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遊記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國界之北─黑龍江紀行 ─2017學會媒體負責人黑龍江訪問團後記

【執行秘書 曾驤川】對於40、50後出生的人而言,相信對於張鎬哲的「北風」一定都不陌生。每當那音樂的旋律響起: 「翻開陳舊的往事 看見一身滄桑 走過陌生的地方 我回到異鄉 風吹得太狂 我感到有點涼 我在鄉愁裡跌倒 從陌生中成長 未來旅程卻更長 我想到北方 無助的眺望 我知道不能忘 北風又傳來熟悉的聲音 剎那間讓我突然覺得好冷 彷彿在告訴我走得太遠 有沒有忘記最初的相約」 透過張鎬哲粗曠沙啞的噪音,總能讓人的思緒隨著飄向了北大荒,昔日的東三省,今日的東北(黑龍江、吉林)。 黑龍江,位於我國國境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因正處於大陸最東北角,北部、東部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因而邊境口岸最多,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東北部和西南部分別是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加以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過去是東北9省之最,在19、20世紀間,也就成了日、俄爭相覬覦之地,例如,清朝時,黑龍江奕山將軍因2次鴉片戰爭與俄羅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即外東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64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允許中、俄兩國船隻航行。 1931年,日本在東北製造了「918事變」,進一步引發了中國的「7年抗戰」,為中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與傷痛。特別是在今年8月14日「抗戰勝利30週年」的前夕,日本《NHK電視台》播出了「731部隊的真實─菁英醫師與人體實驗」的節目,首度公開原731部隊成員的認罪錄音。這些點點滴滴的歷史傷痕與記憶,至今在我們的心中猶歷歷在目。 因此,對於生長在南國的筆者而言,特別期待有朝一日能去走走看看,親炙北國的風貌與山川。承北京全國記協的邀請與安排,學會在成嘉玲理事長的率團下,一行16人於8月20日至27日走訪了黑龍江的哈爾濱、齊齊哈爾、五大連、黑河等地,並與當地的媒體進行交流。 參與此次「2017學會媒體負責人黑龍江訪問團」活動的成員包括:常務理事林聖芬、《新新聞文化事業群》創辦人周天瑞、《中央通訊社》前董事長陳國祥、《大眾廣播公司》董事長袁韻婕、《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澎湖時報》董事長許朝鑒、《台灣新生報》社長劉長裕、《聯合報》副社長游美月、《台灣廣播公司》副總經理馬維楓、《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長張明陽、《警察廣播電台》節目科長施雅甄,《全國廣播公司》主持人陳依婉以及學會邱淑華秘書長、曾驤川執行秘書等人。 ◆8月20日 星期日 清晨一早出發前往機場,車行至淡水河上,眺望遠方的陽明山,只見薄薄的一層山巒,為陽明山披上了一幅面紗,猶如一幅行雲流水的潑墨山水畫,煞是好看;天空是朗朗的晴空,仰望穹蒼,萬里無雲,心情是一片大好,也可預見此行必是風帆正順。雖說路上車輛不少,但感覺是車行順暢,轉眼之間已過桃園大園,中正機場瞬間即可抵達。 猶記去年出訪四川,竟逢中華航空公司發生了近30年來未曾有的空服員大罷工事件,使得我們的行程受到了嚴重的延誤,至今仍是心有餘悸。即至抵達機場,感覺雖無當時的人滿為患,處處窒礙難行的情況,但整體的氛圍看來還是蠻熱絡的。 看看時間,大約花了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遠比通知大家集合的預期時間早了許多。首先見到今日第1位抵達的團員是《警廣》的施雅甄科長,施科長是首次參與學會訪問團的成員;隨後則見劉長裕社長和許朝鑒董事長陸續抵達,由於考量到成理事長抵達之時可能需要協助,所以便安排劉社長和許董事長先行辦理報到事宜,將託運的行李安排好。而後陸續抵達的黃素娟社長、游美月副社長、林聖芬副校長、陳國祥董事長、周天瑞董事長等亦都非常順利的辦妥報到手續,一一入關。僅袁韻婕董事長忘了將行動電源自託運行李中取出而耽誤了一點時間,最終均能順利入關辦理登機手續。 飛機依照預定的時間,在10:30滑行入起飛跑道,稍作等候即順利起飛,迎接我們的是一片耀眼的陽光,藍天白雲,令人心情為之振奮。 13:14耳邊傳來機長的廣播,我們已抵達哈爾濱上空,飛機大約在50分鐘後即將下降,飛機的高度是10,750米,哈爾濱的地面氣溫是29℃,感覺是非常舒適的氣候。 我們在14:40左右降落在哈爾濱的太平國際機場,機場雖不如其他大陸一線城市的機場大,但一切井然有序,給人一種溫暖回家的感覺,心情顯得平和。 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位於大陸黑龍江省南部。市轄8區、10縣(市),市區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市區戶籍總人口961.4萬人,是大陸省轄市中,擁有管轄面積最大的城市。哈爾濱市西部地域平坦、低窪,東部多山地丘陵,境內的大小河流均屬於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松花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天池,其幹流由西向東貫穿哈爾濱地區中部,是哈爾濱市的母親河。如今,更因每年1月舉辦的國際冰雪節而享譽世界。 哈爾濱的太平機場不若北京等1線城市的機場大,當我們至取行李處時,已見全國記協的楊青主任以其慣有爽朗的笑臉在那兒等候大家,大夥也順利的取得了行李走進哈爾濱。 在車上,楊青主任為大家介紹了新朋友,有黑龍江記協的閻雪峰,也有老朋友,戚泥蓮秘書長,和全國記協的單珊。 戚秘書長介紹指出,這個季節來到黑龍江是最好的季節。因為是夏末初秋的時節,氣溫大約在28℃。雖然是夏季,但此行為大家安排了參訪室內最大的滑雪場、室內最大的冰雕,也能看到最大的濕地;在五大連池能看到火山地質;在黑河,可以看到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非常有特色的文化。 今日的行程除了晚上有副省長的會面與宴請外,下午安排了參觀冰雪大世界,這是因為黑龍江有2個室外最大的的冰雕,但因為冬季天氣太冷,許多人不敢來。因此,這個樂園的管理者就思考,要如何把這些冰天雪地的美景轉變為金山銀山,也就創造出了室內冰雪樂園,這個比室外的還夢幻,專利還可以複製的。 晚上用餐過後住宿在全中國最著名的步行街─中央大街邊上,這被稱為「建城博物館」,是當年哈爾濱有城市模樣的時候,俄羅斯修建鐵路,因此湧進了許多外籍人士和建築師,修建了許多外國領事館,大街的兩側發展出了許多西方風格的建築,形成了今日的特色。另外,在夏季期間,這裡也形成了一個老街音樂會的活動,在這條老街上,有各式各樣的音樂會,如室內音樂會、陽台音樂會等。開放式風格的博物館,2010年6月,聯合國授與哈爾濱「音樂之城」的美稱。 機場自市區車程大約20分鐘左右,我們沿著松花江邊前行,眼中所見的是許多音樂符號的雕塑,讓人不由自主的引出了美麗樂章的思緒。城市市容整潔、清新而有序。 戚秘書長說,我們正走在沿江大道上,江邊是音樂公園,所以有音樂符號的雕塑,遠方有一座雙塔自錨式懸索橋跨越在松花江上,很是好看,那是陽明灘大橋。 原本松花江上只有1座松江橋,交通不方便,許多市民因此不願意住到江北。現任市長上任後,為了平衡沿江兩的發展,同時興建了4、5座大橋。而陽明灘大橋就是其中之一,3年前才通車的。大橋北起哈爾濱松北區三環路與世貿大道交叉口,南下跨越松花江航道與三環高架路銜接,因穿越江中的陽明灘島而得名。大橋全長7.13公里,其中橋樑部分長6,464米,每小時車流量可達9,800輛,橋面寬度41.5米,雙向8車道,主橋跨度427米,主塔高80米。 我們沿著松花江朝南走,然後由另一座橋往江北去。在江北的江邊,我們看到許多的人聚集在江邊烤肉喝酒,非常的熱鬧。戚秘書長說,這是因為江北有許多的濕地和草地。所以,每逢週末假日,哈爾濱的市民多會選擇到江北來吃燒烤。之前剛辦過哈爾濱的啤酒節,所以可以看到仍有民眾在濕地和江邊烤肉喝酒,這也是哈爾濱啤酒銷量全國第1的原因之一吧。 首先,我們來到今日的第1個參訪行程─「室內冰雪主題樂園」。內部人員介紹指出,這是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花了人民幣2,500萬元建成的,當初的目的,是為了讓童話得以延續,讓4季都有冰雪,讓每一位來到的遊客都不再失望而建的。園區於2016年5月興建,佔地6,000平方米,館內冰燈是天然冰和彩色冰雕琢製成;建築的主體採用國際先進的充氣膜結構,室內通透無立柱,溫度常年保持在零下8℃至零下10℃,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冰景數量最多,單體體量最大的室內冰雪樂園。 細心的記協朋友,為大夥提供了厚重的雪衣禦寒,即至進入樂園內部,立刻讓人驚艷於五光十色、色彩繽紛的冰雕世界中;尤其是設計者的巧思,透過小火車的引領,讓參訪者走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哈爾濱,也猶如是哈爾濱的小縮影。 結束了冰雪世界的洗禮,記協為訪問團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無限的可能」,安排大夥前往路上看見的一座奇特外觀的建築─哈爾濱大劇院。 哈爾濱大劇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河濱濕地之中,整座劇院佔地1.8平方公里,建築面積7.9萬平方米,建築採用異型雙曲面的外型設計,讓人腦中很快的浮現了悠揚的樂章,是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 劇院建成於2015年,至2016年正式啟用。2016年2月,哈爾濱大劇院被ArchDaily評選為「2015年世界最佳建築」之「最佳文化類建築」。 哈爾濱大劇場採用了世界首創的將自然光引入劇場的方式,豐富了非演出時段的照明方式,創造了節能環保新模式。 哈爾濱大劇院建成啟用後,每年安排數百場的演出,讓民眾能欣賞到正宗、純正的歌劇演出(不用任何電聲設備),也能在不同功能廳體驗交響樂、芭蕾、話劇等帶來的完美感受。 劇院主任介紹指出,劇場稱之為「露嗓子劇場」,主要是因為當演員佔上舞台時,可以不需要任何擴音設備就能夠傳聲,而且整個聲場是非常的複雜。設計師最初的理念,是想要採用簫能夠來回傳聲的原理,將劇場建成如簫般的聲場。如果反射的次數越多,聲音也就越好聽。整個劇場是木製結構的,讓人以為來到了樹洞。 見著這麼好的場地,袁韻婕董事長也忍不住技癢的獻唱了「思想起」,果然一發聲就不同凡響,悠揚的樂音在劇場中「繞樑三日,不絕於耳」,也印證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劇院主任表示,聆聽音樂最好的位置是在A區的前2排,大夥都讚嘆劇院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理事長甚至表示,下回有好的歌劇在此演出時,一定還要再來此欣賞。 結束了大劇院的參訪後,離與孫東生副省長會面的時間已近,在戚秘書長的陪同下,我們迅即返回酒店。訪問團一行於酒店略事休息後,一行人隨即前往花園村賓館與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會面。同時,也見到了大家的老朋友,全國記協的王冬梅書記,特別從北京趕來與大家見面。 孫東生首先對成嘉玲理事長多年推進兩岸新聞、教育、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表示敬佩。 孫東生認為,在兩岸相互瞭解融合的過程中,現實的感知極為重要。而隨著時間的改變,不僅是外在的感知有了變化,在網路時代,資訊效應和路徑的變化,相信訪問團黑龍江之行一定可以感受到變化。 隨後,孫東生為訪問團簡要的介紹黑龍江的經濟、區域文化、農業、新聞媒體等方面的發展現況。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有2個特點,黑龍江是雞頭的位置,陸路的東極在撫遠;其次是陸路的北極,那就是北極村。因著這兩個位置,使得黑龍江在全國有了特殊性。第2個位置是,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在大陸經濟建設發展的年代,很多都與黑龍江有些關係。例如,從能源的供應,有大慶油田;加上森林木材,為全國建設提供了所需;還有1,400億斤的糧食。當時,河南有1,000億斤的糧食,大約有700億斤是在其省內消耗了;但黑龍江的1,400億斤糧食,大約有1,000億是供應了全中國,而這個大糧倉就在黑龍江,也是中國大陸最好的糧食產區。這裡有著完全現代化的農場,不亞於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的糧食耕種,可以看到大規模機械化的耕種。一是西邊的三江平原,一是東邊的松嫩平原。 孫東生表示,其個人最深的感受是「不到黑龍江,不知道什麼是大地」。因為,中國的南方多數是丘陵和山脈,但是黑龍江則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而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大農業,也使黑龍江在中國有其特殊性。當然,黑龍江還有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例如,新中國的工業體系是跟著黑龍江走的,從最簡單的軸承、車床、機床、模具等,由此在「15、25時期」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奠定了黑龍江在中國大陸工業的位置。 談起自然環境生態部分,孫東生指出,黑龍江的植被覆蓋率約有45%多,有全國最好的多樣性濕地,這個多樣性包括了動、植物,以及濕地的沈積,都是其他地方不容易看到的。在黑龍江,有一片濕地是穿城而過,綿延100公里,這是全國僅見的。從這片濕地可以看到黑龍江的變化,一邊是侷促沒有延展的希望;但穿過濕地,可以看到一個城市正在擴展的未來。例如,訪問團下榻金谷酒店的中央大街,看到的是城市過去的記憶和元素,但是卻無法看到哈爾濱近20年發展新的一面。如果要看哈爾濱現代化的標誌,就一定要去群裡看看。因為,群裡城市規劃的水平,不僅是哈爾濱現代城市規劃的標誌。可以說,群裡的城市規劃在全中國大陸來說都是高水平的。當然,它有缺陷,那就是商業性少,會造成工作機會與居住之間無法連結的情況,但它將會形成特殊文化現象。因為,這裡面有音樂、雕塑、濕地等6個主題公園,含括了幾個元素,例如音樂,有大劇院,這些是黑龍江特殊的部分,可說是中國文化與西洋文化交鋒的最前沿;讓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形成哈爾濱一個獨具特色的區域文化。簡單來說,哈爾濱是一個洋氣的城市。可以說,黑龍江在全中國有一些自己特殊的性質。 孫東生強調,黑龍江有許多可看之處,美食亦在民間,簡單地為大家提供黑龍江的一些情怳,希望訪問團一行有時間可以多走走看看,有更多的體悟;看一看這裡的風土民情與其他地方不同之處。所謂山水有情,是因為人有情,賦予了他的情感;因此帶著情感去發現、去發掘,就能發現和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 成理事長繼之致詞表示,從孫省長的介紹中,讓大家知道黑龍江有許多好地方,可能這次的行程中沒有安排,希望下次還要再來。特別是省長提到的大農場、音樂廳,還有下午參訪過的大劇院。尤其是大劇院的設計真是太震撼了,如果有好的演出,一定要親自來體會一下。雖然之前曾2度造訪黑龍江,但可以感受到黑龍江的變化真的很大。 接著,孫副省長與訪問團一行也作了一些意見交流。 ◆黑龍江早期在工業方面可說是居於全國領先的地位,後來則被稱作是老舊工業。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更新的速度似乎是特別的慢,所謂的「振興東北」也提了20多年。要請教的是,這些年來,在工業的更新、外資的運用,或是產業類型的運用方面有什麼新的進程? 孫東生副省長:改革開放之後,黑龍江逐步有了改變。因為,市場意識,包括市場機制和體制建立起來,地方就活起來了。黑龍江原本就是好的,它是停留在好的階段。而後,好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就隨著市場走。所以,相對來說,過去的老工業集團,今天面臨了很多問題。問題就在於,看著別人崛起,但自己卻變化不夠積極。過去可以不變,有7個月的冬季,不用那麼拼命,所以節奏就慢了。其次,是市場遠,市場意識不強烈。但是,這些年已不一樣了。現在要求「變」,以去年來說,GDP6.1個億,今年上半年是6.3個億。從數字上來看,並不好看,在全國排名是比較落後的。但如果瞭解黑龍江的特殊情況,就知道有這樣的結果是多麼不容易。為什麼,因為全國只有黑龍江有特殊情況,那就是大慶油田。大慶油田是市場機制,而不是需求機制,是根據自己的生產計畫、人為條件情況往下拉。第1個是每年依180萬噸下調生產量,其次是國際價格下調。由於這2個因素,影響了GDP的成長。同時,因為這是在調整計劃內,所以還要持續這樣做。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這2個因素影響,黑龍江的GDP還會更高。而這要歸功於2個因素,一是三產的水平高於全國,三產是指服務業。其次是第1產業,也就是農業。至於2產,是把過去的老舊工業淘汰,移植新的工業元素進來。例如大數據、智能製造、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通過政策引導能夠落地,注入新的技術,然後經過改造,讓現代科學技術落地,推動第2產業的改變,這些結構性的改變才是黑龍江所重視的。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黑龍江受到日、俄兩個鄰居的欺負很多,也失掉很多的土地。例如,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那是一塊好大的地方,也就是江東十四屯。想請問東北人對這2個鄰居的看法是什麼?對過去失去的那些土地有何看法?是否會再發生如中印邊界的問題? 孫東生副省長:建議各位到黑河走走,去璦琿紀念館看看,對於這些歷史有明確的交待。個人的考量是,第1,人脫離不了歷史,歷史永遠是歷史;第2,現實,有現實的考量;第3,在現實的約束下,展望未來,要如何處理?如何處理歷史;如何處理歷史與自身的關係,這就需要政治家來處理了。  會面結束後,孫副省長並假花園村賓館宴請大家。說起花園村賓館也是有來頭的,它位於哈爾濱市崗區海關街2號,創建於1959年,曾接待過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元首。雖然是地處市區,但花園村賓館採花園別墅式的庭院風格,讓人有鬧中取靜,曲靜通幽的感受,可稱別樹一格。餐廳的格局亦是高雅而大方,在菜色的安排上,更是秉持著傳統宮廷的菜譜,吸取俄式西餐的特色,推陳出新,讓我們在色、香、味都得到了極高的享受。 晚宴後,依既定的行程,我們先來到了索非亞大教堂。這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於1899年10月13日俄國聖母節舉行奠基儀式,1900年12月落成。教堂全部採用木結構,佔地721平方米,是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建築。教堂巨大的穹頂構成了宏偉壯觀的空間,東面是廣場,也就成了遊客聚集的地方。在月夜裡,索非亞教堂更顯得莊嚴肅穆,增添了宗教的神祕力量。 由於時間已晚,我們隨即走訪今日的最後一個行程─中央大街。簡單的說,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就如台北西門町的行人徒步區。所不同的是,這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西式風格建築,堪稱是縮小版的歐陸建築博物館。大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路面是由花崗方石鋪成的麵包形狀。最早建於1898年,至1996年確立為商業步行街。區內有文藝復興、巴洛克、新藝術等風格的建築71棟,這些建築涵蓋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百年精華,其所積澱的文化底蘊,是值得細細去品味的。只是,我們來的是晚上,街上滿是熙來攘往的人潮,感覺是嘉年華的氛圍,也就難以去感受那份歷史文化的底蘊。不過,這一日過得實在充實,返回下榻的酒店後,已開始期待著明日能有什麼樣的驚喜了。 8月21日 星期一(行程:哈爾濱廣播電視台、龍塔、東北虎林園、萬達室內滑雪場) 清晨醒來,信步走出酒店,早晨的中央大街一改昨夜的喧囂,讓人能夠靜靜的品味他的美。走在中央大街上,他以清新、整潔、亮麗的面貌迎接著我們,令人感覺十分的舒坦而平和。離酒店不遠處,還有一所哈師大藝術學院附屬小學,轉角則是一棟古蹟,註記的是一位俄國商人於1914年所建的商行,為磚木結構,仿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真是讓人處處有驚喜,也為這兒的孩子感到幸福,能擁有這麼好的環境來學習。 我們約莫於09:20出發前往今日的第1個行程,參訪拜會《黑龍江廣播電視台》。《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是原本的《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和《黑龍江電視台》於2015年合併而成的。其中,《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45年8月,是大陸最早成立的地方人民廣播電台;《黑龍江電視台》則是成立於1958年12月,也是大陸建台最早的3家電視台之一。如今,《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擁有新聞、交通、生活、女性、音樂、兒少、鄉村、朝鮮語和高校9個廣播頻率;衛視(高標清同播)、都市、影視、文藝、新聞、公共和農業、兒少等7個電視頻道,並擁有大陸第1家網路廣播電視台─《黑龍江網路廣播電視台》,以及龍廣聽友網和廣播電視報等媒體平台。 《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於2015年實施製播分離改革,將非時政類節目製作和相關產業整合,成立了《黑龍江廣播影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集團成立後,依科學分類,採廣告營運、內容產業、新媒體、媒體延伸、資本營運等5大產業板塊進行佈局。其中,《黑龍江廣播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全省一網」統一營運,用戶突破700萬。《黑龍江衛視》通過中星6A、6B雙星並轉,在大陸覆蓋人口達10.12億,高清用戶突破1,000萬,美國有19萬用戶、加拿大有11萬用戶可透過IPTV接收《黑龍江衛視》節目。另外,廣播節目全天播音170多小時,覆蓋全省3,800萬和大陸其他省份及國外幾千萬人口。 我們首先參觀了12樓的廣播電台新聞中心,這是各個節目的直播平台,包括導播間、新聞演播室、虛擬數位演播室等部門。其中,虛擬數位演播室是《黑龍江衛視》新聞節目製作和播出的所在,工作人員僅10多人,堪稱精簡。 接著參觀融媒體中心,其中,IPTV成長特別迅猛,2016年成長了7、80萬戶。還有龍脈影藝公司,主要是產製聲音製品,也有投資一些影視劇。特別是聲音製作的水平,在國內是一流的,在省級台來說,應該是最好的,無論是從建制、編輯、導演、演播可說是最好的。其中,有全國動漫、廣播劇的直播配音間,特點就是能夠在這裡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聲音。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因為有著好的音效、編導等因素配合,《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每年均製作出優秀的廣播劇,且頻頻獲獎。根據統計,《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每年配音時長約2萬分鐘,佔全國動漫產量的1/10。 結束了台內的參觀後,楊晶台長及台內部門主管隨即與訪問團一行座談交流。楊晶台長表示,曾在2012年台灣與黑龍江啟動直航時去過台灣,感覺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特別有感受。有一首歌的歌詞提到「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兒有森林、煤礦、漫山遍野的高梁」,因此,讓大家先看一下《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製播的一個片子,可以對黑龍江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黑龍江有22萬平方米森林,豐富的冰雪資源,藉此大力推動旅遊、養老、健康、體育、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在2015年增長14.3%的基礎上,又增長12.7%,位居東北之首。哈佳快速鐵路進展順利,飛速發展的高速鐵路,將黑龍江和世界相連。哈爾濱,在上個世紀20年代被稱作「東方莫斯科」,總人口數20多萬。起初,外來人口佔50%以上。2016年,哈爾濱被聯合國授予「音樂之城」的稱號。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第1家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音樂,給哈爾濱帶來獨特的氛圍,許多著名的音樂人,從此走向更寬廣的舞台。一江居中,兩岸繁榮。2015年,哈爾濱新區獲得批准。黑龍江省,是大陸資源最充沛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老工業基地。有80所高等院校,200多家科研院所帶來的科研實力和人才儲備,為這座老工業基地的騰飛作好了準備。深化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精簡行政審批,是黑龍江推動創業發展的重要手段。2016年,全省推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展開經貿、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中俄博覽會以哈爾濱為中方永久會址,已成功舉辦2屆。黑河公路大橋開通、2015年3月大陸推動「一帶一路」,黑龍江作為一個重要的起點之一,黑龍江正在成為面向全大陸的開放通道和服務平台。黑龍江與歐洲工業、企業合作越來越密切,眾多的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黑龍江。黑龍江,青山綠水,生態優良,充滿商機,改革開放,激發活力,正在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 楊晶指出,簡介是透過一些點來介紹黑龍江的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情況。今年上半年,黑龍江有2個亮點,一個是1產,一個是3產,都高於全國的平均增速。1產高於全國的平均增速6個百分點,2產正起死回升,3產則高於全國平均增速8個百分點,這對黑龍江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就。 接著,楊晶台長介紹《黑龍江廣播電視台》的情況。2010年1月份,在原有《黑龍江電視台》和《黑龍江廣播電台》的基礎上,重新整合成立了《黑龍江廣播電視台》。而原先的2個台在中國的新聞領域中是很有歷史的,廣播台是誕生於1945年8月20日,是全中國第1個地方廣播電台;電視台是1958年12月成立的,是中國大陸第3家電視台。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發展較為迅速。與東北的工業、經濟相比,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可說是走在前沿的。廣播的綜合實力已連續5年排名全國第2,2016年創造的產值大約人民幣5.2億元。目前,有9個廣播頻率,包括新聞、交通、女性、音樂、鄉村、高校和私家車等。電視部分,衛視是全國市場競爭,有上星頻道透過6A和6B雙星來發送,全國覆蓋人口達10.2億。營收部分,近2年全國衛視都是呈現下滑的情況。2016年,黑龍江衛視營收下滑的比例達到19%,有些衛視甚至下滑24%。至於地面發射頻率,有新聞、都市、公共、鄉村、文藝、影視、少兒等頻道。這些地面頻道都是實現盈利的。以2016年來說,廣播電視全年實現了人民幣17個億的產值。旗下還有一個廣播影視傳媒集團,這個集團是整合兩台的一些產業,剛剛組建而成。目前基本上有5大版塊,包括新媒體、旅遊、綠色有機食品營銷,演藝和節目製作等,全年實現人民幣3個多億的產值。還有2家子公司,一是黑龍江網路廣播電視台整合了全省700萬的用戶,現在正做上市輔導約2年半,上週國家廣播電台才剛入股成為合作股東;目前《黑龍江廣播電視台》持有34.4%的股權,未來努力爭取在2018年上市。 楊晶台長表示,剛才談的主要是融媒體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作為。在振興老工業方面,《黑龍江廣電》特別有媒體責任感,將自己定位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駐地媒體」、「責任媒體」、「服務媒體」和「愛心媒體」,這是東北老工業基地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面臨著這樣一個基礎工業平台要如何引入科技的東風,來促進它轉變升級,滿足新的需求;特別是東北老工業,是中國工業的長子,在「15時期」就與鄰國有密切的科技往來。當時,中國的134個項目中,黑龍江就佔了22個大項目。如3大動力,大慶的基礎工業、重工業、發動機、船舶、航空等,就給黑龍江打下了良好的工業基礎。但是,最近幾年,3大動力的工業產值佔黑龍江GDP己不到7%,食品加工業則是逆勢上揚,成為助升工業GDP的生力軍。因此,在助力老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媒體的作法是開闢專欄,首先是在新聞報導上提供助力,其次是在環境改造上,建立助力老工業發展優化的投訴熱線「熱線電話」。例如,在廣播電視節目的都市頻道、新聞頻道、交通頻道都開闢熱線投訴的節目,專門幫助經濟投資、投資者、企業發展建設者,在生產運營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都能透過輿論監督的方式獲得解決。僅今年上半年,企業家投訴中心即受理相關的投訴多達110多件,也透過媒體加以曝光。而媒體熱線接獲有關破壞經濟環境發展訊息1萬多則,相關報導有130多件,這些都是從監督的角度來看,均起到了良好的助益。至於正面的角度,則是透過新聞宣傳和開闢專欄來報導。同時,報導科技相關領軍人物和優秀人才為重點,以型塑行業典範、典行。另外,舉辦相關賽事,如科技創新比賽,由電台和工商企業各集資人民幣500萬元,投入到這項評比中。可以說,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工作中,從媒體的角度來看,一是為它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正面宣傳的助力;一是在項目上,起到市場仲介的作用。例如,3產服務業的貢獻,為他們作評比,並在各個頻道作3個月的展播,來弘揚他們創業的精神,這是媒體要作的部分。 楊晶台長繼之指出,目前電視節目全天播出192小時,廣播215小時,但提供東北老工業振興的播出量則是相對較多。黑龍江的省委書記是由河北調來的,是中國商用大飛機的董事長,對於航拍很有經驗,對企業發展也很瞭解。在到任前曾看見網路上有一則「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報導,認為與事實完全不符。因此,在就任後要求同仁去查,最後發現是省府裡的一個副處級幹部所寫的。事實上,黑龍江是有打拼發展的力量。以廣播電視業而言,受到互聯網的衝擊非常嚴重,在第1輪崛起過程中,醫療廣告類、專題廣告類在發展階段佔的比重較大。目前則要建綠色廣播電視發展頻道,6月份開始搭建自己的創新平台,提供員工股權激勵、製播分離機制等。這1年,與英國、韓國,甚至是台灣媒體都有廣大的接觸。可以說,黑龍江廣電是迅速的在崛起,走出一條自身發展的道路。最大的亮點就是線上和線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助力傳媒發展平台,現在可算是有一套比較成熟的運營模式,效果也特別好。例如,黑龍江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區,在2011年糧食產量突破1,000億斤,首度超越河南省,成為中國糧食大省。經過這7、8年的連續增長,目前產量達到1,200億斤的規模,佔全中國糧食產量的1/2。但是,現在黑龍江調整策略,.要發揮黑龍江這片黑土地的優勢,發展綠色有機食品。所以,黑龍江廣電積極助力綠色有機食品的發展。目前,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的種植面積已達7,600萬畝。但是,有機的很少,只佔600萬畝。因此,黑龍江廣電的助力是每年搞「豐收節」,並成立農業頻道,包括廣播和電視,分別在10月開播。頻道所有的重點,就要為東北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助力發展,去宣傳和推廣黑龍江綠色食品的優處、好處。不過,目前黑龍江的弱項是缺乏食品研究,只有在大學有研究機構。因此,媒體不只是訊息傳播的機構,有那麼多的專題節目、服務節目,就要成為這些發展的助力。另一方面,單靠這些線上節目似乎也不夠。所以,透過新媒體作為重要手段,這有4個邏輯,一是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成立網路廣播電視台,這是一個能做為中央廚房的工作平台。平台具有新聞調度的能力,也能接受所有移動終端如視頻、微博、微信、互聯網發放的技術搭建。目前,大力發展網路廣播電視台,點擊量已達130萬,有能力在網上播出所有傳統節目。同時,面向移動終端下了工夫。一是在廣播和電視開了移動視頻作品;一是開展微信,全台設立了47個微信公眾號,向精準的用戶人群傳播理念、主張和市場訊息。從新媒體指數點評來看,全大陸有2,200萬微信公眾號,黑龍江排名在前10。所以,發展700萬微粉的目的是,未來要導入自己所建的移動App。這是針對不同的用戶、人群、市場來作細分,都可在新媒體上實踐,如此,新媒體的佈局也能有效完成,與大家分享。 成理事長繼之表示,此次是第3次到訪黑龍江,可以看到黑龍江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人情,是風景。但在變的部分,讓人看到黑龍江的快速變化。特別是經由楊台長的介紹,看到了黑龍江的欣欣向榮,有很多新的創意。尤其是黑龍江廣電在融媒體時代不僅能生存,還有盈利,這對台灣同業而言,不僅是非常困難的事,也有「商業模式在哪」的疑問。但從剛才的介紹中,除了公益以外,也讓大家看到了許多的商業模式,值得借鏡。 接著與楊晶台長及台內部門主管座談 ◆透過剛才的介紹,讓人印象深刻,對廣電媒體的經營發展提供了許多內容。例如剛才提到的創新,因為媒體環境在變,所以非變不可。過去是供給導向,現在則可將非時政類節目與產業相結合,抓住機遇就會有很好的績效。只是環境在變,媒體經營者都有一個共同困擾的經驗,那就是剛才提到的「商業模式在哪」。因此,除了媒體與產業的結合外,未來仍應考慮媒產學的合作。以黑龍江為例,在綠色產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應加強這一方面的發展。 楊瞐台長:剛才沒太敢說,其實正有此意。未來只要有興趣,都可以在綠色食品的互動整合營銷方面打開一條渠道。廣電台自己有米廠,有基地。我們在上海東方台開購物平台僅半小時,就賣出了200噸。只是現在沒有品牌,而台灣有很強的食品研究能力,雙方可合作,也可開展其他如旅遊等方面的合作。 ◆剛才介紹中提到,有87所高校,但沒有相關的食品研究所,這就凸顯了產學研的合作越來越重要。而以媒體產業人才來說,《世新大學》就以培養媒體人才為主,也意識到產學研結合是越來越重要。所以,有很大的開展空間。 楊瞐台長:有空間就有機會。 ◆首先要稱讚一下,楊台長的介紹要言不繁,沒有廢詞,內容豐富,表達能力強。本身有頭腦,有企業經營觀念,有方法。每個事都可行,都可以創收。在參觀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廣播劇製作方式,在音效的創造上,堪稱是完備、齊全。另外,剛才提到綠色食品,那是好東西。但過去對綠色食品的印象是無色香味,很難吃。但是,昨天的晚宴,讓我們看到用好吃的材料,做成好吃的綠色食物,這也是我們吃綠色食物最多的一次。最後一個問題,大陸的廣播和電視原本是分開的,現在又合併的原因是? 楊瞐台長:提問很尖銳,作為被整合的對象,我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還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是依照行政的指令在做,應該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探索答案吧。但是,我也在被動的整合過程中,發現他的優勢。一般的廣播和電視,原本應該是兩種市場型態的東西,它們是兩種傳播的工具是更能相容的。只是,目前在全中國還沒有人做到。我的做法是,既然要融合,要充分理解中央政府為什麼要我們融合?融合的優勢到底在哪?我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融合?實話說,現在有許多的做法是假融合,我希望做到的是真融合的創新實踐者。我現在在台內推動的是「拆圍牆」的工作,就是把廣播電視的圍牆拆掉。我想,在面對互聯網的挑戰過程中,我也要搞統一戰線,我要廣播和電視聯手去抗衡。過去是分散打,分散的抗衡是有可能被一個個吃掉的。我要聯手,我的傳播的規模、傳播的力量、影響社會的力量不一樣。我成立了一個新部門,這個部門會根據市場的突發事件和我要做的一些主題事件,會投入所有的廣電資源。因為,現在一個單一頻道或是單一頻率去做一件事情,根本達不到效果。例如,談到冰雪,黑龍江的冰雪在沸騰。我參考加拿大和美國的高山滑雪作法,基本有3要素,那就是滑雪、搖滾和泡溫泉。當國家在黑龍江主辦滑雪錦標賽的時候,我自己組團去山上看比賽,並在山上辦搖滾,山下泡溫泉,透過我們媒體的努力,發揮了品牌的優勢。大慶主要是油田,雪地溫泉原本未開發,是我們去調研後給市長提出建言。大慶有遼闊的草原,有18個湖相連,也是過去成吉斯汗4皇子曾遊牧地方。透過我們廣播電視媒體資源的聯動,很快就炒熱起來了,這就是我們的做法。  結束了座談,楊晶台長並於龍塔設宴款待訪問團一行。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塔――龍塔,坐落於東北第一大城市哈爾濱,塔高336米,是一座集廣播電視信號發射、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廣告傳播、環境氣象監測、微波通訊、無線通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塔,為目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高鋼塔。自2000年對外開放以來,龍塔已成為黑龍江省標誌性景觀,塔座內設有「大美龍江」風光環廊、科技樂園、恐龍世界等。在空中塔樓設有181米圓周漫步環,186米旋轉西餐廳,190米戶外觀景平台,以及203米至206米的高空祈福館,塔內的觀光電梯是以每秒205米的速度輸運。楊台長指出,龍塔2016年全年營收是人民幣6,000萬元。從龍塔上往下俯瞰,我們可以看到哈爾濱市的環景,整體給人的感覺是綠化的程度極高,城市高樓櫛比鱗次,整潔有序,建築景觀很有特色。 午餐後,訪問團一行兵分兩路,大隊人馬前往東北虎林園參訪。 哈爾濱的東北虎林園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東北虎繁育基地,東北虎作為國際上最著名的瀕危物種,在上世紀70年代被列入世界保護物種白皮書,面臨滅絕的危險。為了加大瀕危東北虎的保護工作及科學研究,1996年黑龍江東北虎林園正式成立。東北虎林園佔地面積144萬平方米,擁有各種不同年齡的純種東北虎1,300多隻,是真正的「千虎之園」。景區目前可觀賞到純種東北虎400隻以上,還可觀賞到白虎、雪虎、白獅、獅虎獸、獵豹、孟加拉虎、黑色美洲虎、美洲獅等珍稀動物,體驗和感受虎與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另外,則是安排了成理事長先行前往哈爾濱萬達茂(萬達城文化旅遊城)參觀。因為,在那兒安排了觀賞「飛躍龍江」的影片,以及全球最大的萬達室內滑雪場。 我們約莫在下午2:10抵達了萬達茂,下車的剎那,印入眼簾的是,在廣裘的大地上,一座形似巨大的鋼琴建築,披著鮮艷的「中國紅」彩衣矗立在那,讓人為它的外貌給震懾了。 這座哈爾濱萬達茂是世界級的冰雪主題購物中心,以「紅鋼琴」造型成為全球最大的鋼結構建築,用鋼量超越了北京鳥巢,創下多項世界紀錄;總面積36.9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集文化、聚會、旅遊、休閒、家庭娛樂中心等功能的世界級商業購物綜合體,內容五花八門,不輸歐美國家的Shopping Mall。 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全球最大的全景室內海洋樂園、江西唯一高科技互動體驗式電影科技樂園、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娛雪樂園,以及大型時尚商業步行街(規劃約200個商家,17個主力店品牌,200多個國際國內主流品牌)。 雖說是室內的購物商城,但透過了設計的巧思,步行街的頂端是透明的窗几,加上3層樓的高度,讓人置身其間,的確能夠放鬆,享受舒適、休閒的購物樂趣。 我們約是在2:45左右,迎來了自東北虎林園返回的團員們,隨即進入電影科技樂園的「飛躍龍江」劇場。這個劇場是世界一流的超大球幕動感影院,而「飛躍龍江」影片則是首次透過航拍,以15米的高度,飛越東北龍江壯美山河,開啟驚喜無限的高空翱翔之旅,讓觀賞者享受一場集電影藝術、光影科技碰撞出的頂級視聽盛宴;同時,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將黑龍江最重要的景色飽覽無遺。 結束了高空翱翔之旅後,有部分團員隨著記協朋友前去體驗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的樂趣。這座室內滑雪有6條不同坡度的雪道,最高垂直落差達80米,以全年零下5℃的恆溫環境,提供遊客全天候舒適的滑雪、娛雪體驗。其餘的幾位團員則是搭乘「萬達茂」商城特有的「斜電梯」,來到最頂層的雲頂餐廳。一邊等候感受滑雪樂趣團員的歸來,一邊則是享受一杯熱騰騰而又香淳濃稠的咖啡。 值得一提的是,搭乘「斜電梯」也是一次蠻奇特的感受。由於「萬達茂」商城高低落差達百米,約為30層樓的高度;又因為有室內滑雪場的設置,所以是軌道電梯,採傾斜的方式來運送遊客。就像一個大箱子滾到30層高的頂層,而電梯是懸掛的,所以在上升的過程中會有輕微的晃動。搭乘電梯的位置是在5層,直達頂層約有80米的高度。因此,電梯的速度相對就比較慢些。 歡樂的時光總是在指縫間巧巧的流逝,結束了「萬達茂」的參訪,我們隨即返回市區的友誼宮。晚間是全國記協王冬梅書記和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殿軍共同宴請訪問團一行。 王冬梅書記致詞指出,非常高興在美麗的黑龍江與大家見面,每一次的相聚猶如親人,每一次的交流和溝通都有新的收穫。尤其是成理事長在動完手術後,還能不遠千里的帶隊來黑龍江訪問,相信訪問團在黑龍江會是成功而圓滿的訪問,而且每一位團員都會有收穫滿滿的感覺。由於北京記協還有新聞獎的工作待處理,王書記表示有些遺憾,晚宴後就得返回北京而不能陪訪問團走完全程,祝訪問團一行在往後幾天的行程都順利。 而在晚宴結束後,戚秘書長還不忘為大家安排耹聽一場室內音樂會,我們於7:30來到了哈爾濱猶太總會堂的舊址,欣賞由《哈爾濱師範大學》主樂學院所演奏的小型室內音樂會,演出者分別是:小提琴何藝、雙簧管楊光、大提琴陳萌和鋼琴石丹,共演奏了十數首含括中、西古典和現代的樂曲,令訪問團一行皆陶醉在美麗的樂章中,即至結束返回酒店,能久久不能自已,且半隨著悠美的樂聲安然入夢。 8月22日 星期二(行程:哈爾濱日報、731部隊、哈爾濱啤酒廠) 今天上午,原本安排的行程是參訪《哈爾濱日報》,不過,細心的戚秘書長設想周到,考慮到參訪團一行往往因為行程過於緊湊,總是找不出採購紀念品或是特產的時間。因此,在昨天回酒店途中徵詢過大家的意見後,在今天早晨增加了一項採購的行程;特別為大家安排前往直屬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的黑森綠色食品銷售中心,並且是在正式營業前先行為訪問團一行服務的。這裡銷售的可說都是前天孫副省長曾介紹過的,包括:食用菌、山野菜、蜂產品、堅果、漿果、保健品、糧油、林下北藥等系列產品。在服務人員的介紹下,訪問團一行可說是收穫滿滿,行囊豐沛。而楊青主任也為我介紹了一項特色食品,是經過乾燥處理的香菇脆片,對於曾經遭逢健康創傷的我極有助益。 結束了採購行程,我們繼續驅車前往今日上午表要的參訪行程─《哈爾濱日報》。10:20左右,當我們抵達《哈爾濱日報》時,已見陳民生總編輯暨社內的同仁在門口迎接大家的到訪,隨即進行報社內的參訪,主要有兩大部分,一個是哈報集團目前正在重點實施的文創項目─互聯網+HB鏡界影像產業完整生態鏈,希望改變現有影像產業的營運模式,把影像的相關產品和服務形成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時代」影像產業生態鏈。攝影師透過這個移動網路影像產業互動平台,可以實現與商家的無縫接軌,把影像服務做到私人定製,精準服務;讓攝影愛好者、攝影機構可以將圖片資源價值最大化,所有的收益可在網上的鏡界商城消費,形成一個可持續性的影像產業完整生態鏈,而其中體現這個項目的單位就是「陳南工作室」。 陳南是傳統攝影記者,但如今在新媒體融合方面,作了許多新的嘗試,設立了個人的攝影微信公眾號,並且徵集全世界的攝影愛好者到哈爾濱來舉行活動。 工作室已成立2年,在報社全力支援的情況下,從2015年1個用戶都沒有開始,透過舉辦冠名攝影大賽,PC圖片銀行,App廣告推廣等付費服務的盈利方式,來達成可持續發展的服務類商業模式,目前陳南工作室1年營利已近約人民幣100萬元。陳南表示,目前工作室有6位正式員工,還有大量的工讀生。每個攝影大賽的一等獎金是人民幣5,000至10,000元,總體獎金為3萬元左右;近兩年內所發出的獎金已約有30萬元。陳南強調,這些獎金主要的目的,是要獎勵以鏡頭用心介紹哈爾濱城市之美的攝影師。 接著,我們參訪了「毅騰會客室」(ZAKER),ZAKER是大陸著名的互動分享和個性化定制閱讀平台,而「毅騰會客室」是《哈爾濱新晚報》與ZAKER共同打造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新聞資訊服務平台。由於《哈爾濱日報》集團過去是以紙媒為主,透過「毅騰會客室」的成立,讓哈報集團有了製作短視頻的平台。 「毅騰會客室」集合了《哈爾濱新晚報》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和ZAKER的內容聚合及分發技術,顛覆了傳統新聞生產模式,以使用者體驗為產品核心;以資料分析扎導內容生產,專業呈現價值資訊。也因此,在2017年4月6日正式上線後,至今新增用戶超過40萬,哈爾濱地區使用者總計達120多萬,平均每週做3至4場直播,有時甚至是一天有2場直播。用戶極為活躍,單場直播點閱量最高達12萬次。其中,有1/3的直播是具有商業性。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畢業典禮進行的直播,是屬於學校付費的模式。但是,即便學校不付費,ZAKER也願意去做直播。因為,站在「毅騰會客室」的立場是希望能夠賺到流量和費用,商業模式能直接變現最好;退而求其次,也要先能賺到流量。目前ZAKER是附屬於《新晚報》,有21位工作人員。以ZAKER客戶端來覆蓋25至45歲主力的消費群體,希望在1至2年內就能夠為集團創造價值;而報紙則是以30、40歲以上至70歲的老齡化階層為主。 傳統媒體的優勢是內容的採集與公信力,透過「毅騰會客室」的上線,《哈爾濱日報》集團的全媒體矩陣也完成了初步的架構,報紙、網路、移動端、戶外,傳播管道更豐富立體。同時,在傳播方式上,積極應用文字、圖片、H5、視頻、直播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實現一次採集、多元生成、多端傳播的全媒體呈現。 「毅騰會客室」除了進行戶外直播外,也透過直播App進行室內虛擬直播間的搭建與直播業務。虛擬直播間的功能豐富,但操作非常簡單,節省了傳統直播間更換背景的費用,成本更低、便捷性更高。 結束了新媒體部門的參訪後,陳民生總編輯暨社內重要主管隨即與訪問團一行座談交流。 陳民生總編首先介紹指出,《哈爾濱日報》是1家地方城市媒體,創刊於1945年。到目前為止,哈報集團共有6張報紙、1網,還有雜誌。其中,《哈爾濱日報》是城市機關報;《新晚報》是主體報,屬生活類都市報;《家報》;《新晚社區報》,這是在各社區經營的報紙;《都市資訊報》,這主要是以文摘、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為主;《地產報》,以及創刊1年多的《地鐵報》,因為地鐵是哈爾濱剛剛產生的經濟型態,目前僅運行1條線,到2019年底,就會陸續完成2、3號線。所以,從經濟規模上看,《地鐵報》目前經營規模不夠,每天的客流量僅3、40萬人,必須等2、3號線運行以後,約可有200萬人次的經濟規模。因此,目前是以先佔住陣地為前提。網站是《哈爾濱新聞網》,這是一個比較早的網站,在黑龍江來說有一定的影響力。雜誌是《知識文庫雜誌》,還有一份與北京合作的《新地產》。 陳民生總編同時為訪問團一行介紹了出席座談的社內主管,分別是《新晚報》常務副總編、ZAKER主要負責人張磊,集團辦公室主任田鵬飛,陳南工作室負責人陳南等人。 成嘉玲理事長隨之致詞表示,學會訪問團此行有許多的平面媒體代表,目前所有的媒體在經營上都面臨了許多問題,而尤以平面媒體的經營最是艱困。這也是大家現階段都在努力探討的問題─就是媒體經營的可行模式。只是,至今仍無確切的答案。特別是在新媒體部分,目前的受眾似乎都已被寵壞了;開始採行不收費模式,如今要收費是難上加難。不過,最近看見美國的《紐約時報》似乎已扭轉了此一趨勢,這當然也是拜美國總統川普所賜。 接著陳民生總編輯與訪問團一行座談交流。 ◆剛才參訪時聽了鏡界文化的介紹,也看到直播短視頻的規劃,可以看到《哈報集團》努力往新媒體方向靠攏,且快步前進。目前媒體都在往新媒體轉型,如何建立商業模式是最核心的問題。想請教的是,《哈報集團》在流量變現和內容變現這兩方面有什麼思維?其中,流量當然是可以變現,但流量變現的金額或規模是不足以彌補紙本的缺口。《紐約時報》亦是如此,它數位流量變現的很多;但因為數位廣告的單價低,所以流量變現的金額即便成長很多,但仍不足以彌補報紙這邊的缺口。因此,現在的做法是,一方面流量變現繼續,一方面則要做內容變現。也就是直接用內容去賣錢,而不是用流量換廣告。請問,《哈報集團》在流量變現和內容變現這兩方面有何思維?或是做了什麼準備? 陳民生總編輯:有關流量變現和內容變現這部分,不僅是《哈爾濱日報》,而是我們整個媒體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應該說,目前的流量還沒有做到設想的精準,例如,人群或是市場部分的數據精準。數據是基礎,但目前我們還無法做到。在流量部分,目前主要是人群的流量,也就是用戶規模,希望能儘量做大,然後把它變現成廣告,這是一個模式。第2種是變現成進廣告的方式,這兩方面是《哈報集團》比較努力的方向。特別是ZAKER哈爾濱上線之後,使得變現的方式多了一些。但是的確在內容變現方面沒有新方式,還是2次販賣廣告。仔細想來,還確實沒有更多突破性的進展。 ◆是否有進行數據的蒐集?未來可利用大數據的部分。 陳民生總編輯: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數據的蒐集。目前,集團的每一個媒體,甚至是在做每一個活動的時候;尤其是近兩年,我們的要求特別高,第1個要求一定是數據。而數據分析的技術在目前來說已不是什麼難題,重點是在數據不夠規模。我們的研究是,數據必須要有一定的量,這也是目前很多媒體在探討轉型模式時候所面臨的問題,主要就是數據的規模不夠。那麼,到底要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才符合所謂的海量數據呢?我們雖然無法做到,但是能夠做下一層。我們的觀點是,大數據環境下,或是大數據技術支撐下,我們如何做大數據下的「小數據」。例如ZAKER上線有這麼多的用戶,它的數據是很即時、精準的,基本上先從這些開始,一點點做起。這裡所持的思維方式是「看近不看遠,看長不看短」,我們現在是什麼都要做,什麼都要看。 ◆就集團而言,每個單位都有不同的數據,其實是可以共用這些數據的。即使數量不多,但重要的是,要如何把這些數據加以彙總,然後能夠共用? 陳民生總編輯:數據匯總共用已做了好多年。除了ZAKER上線,加上幾張報紙和網站的用戶,我們現在新提出「2媒1端」,包括ZAKER上線。原先我們每天的用戶30多萬,現在則是近百萬用戶。其中包括廣告用戶,發行用戶等等。 ◆或許可參酌韓星培養粉絲的做法,要維繫粉絲。 陳民生總編輯:維護粉絲其實也需要極大的成本。但是,如果能留下粉絲,那是我們再創造價值的基礎。 ◆接著這個方向要請問的是,在大數據規模不夠的情況下,要如何做好小數據?也就是分眾的概念,去瓜分你的小分眾。請問在這方面有什麼想法? 陳民生總編輯:應該說,做分眾,做垂直是《哈報集團》這兩年加大力度努力的方向。例如,陳南工作室,當初就是要通過他來做分眾,或者稱準精準,就不是很精準。這裡所謂的精準,很明確,是指影友。但不精準的是,都含括在影友裡面,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都是精準。 陳南工作室還算不錯,大部分的投入是由集團支撐,目前是有盈利的,只是盈利規模很小。目前,黑龍江粉絲數最高的媒體,如微信新媒體,是屬於新聞業態,排名130多名;但陳南工作室今年前半年排名全國第3。這樣一個新媒體,上半年即盈利近人民幣100萬元。當然,這裡面有許多成本無法細算,什麼是「支持」,這就叫做支持。 另外,紙媒部分《新晚報》的微信,這個新媒體在東北排名第1,全國排行榜也在第10左右,它有70多萬的粉絲。目前,它在下午嘗試加做「到哪吃飯」,針對上班族,也有6、7萬的粉絲數。這是不分年齡階層的,只要是下班不願做飯的都會加入。 ◆請問《哈報集團》是社長制?總編制?抑或是雙軌制?另外,剛才提到集團有6報1網1雜誌,想請問的是這些媒體的營收情況?陳民生總編輯:在大陸的體制內,應該說是社長負責制,只是有的叫社長,有的叫總裁或董事長,但無論稱呼為何,肯定是「社長負責制」,社長同時為黨委書記。 其次,談到6報1刊誰養誰的問題,就《哈報集團》來說,《新晚報》從創刊開始就是盈利單位。最好的時候,財源收入可達人民幣4.12或4.13億元,這是集團盈利的主體單位,大部分的廣告和財源收益都是在《新晚報》。但若是個別精算,《哈爾濱日報》亦是盈利的,其餘是微利狀態。目前,報紙尚能生存,只是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已不可逆。因此,市場如此,經過努力若仍不行,就會考慮放棄了。至於雜誌的部分,則是以合作為主。 ◆這在台灣其實也面臨相同的情況,以學校為例,原本也有報紙,基於紙媒經營困難,所以改為網路報。另外,雜誌亦是微利的情況,針對小眾,能生存就繼續讓它生存下去。 ◆剛才看了一圈,《聯合報》也是以傳統報紙為主的傳媒,目前也是努力朝數位化方向去發展。所以,看了陳南工作室和ZAKER類似新媒體的操作,《聯合報》其實也在做這件事。看到《哈報集團》做的還蠻到位的,心裡有點感慨與大家分享。 從傳統報業出發,我們的困難和能力的問題,是我們有能力、也很習慣經營「內容」,但是卻不熟悉,也不習慣經營「受眾」。因為,過去做報紙,我們是「守門人」,所以選擇我們以為有益於大眾的內容和資訊給受眾,但卻不太去關心「用戶」的感覺或是需求。因此,這個是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經營用戶上,我們必須要重新去學習。誠如剛才陳總所說的,那個數據要如何去解讀,而這個數據從何而來。其中一個關鍵是,我們過去所謂受眾的資訊,其實是一個流量的概念。但是,它並不精準,它不一定是我們真的要精準經營的部分。因此,我們在從經營內容要轉換到經營用戶這件事,最大的關鍵是,我們要重新去看待TA是誰? 其次,我們還有一個「迷思」,我們是大眾媒體,面對的是大眾,所以經營的是比較不精準的內容。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日報》是有精準的TA。所以,專業性報紙在轉型的時候,相對來說,它們的盈利和營收會比綜合性報紙來得好一些。因為,它們在分眾的經營上,遠比綜合性報紙要強。對綜合性報紙而言,在轉型的過程中會面臨比較大困難的是,要如何精準的找到那些分眾。這個分眾是相對於過去的發行量,例如,100萬到50萬,30萬到10萬,我們要看的是大數,而7萬實在是太小了。 而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我們的體驗是:一、傳統報紙的商業模式已被顛覆。過去傳統報人的商業模式是,創造流量,用流量換廣告。其實,傳統報紙經營新媒體某種程度也是這樣的概念。可是,這樣的心態似乎是不恰當的。不論是傳統媒體或是轉型到新媒體,或是用舊媒體去扶植新媒體,在商業模式這件事上,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過去商業價值集中化,大而量的收入已不存在。現在可能是多樣化、分散式的,在不同的受眾間或是不同平台間去創造盈利。它可能集多元、多數而為大眾,因為我們已經不可能找到相對過去傳統媒體裡大量而精準的營收來全部取代在新媒體的經營。二、是整個量體上的不同,所以可能必須要有很多的受眾。因此,ZAKER是非常看好的。而陳南工作室,也已是針對非常精準的一群,尤其是內容的部分,過去一定是要內部團隊製作的內容才是內容。可是,這在新媒體時代是不一樣的,所以,陳南工作室已經把很多外部的資源引進來。因此,內外部的整合、加乘,創造更精準的一群TA,然後在這裡面加大力度,去創造能量,或是產生共通的價值,然後有sponsor、content,從這裡面我們才能真的賺到所謂的「內容變現」。因為,如果只是要單純的內容變現賣給受眾,現在也已不可能的事情。三、是對我們最折磨的事,就是媒體定位的顛覆。在新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希望有越多的眼球、越多的流量越好。可是,很多的流量喜歡的就是「羶腥色」,會有很多的底線會去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