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醫師
已找到 6 則相關結果
醫師在許多人眼中是具有社會地位又高薪的職業,更有媒體透露「醫生月薪一兩百萬很正常」,令外界感到相當羨慕,但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卻發文表示,自己去年的年終獎金只有3萬6380元。而台灣基進秘書長同時也是內科醫師的吳欣岱也公布自己醫師台大主治醫師學長的薪資單,薪水僅實拿8萬1717元,掀起網友話題。 日前有網路投書指出醫師的月薪至少有100萬元,讓外界稱羨不已,但蘇一峰卻於臉書發文指出,「笑死我年終獎金含稅才3萬6380元,媒體說富到流油的醫師年終獎金3萬多」,更怒嗆,台灣約有7萬多位醫師,若每個醫師平均月薪都有100萬,全國總共是8400億!去年全台健保總額也才8400億!藥品,檢查,醫材通通不用錢,其他醫療人員都不拿薪水嗎?健保才8400億,多愚蠢才覺得醫師健保拿8400億。 吳欣岱也在臉書上,曬出一張民國103年台大醫院主治醫師的薪資單,實領金額僅有8萬1717元,看到數字吳欣岱不禁感嘆,「得到學長傳來的薪資單,我已淚流。」 貼文曝光後立刻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留言表示,「真的是做到流汗嫌到流涎」、「還有醫糾扣款!」、「蘇醫師,快去辦一張黨證,薪資就會倍數成長了!說不定改天還有機會入閣當政次。」、「官方資料,全台醫師約5萬多些」、「難怪很多醫師寧願上節目賺通告費」、「實習醫生,總醫師,主治醫師,主任......主任有可能有百萬,但要看醫院」、「真的鬼扯靠健保怎麼可能月入100-200萬在講健保早期那些浮報的吧!那些無良醫師早就都賺飽飽逃到國外了。」
女兒臉上有幾個斑點,到小兒科看診,醫師確認是蚊子咬,非蕁麻疹,開抗生素塗抹,開抗組織胺內服。我嚇一跳,真須要如此耗費藥品資源? 有位義大利朋友住新竹,在跑步機上昏倒,送到醫院後,醫師認為是因為空腹運動的關係,開了三天的藥。回家後,朋友一查,原來是普拿疼與兩種維他命以及胃藥。朋友就把藥丟了。 她說,在臺灣生活這幾年,覺得某些臺灣診所很喜歡開藥,即使她已多次與醫師溝通,仍然如此。是因為臺灣病人就醫的習慣,不拿藥就覺得不算看病?還是醫師也有責任?為何如此? 在英國,許多朋友多有類似經驗:孩子發燒,英國醫師說是感冒,就是不開藥,要家長多餵開水,冰敷頭部。有位朋友頭重四肢無力,醫師量量他脈搏,稱體重,問診完後,認為是感冒,不給藥,說你超重了,要減肥。這就是醫師的處方。 我個人經驗也類似。有次瀉肚子,一直沒去看診,因為我知道我的GP(一般執業醫師)一定不會開藥,但連續四天了,極嚴重,忍不住去看醫師,果然醫師還是不給藥,我強調事情的嚴重性後,醫師後來開了寶礦力的粉劑給我,要我沖泡喝。我的英國經驗與臺灣的某些診所,真的是兩極。 有媒體朋友懷孕期間,在中臺灣看某皮膚科,告知A醫師她正懷孕,A醫師說要打類固醇,並開口服藥。後來換家診所,B醫師的診斷一樣,但認為不需吃藥也不需打針,觀察注意就好。後來將A醫師的診斷與開的藥傳給一位產科朋友,請教他,他說,A醫師的診斷與開的藥對應不上。 似乎,A醫師以及女兒的小兒科醫師,專長就是開複方軟膏,一劑應付百病。(或許複方藥品的功能本來就是可以一招打遍天下?) 我的就醫期望是,我願意多花錢支付醫師的診斷與諮詢,花個五分鐘好好討論,瞭解前因後果,能不拿藥就不拿藥。我覺得醫師花那五分鐘,絕對值得病人支付相當的酬勞,而不是花了兩百元,然後拿一堆藥回家。或許今日的健保給付制度不是為我這類病人而設計的。但除了究責制度,是不是醫病雙方也都有責任? 某律師常舉個例子,車子壞了,找老師傅,看了一眼,很快找出癥結,動個手,也不換材料,花了三十分鐘;找上一般師傅,拆來拆去,換了幾件材料,搞了一整天,然後花了近萬元。這樣的情形,他寧可拿一萬元酬謝老師傅的三十分鐘。但是,整個市場運作並非如此,通常一下子就看出問題的老師傅,因為花的時間少也沒換零件,消費者不會覺得這三十分鐘值得一萬元。有幾次看診,醫師問診後,沒開藥,就連掛號費也不收了,我都覺得不好意思。 我付費的重點,應該是知識,不在藥品。 作者為前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現任職於私部門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11月11日在客委會客發中心舉行的鄉醫鄉依-謝春梅回憶錄分享會,百歲人瑞醫師朱鈞昌,小春梅醫師3歲的鄉賢邱華燈、謝肇楨的蒞臨捧場,特别令我感動。 朱鈞昌老醫師,是國民教育署前副署長黄新發的姑丈,新發兄知道春梅醫師回憶錄分享會,特別邀姑丈來参加,朱老醫師二戰時日軍派他到南洋當軍醫,惜回台後證件遺失,未被政府承認,雖也行醫,但所受尊崇卻打折,對他非常不公。 邱華燈老先生,是前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前總處長,我卅餘年前就認識他,也採訪過他的父親邱其銘,是造林專家。 六十餘年前,邱其銘與謝春梅一起在泰安的保安林地,造林六十餘公頃,早就成林,却因申請砍伐都不準,如同奉獻给國家。 邱華燈是長孫,二戰末期與屘叔邱其福留學日本,二戰结束叔姪在東京分手,邱其福到美國行醫到终老,他則回台灣考進台大,是台湾第-位地質學博士,從中油做到退休,功在油礦探勘。 邱華燈生於「長壽家族」,他的父親、叔叔、姑姑,全都活到90歲以上,二叔邱其湘曾任公舘鄉長、農會總幹事,活到96高齡,有兩位姑姑是人瑞,分活到101、104歲。 華燈老先生的母親也活到99高齡,他七十餘歲還當老萊子,照顧老母三餐。 這次春梅老醫師回憶錄分享會,他從中油退休工程師魏聲焜兄的口中得知,決定來参加,我馬上親送請柬到府上,相談甚歡,中午並要作東請客,結果聲焜兄夫婦搶先一步買單。 謝肇楨老先生,是春梅老醫師國小恩師謝阿盛的長子,與國歌少年詹德坤在國小同班。1935年石圍墻大地震,詹德坤被壓傷,聽说死前唱日本國歌,日本殖民政府當作宣傳樣板,豎了銅像,拍了電影,還编入教科書。 當時詹德坤未留有照片,銅像後來是根據謝肇楨的體型恭塑,拍宣傳電影時,演詹德坤的也是謝老先生。 朱鈞昌、邱華燈、謝肇楨三位鄉賢,與春梅老醫師是同時代人物,日前在分享會上相聚,倍感親切,我也補了一些他們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臺灣的醫師節是每年的11月12日,由於孫中山先生曾經懸壺濟世,所以本地的醫師節也就訂孫中山的誕辰為醫師節。每年的這天,各地均有舉行慶祝醫師節的活動。但我要說的是,對於血汗醫院底下的過勞醫師,醫師節很沉重,並不快樂! 住院醫師是醫院生態的底層:.過去臺灣的醫師總被醫院以「責任制」交付工作與任務,特別是畢業後接受一般醫學訓練的醫師(PGY),還有就是醫院裡的住院醫師,他們幾乎是整個醫院運作醫師體系生態的最低層。即使衛生福利部宣布,將從明(109)年9月起,所有受僱的住院醫師,將納入勞動基準法的保障。但其實,本項修法,原本就應該在今年7月上路,卻因衛福部的消極作為,因為住院醫師聘僱契約規範的範本,一直沒有公告,使得今年8月起進入醫院職場的住院醫師,依舊面臨與各醫院簽訂不平等的工作契約與工時上限沒有保障的問題。 嚴重過勞的精神狀態等於酒駕:對於住院醫師的工時,雖去年衛福部有發布「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及工作時間指引」,預計調降住院醫師的每周工時由88小時降至80小時。但總體的醫療人力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由底層的醫師「苦撐待變」,許多醫師的班表雖是符合規定工時的打卡制,但實際上卻是責任制。每天工時15小時,每周7天上班,工時每周破百是常態。加上若是輪班,日夜顛倒,生理時鐘大亂,工作內容常是急診、值班、急診,若是隔天早上又有值班,則幾乎只有「反射動作」,其精神狀態其實已與酒駕無異。若臺灣依舊不思考,醫護人員過勞的狀況加上臺灣的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未來在臺灣的病人可能很難找到處理重症的醫師來看病。 保障醫師待遇,提供病人良好醫療服務:由於臺灣的醫師不受勞基法保障,工時和行醫條件、待遇都無法有效得到規範。加上醫師的領域,過去對於工會或受雇者團結權的忽略,致使其醫療專業受到醫院人力資源部門肆意調度時,只能啞巴吃黃蓮,苦了也只能吞落去。因此,我認為,對於醫師的醫療專業,只能以落實勞動條件的保障。作為醫病關係的核心問題,只有尊重醫療專業的醫院,才能為病人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因此,我強烈主張,衛福部與勞動部,應將醫師,特別是底層的住院醫師,要納入勞基法之保障。並且保障他們的團結權,成立工會組織,由工會來保障醫師的醫療專業與待遇,避免過勞與剝削,為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環境。 作者為台北市大安區、文山區市議員候選人、世新大學社發所所長。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去年11月18日晚,張秋台、劉明猷、彭鈺明等地方人士發起〈春梅醫師行醫73載沐恩音樂會),獲得謝其俊、黄日華、林瑞英…等人士的經費支持,來了三百多位鄉親,瑒面温馨感人。 我有感而發,以〈向96高齡謝春梅老醫師致敬〉為題,貼上臉書,獲得熱烈迴響,多位鄉親勸進,同是公舘人何不幫老醫師寫回憶錄?記錄這位在苗栗偏鄉跋山涉水,視病猶親,全年無休的老醫師。 我打卵見黄,從去年底開始採寫老醫師及他身邊的親友,完成13萬字,140張照片,38篇故事的回憶錄,並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我將書名命為「鄉醫鄉依」,是因老醫師行醫74載,-直在偏鄉,且視病猶親,是真正的鄉醫,他守護偏鄉的生老病死,連鄉民往生,也常請他相驗,是人道送行者,鄉民對他亦有所依賴。 謝老醫師的醫師執照是末代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所發,他也是日據時期師徒制,考驗合格的医師,他特別感謝學醫路上的貴人陳見妹、徐定標、周朝棟、吳遠裕、江嶸基…等人。 後天謝老醫師回憶錄分享會,歡迎敬重謝醫師的鄉親及關心重視地方文史的藝文界人士踴躍出席。 時間:11月11日上午10時 地點:苗栗縣銅鑼九湖客委會客家文化園區國際會議廳。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全文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 記者廣容採訪報導】德國醫學博士及美國公共衛生碩士的洪建德醫師,專精於糖尿病治療之外,自詡為文藝復興達文西的精神追隨者,南宋禪風人文思想家的承襲者,以水彩畫療癒自己,也療癒病人。一路走來,有禪之領悟,也有樸拙侘寂之美。充滿人文氣質的洪醫師,對於人文精神之追求,可說是衣帶漸寬終不悔。 洪醫師自詡為時空旅者,追隨南宋禪風的路程中,一切皆為心之呈現,茶禪如一,醫禪不二,一切回歸於心靈原鄉,即可通天地宇宙之核心。回到心靈之本源,可不藥自癒,身體與心靈是相互影響的。此外,洪醫師也欣賞文藝復興時代之人文主義,以人為本,多元才能是前世今生之累積,因此要不斷學習,精進自己。 誠如藝術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所說,「藝術實為一種具體生動的證據,顯示人可以重新有所知覺,然後表現在寓意,感覺、需求、衝動和人類行為的特質上面。產生這種覺醒,使人增加調適,選擇和重新處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使藝術變化多端。同時導致將藝術視為一種意識理念—成為最偉大的理性成就。」透過藝術創作,我們可以喚醒自心感受力,進而增強自覺,與自我及外界和諧相處,這也是藝術治療之原理。 自1998年個展起,1999年於國父紀念館翠亨藝廊舉辦,2000年展覽,2001年展覽,2004年,2006年,洪醫師與病人舉辦多次聯展,希望透過畫筆,找到心靈平和與清明,讓病人參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安頓身心,感受幸福。2017年舉辦達文西DNA密碼畫展,讓大眾更走入藝術療癒之美麗世界。 讓我們一起聆聽洪醫師的心路歷程及藝術治療故事。洪醫師專訪將在廣容主持的《台灣藝術印象派》電台節目,於7月22日、29日及8月5日,每週日下午18:00~19:00,在FM89.9頻道曾文溪廣播電台《台灣藝術印象派》,透過網路電台,全台皆可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