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鄭英耀

已找到 5 則相關結果

【梅花專論】新任教育部長要做實事 少講空話

徐君寶/翻轉教育與行動學習學會研究員 新教育部長鄭英耀一上台,就高調聲稱要打造「學生少擔心、老師少壓力、家長少擔憂」的教育環境。看新聞報導,並沒有很具體的政策;也許鄭部長已有政策規劃,但還是建議他:說實話、做實事、少空話。 當前綿亙在教育前至少有三座大山,必須跨過: 第一,素養教育應落實,不是搞形式。 教育乃百年大計,新任教育部長當務之急的任務,就是處理「108課綱」在教學現場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本文先不談「去中化」、「史觀」與「文言文」等爭議問題。現行的108課綱,主打的「生涯探索」,就是要強化學生的「素養」,幫助他們建構更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時代學子。但以現行的制度來看,學生要升高中、大學,必須先在「學科考試」中取得夠高的分數,才有機會「適性」選擇理想學校和科系,這使得「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綱精神,及其所追求的全球競爭力,難以在教學現場完全落實。 尤其,學生與家長對於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早已褒貶不一。贊同的家長與學生認為,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紀錄自己生命歷程,且可將此作為申請學校的有力佐證,這固然是推動學習歷程政策原本的美意。但是學習歷程檔案所提供的資料,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在學科考試壓力下,又有多少是學生自己做的?根本很難「驗證」(verify)。學生家長透過關係,幫學生「要到」很多「假證明」的案例傳聞甚多,也難以查證。導致「教育公平性」被破壞殆盡,教育部應將此視為教育洪災,而非視而不見。 第二,2030雙語教育的「夢幻」。 民進黨政府規劃2030全面實施雙語教育,根本是個「夢幻」政策。關心雙語教育的學者專家與家長都知道,2030雙語教育政策,是在108課綱上路後才突然蹦出來的;大家揣測當時推出這個政策,並不在原本規劃的期程之內,最有可能是出於政治性的考量——~畫大餅。教師在面對108課綱的巨鉅大挑戰及工作量上,怎麼可能還有多餘的心力,讓「雙語教育」與「108課綱」在教學現場能平行運作,而不出現混亂?就算政策的推出真是出於政治性的考量,但結果卻要教師承擔,這對於教師來講,更是一種剝削,難怪在少子化下,各級學校反而出現缺教師的怪現象。顯然,當前的教育環境難以吸引適任老師前往就職。 根據媒體的調查,有高達77%的縣市認為,實施雙語教育政策的「本國師資不足」,且有接近1/4的第一線教師反對。在距離2030年只剩下6年,且教學資源明顯尚未到位的情況下,教育部要如何還能高舉雙語教育的大纛?如果做不到,就應該更動時程規劃,而不是繼續畫餅! 第三,教師工作壓力破表。 最後要提醒新部長,目前在「新教學型態」、「恐龍家長」與「社會過度期望」等三種因素的刺激下,教師所面臨的工作壓力破表。這些壓力,已使得許多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出現了「心理不適」的症狀。很多教師抱怨,現今的教育環境令人悲觀,社會也逐漸把教育當成「服務業」:服務家長及學生,而不是傳道、授業、解惑。例如:曾有媒體報導,家長直接拜託學校老師在課後,帶他的小孩去做視力檢查等種種離譜現象;當家長已逐漸把家庭教育責任甩鍋到老師身上,要求老師是「萬能老師」或「萬能保母」,老師還有什麼社會崇高地位? 固然教育部在民國109年6月30日起,修正了「教師法」,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各主管機關應必須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但其一,各縣市建構支援體系的狀況參差不齊。其二,「教師工作環境」逐漸變得「不安全」且問題叢生,卻沒有實際的措施可以保障老師的工作權。其中以「學生打老師」,教師卻無力處置的情況最為嚴重。這些對老師動手的學生固然有情緒障礙等問題,但特教生就可以對老師予取予求,甚至動手毆打老師嗎?老師被打還不能採取正當自我防衛,就是因為怕事後民代與家長會「沒完沒了」的究責。這樣的教學環境,絕對會把老師逼瘋吧? 教育部長上任後的基本任務,應該先去聆聽基層員工心聲,而不是高喊漂亮口號。如果教育部長需要包裝精美、華而不實的教育政策,不肯先聽聽基層工作者的聲音,不如問問AI人工智慧Chat GPT,AI的生成技術,也可以提供新部長一點基層群體的觀點。這至少會比喊口號強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賴清德曾說「陸生來台是教育史最黑暗一天」!藍委酸昨是今非

2010年4月21日立法院審查《大學法》修陸生來台的相關部分,時任立委的賴清德說「陸生來台是教育史最黑暗一天」;時隔14年,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演說卻表示「兩岸合作可以先從學位陸生來台開始」,藍營立委忍不住酸賴政府,為何民進黨在野時被認為十惡不赦的事,現在變成兩岸優先要做的政策?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今日(27日)首度赴教育與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詢,國民黨立委羅智強表示,賴清德總統就職時說「兩岸合作可以先從學位陸生來台開始」,鄭英耀則說上任後最想做的3件事之一是「讓兩岸在平等尊嚴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羅智強說:「我有點好奇:兩岸現在關係這麼惡劣緊張,為何賴總統和鄭部長第一個想要做的是讓大陸學位生來台?」這是否代表學位生來台對台灣來說還是有正面意義? 鄭英耀回答,這代表兩岸文化交流,可以有更健康的學習和互動,增加相互了解。 羅智強進一步表示,現在很多私校也有退場問題,陸生來台是否也可以讓私校減緩招生壓力?鄭英耀表示是。 羅智強說,陸生來台最多的時候,學士生加上研修生是1年4.2萬人,其中學位陸生將近9500人;但是學位陸生去年歸零。請問教育部對於恢復陸生來台是否有具體目標?鄭英耀同意表示希望恢復到全部4.2萬人,其中學位陸生將近9500人;具體時程是希望愈快愈好,我方也釋出相對善意。 羅智強說,他肯定鄭英耀的說法,因為陸生來台是馬英九政府時期的政策,賴清德政府似乎也想延續。他話鋒一轉表示,曾有人說過「陸生來台是教育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你認同這句話嗎?」鄭英耀表示無法認同,羅智強則說這是賴清德當立委時說的。另外「陸生來台將使我們成為教育的一中市場,台灣由親美轉成親中,影響我們的價值觀」,這是現在海委會主委、前立委管碧玲說的;「陸生來台將接班的政治菁英滲透來台」,這是立委陳亭妃說的。 羅智強說,為何陸生來台,從民進黨在野時十惡不赦的政策,現在變成鄭英耀口中,乃至賴清德口中兩岸優先要做的政策?變成可以讓兩岸相互了解、讓我們教育能量可以得到延伸的正面事物?到底轉變了甚麼東西? 鄭英耀表示,他相信陸生來台能讓不同文化及觀念透過互動和理解而減少、縮短差異。 羅智強說,以前審陸生法案,民進黨攻主席台、搶麥克風、掐主席脖子、扯髮、摀嘴、掀桌,各種暴力手段樣樣來,這場警似曾相似,跟這次審國會法案相比毫不遜色。當時賴清德還跳到立法院桌上跟國民黨立委洪秀柱對嗆,才會出現「陸生來台是教育史最黑暗一天」這段歷史名言。 羅智強奉勸民進黨不要再出現這種嘴臉,不希望十年後有人說國會改革是非常陽光正面,就像十年前把把陸生來台汙名化,現在卻成為賴清德第一個要重新開放的兩岸政策。他也呼籲賴清德不要昨是今非,學學鄭英耀「正面看待該正面看待的事情」。

陸生最快明年7月來台!鄭英耀:積極聯繫對岸 盼盡速開放

陸方已經暫停5年讓學士陸生來台,教育部預定明年5月公告招生簡章。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今日(27日)首度赴教育與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詢,被國民黨立委問到陸生為何不來的原因,一開始表示不方便猜測;但後方幕僚口型提醒他是「疫情」,他才表示是因為疫情,被立委揶揄說不要這麼明顯。 教育部24日宣布擬恢復已暫停5年的陸生學士班招生簡章,預計明年5月公告簡章,若屆時恢復陸生學士生來台,將可在明年7月入學,不過陸方還沒有回應。 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首度赴立法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詢,會前接受媒體聯訪,鄭英耀表示,過去陸生來到台灣學習,對台灣政府給予陸生的照顧,滿意度高達7成以上;我方從2011年開始招收陸生,到目前已經採認大陸365所大陸大學的學籍;提供獎學金;特別是今年2月1日起陸生納入健保。政府希望提供陸生一個更優質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台灣的生活獲得更好的照顧,期待未來大陸可以讓年輕人來台灣學習,有助於兩岸學子有更積極正面的互動 這是非常好的方式。 鄭英耀表示陸生最快明年7月可以上路,現在也期待大陸的招生就業對口單位快速恢復開放陸生來台;不過他也證實,大陸還沒有相對應作法,「我們現在還在積極聯繫。」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質詢時表示,既然教育部日前宣布希望恢復招收陸生,為何今日的業務報告上並沒有這個部分?鄭英耀表示因為剛上任,沒有書面的相關報告,「有精進空間;」至於為何台灣有這麼多友善陸生的措施,為何大陸2019年起宣布不讓學士班陸生來台?鄭英耀一開始表示「不方便猜測」,萬美玲說,究竟鄭英耀是不方便、不宜或是不知道為何陸生不來台,那又如何對症下藥?如何肯定明年陸生就會來台? 經過後方的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副司長廖高賢提醒後,鄭英耀趕緊回答是因為covid-19,萬美玲說看到廖高賢口型了,這樣不好,太明顯了啦。 立委洪孟楷問到,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時特別提到希望陸生來台,鄭英耀自己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陸生來台是他上台要做的三件事之一,為何今天教育部業務報告沒有提到陸生?鄭英耀表示「這是我疏忽」,確實是因為角色改變,思慮不及。洪孟楷稱讚鄭英耀算是有肩膀,沒有推給下屬。

為何陸生不來台?其實大陸最不爽「這一點」

陸方已經暫停5年讓學士陸生來台,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表示希望恢復陸生來台,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上任後最想做的3件事之一也是「讓兩岸在平等尊嚴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但事實上大陸最不滿意的,正是台灣對於陸生來台並未做到「平等、尊嚴」!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27日)在立法院稱台灣已經承認365所大陸大學。這個說法是錯的,數目也錯。到目前為止,台灣只承認155所大陸大學、191所專科學校,共346所陸校。而台灣承認的155所大陸大學,僅占大陸1275所大學的12%。相較之下,大陸到今年為止已經對台開放424所大學。 必須說明,大陸所謂的大學,通常稱為「本科」,「本科」是相對於「專科」而言。「本科」和「專科」有何不同?簡單地講「本科」就是畢業後可以拿學士學位,可以直接考研究所;「專科學校」畢業後只能拿副學士學位。到2023年6月,大陸高等校院有3072所,包括本科院校1275所、專科學校1545所、成人高等學校(進修部)252所。 大陸頂尖大學,1990年起的劃分方式叫做「985工程」、「211工程」,共有115校;2017年起大陸換了名稱和認定方式,將「985工程」、「211工程」等統籌為「双一流」建設,也就是「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共有147校。 大陸最早開放給台灣的學校,幾乎都是985、211工程大學;第二批開放給台灣的學校,若非省屬重點大學,至少也是省屬大學或省部共建,檔次都不差。 「省屬重點大學」,顧名思義就是省級政府會投入資源,財政、師資都相對較好的省屬大學。省部共建指的是實力較強的省屬大學,獲得大陸教育部或其他國家部委的發展經費和資源,共同建設成綜合實力強、辦學水準高的大學;省部共建大學通常都有強勢學科。 知情人士表示,當初台灣承認大陸學歷,採取「三限六不」政策,其中三限裡的「限校」就令陸方很不滿,認為大陸是用最好的學校吸引台灣學子,為何13年過去了,台灣只承認1成、155所大陸本科大學?且蔡政府8年內完全沒有增加承認的陸校?建議陸委會和教育部,若希望對等尊嚴招收陸生,至少承認大陸對台招生的424校,才是展現誠意的第一步。

睽違五年!教育部遞橄欖枝 明年公告陸生學士班簡章

「繼「馬習二會」兩岸提出擴大青年交流議題後,賴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也提到開放大陸學位生來台就讀構想,教育部長鄭英耀秉日前提到,希望秉持平等尊嚴原則,恢復兩岸青年交流,據媒體報導,教育部擬恢復暫停5年的陸生學士班招生簡章,預計明年5月公告簡章,如果屆時恢復大陸學士生來台,最快可在明年7月入學。 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時,曾呼籲陸方開放陸生學位生來台,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也表示,將秉持平等尊嚴原則,讓兩岸青年恢復交流。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教育部先遞橄欖枝,擬恢復暫停5年的陸生學士班簡章,預計明年5月公告簡章,若屆時恢復陸生學士生來台,將於明年7月放榜、入學。 新冠疫情來襲後,2020年陸方宣布暫停陸生來台,隨著在台陸生陸續畢業,陸生從10年前境外最大生源國落至第7名。配合賴清德總統演說時提出的構想,鄭英耀日前表示,上任第一件要落實的事,便是在兩岸尊嚴對等條件下,讓陸生學位生來台,兩岸青年恢復交流有助於了解彼此,往好的方向發展。 經查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諮詢,我方訂定的陸生學士班招生簡章仍停留在2019年,過去不少私立大專校院多盼我方先遞橄欖枝,恢復制定簡章、開出名額,但陸生聯招會日前也表示,有學生才有訂簡章的必要,否則程序反向。 對此,《聯合新聞網》引述教育部表示,依既有陸生招生作業,目前規劃114學年度陸生碩博士班於2025年2月公布簡章,5月放榜;陸生學士班於同年5月公布簡章,7月放榜,但以上招生期程,仍須透過陸聯會及陸方招生服務中心進行協商。 教育部也表示,希望兩岸招生窗口合作機制,即陸聯會及陸方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能儘速就恢復陸生來台就學作業進行溝通協調。又目前學校招收陸生名額以外加方式辦理,教育部可就學校教學資源條件、學生輔導機制、招生成效、國際及兩岸交流經驗等條件核定;全國各校外加招生總名額,則不得超過教育部當學年度核定招生總名額百分之二。 大陸2020年4月宣布暫停陸生來台後,去年2月重啟研修生來台,但學位生沒開放,仍僅讓已在台就讀學士班陸生可繼續升學碩博班,因此陸生學位生人數從2017年的9462人高峰後一路下滑,至2023年僅剩2128人。私校人士聽聞後表示,肯定教育部恢復招生簡章,陸方招台生是自己開名額,我方招陸生,現階段也能先開出名額將球拋給對方,至少先展現誠意。 不過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後,大陸國台辦曾說,兩岸可重啓觀光交流、學位生來台就學,讓某些不明就裡的人誤以為有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誠意。「必須指出的是,大陸居民、學生不能赴台旅遊、就讀,完全是民進黨當局所造成的。」似暗示這兩項交流短期內不會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