」而裕翔說:「盲是現實,接受它,將音樂轉化成玩的力量是種選擇。」所以裕翔成為全台灣第一個向教育部爭取,經國立大學音樂系個案處理招收,被「允許」主修鋼琴的盲生。從小小手指搭上琴鍵的那天開始,他放下眼盲,打開心房專心練功。 不說苦,對盲正面迎擊 如果你瞧見裕翔,會發現他的修長手指總在桌面上、腿上不停敲打,別以為他不耐煩,其實他正分一半心思在自己的世界裡練功,打從起床到睡著,就這麼不停歇的手指練習。裕翔說自己有點偷懶,不想學點字樂譜,其實是不願意依賴,覺得彈琴就要全心全意,寧可將複雜的樂曲牢牢刻進大腦、不間斷地練指法。我說你這麼練下去,腦子就是一本武功祕笈,他搔搔頭說:「對喔!我怎麼沒想到呢。」 如果你聽過電影《天黑》裡,裕翔明亮溫暖、充滿耀眼光芒的琴聲,你是否會如同我默默地拭去淚水?如果你聽過裕翔的自由創作或即興改編,融合爵士、現代與古典的音樂,又是否會暗自叫好,跟著擺動身體?現在的裕翔,做電影、做廣告配樂、組團玩Band、做正規古典演出,在音樂的領域裡大玩特玩。遙遙無期,是他「退出樂壇」的時間表;不說苦,是他對「盲」的正面迎擊,要贏出自己的萬里晴空。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1): https://chewpeople.com.tw/vol10-huang-yu-siang/
陳瑞斌是台灣難得出現的國際級鋼琴家,他是首位台灣出生的鋼琴家以獨奏家身份在全美最大的好萊塢露天劇場 (Hollywood Bowl),與世界前10大樂團,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Los Angeles Philharmonic)演出,創下2萬人滿座的佳績。 深藏著藝術靈魂的鋼琴演奏家陳瑞斌為華人當代鋼琴家代表性人物,16歲贏得義大利「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獎,20歲前已奪得國際權威鋼琴大賽5項金牌。受邀至世界各地演出,國際媒體佳評如潮,美國CNN、波士頓環球報、洛杉磯時報、維也納日報、薩爾茲堡新聞報的樂評,都對他有極高的評價。 他的演奏,蘊含精準動人的情感張力,歐洲蘇黎世日報極力讚譽他是「每隔二十年,音樂界才會出現一位這樣的天才!」,鋼琴在他的指尖跳躍下,被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他無懈可擊的精湛技藝、詮釋,令人歎為觀止。傾聽陳瑞斌音響燦發,可以感覺到他將自己融進音符中,讓音樂不只是悅耳的聲音,更是生命的表達,讓人聽到音樂的雄偉,也聽到詩的清遠。 春日《杜鵑》啼,劃破冬寒,揭開鄉野活潑景緻。接著《母雞》也咕咕叫著歡喜。達坎與拉摩的音符潑濺巴洛克農村平和的日常。接著從鄉間寫實逗趣的描繪,轉為彷若深夜綻落聲的薩悌《玄秘曲》。而李斯特高材生女作曲家夏蜜娜德六首《羅曼史無言歌》,讓法國浪漫後期的田園從歲月深處柔亮出來,帶著水的清唱與高悅,亦躍動著《布列塔尼》的民族舞蹈。下半場女作曲家布朗惹《三首鋼琴曲》,在一戰的戰火下,叩敲星空,追憶德布西,吐放人性之花的芬芳。壓軸的拉威爾《加斯巴之夜》則回到一戰前,彷彿夢魘踩著黑夜而來,迴盪恐懼的美學,華麗的妖異,懾人心魂。 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死傷最慘重,雖然如此,法國藝術家持續創作不輟,當時還是青春年華的首位女性印象派作曲家莉莉 . 布朗惹 (Lili Boulanger),是第一位獲得羅馬大獎的女性作曲家,帶著病軀仍孜孜矻矻寫曲,以音樂撫慰受苦的心靈。而為了保衛法國,四十歲還從軍的拉威爾,從戰場上活命歸來,使印象派的曲目更有縱深。法國音樂淵源流長,有著其獨特的美。今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週年,全球都有紀念音樂演出活動,此次獨奏會演奏曲目以法國作曲家作品為主,除向法國對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不遺餘力致意外,也希望能以音樂欣賞接觸一戰歷史。 有「天使手指」美譽,鋼琴演奏家陳瑞斌演奏會,絕對是您值得驕傲參與的大師饗宴。 愛與和平: 紀念大戰100年/陳瑞斌 Rueibin Chen 鋼琴音樂會巡迴演出 2018年11月4日(日) 19:30 臺中中興堂11月9日(五) 19:30 臺北國家音樂廳11月15日(四) 19:30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主辦: 綺想室內樂團節目洽詢 請洽主辦 02-8521 1485購票: 年代售票系統 02-2341 9898 04-22925321 07-2256360www.tick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