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迷因
已找到 1 則相關結果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迷因哏圖成為了現在社群上的新現象,但很多人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網路聲量全國第四名的文化廣告系便針對「面對迷因,你是哪種人?」這個有趣的現象,做了一個線上活動與調查,並建構了畢業展的主軸「解迷因」(MEMEsight)。活動開始的最初一個小時,就有接近150人參與並在自己臉書頭像上更換特效框。調查结果發現「看迷因」占46%的高比例,推測選擇此類的民眾對於迷因仍舊定義為娛樂面向,不需太過認真。 根據測驗結果顯示,有28%參與活動的師生都屬於「解迷因」,推測選擇此類的族群大多擁有探析的能力,習慣透過網路社群蒐集時事的資訊,了解迷因背後形成的原因;反之「傳迷因」占百分之16%的高比例,推測大眾對於與自身想法相符的資訊容易產生共鳴,進而分享傳播。「創迷因」只拿到了百分之10%,推測大眾利用創作去抒發面對疫情時事的看法,其回饋讓創作者對自身的想法也更加肯定,形成一股循環。 第33屆廣告系畢業展活動設計者曾玟瑜表示,本次的活動以疫情爆紅的迷因圖為媒介,分別歸納出4種不同類型的迷因人。「傳迷因之人」為大部分民眾的類型,以社群平台作為分享的主要媒介;「看迷因之人」,純屬擁有看過即可的心態;「創迷因之人」為最稀少的類型,會在看完迷因後自行創作,想法較為豐富且具有創造力;「解迷因之人」則為本次畢業展之主軸,期望在發展廣泛、不受拘束的網路資訊中,學會保持探究真理的心態,並在此過程中透過迷因解開你我之間的愁悶。 曾玟瑜又指出本次解析迷因之人活動,是聚焦在明年畢業展之下所發想的,透過文化廣告系師生之間的化學作用,創作出此次畢業展主軸「解迷因」(MEMEsight)。文化廣告系再次以大膽的作風,首次嘗試以雙重概念增添畢業展的豐富度,並精準掌握行銷脈動以「解迷因」為題。 文化廣告系主任鈕則勳表示,以「解迷因」作為明年的畢業展主軸有三個意義。首先,迷因是現今網路上最夯的現象,身為未來的廣告人,對於當下的時潮脈絡進行關心及研究,是必須的。其次,很多人看迷因及傳迷因,但是大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廣告系同學就想從「解」的概念出發,想解構迷因的構成原因,解讀它廣為流傳的現象,同時解釋網友對迷因的看法。最後,希望藉釐清這些細節脈絡,網友日後看到這些迷因哏圖也能夠會有更多元的思考。 活動開始兩個小時就突破300名網友參與,凸顯出此次畢業展主軸「解迷因」的重要性。努力走在行銷廣告研究第一線的文化廣告系也期望透過未來一系列線上線下的活動帶起大眾針對迷因能有更多面向的思考。文化廣告系第33屆畢業展預計將在明年三月初、四月底舉辦,並以創新的行銷手法與概念,帶給大家不同凡響的畢業展,請大家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