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輪迴
已找到 14 則相關結果
在欲界的忉利天修行一天,等於人間的一百年; 所以禪定的時候,要與天地、宇宙融為一體, 才能超越地球時空,進入比「人」更高的法界; 比方在忉利天禪定一小時,等於在人間禪定五年。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修行,要如何走上聖位,讓靈性不再繼續輪迴?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從「人」開始修行,讓靈性往上提升到六凡最高的「天」以後,還要再繼續往上修到「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修行要這樣修,才是正確的方向;而不是只有唸佛、誦經、或是毫無目標的坐在那裡打坐、練氣而已。 這種「讓靈性層次從人提升到天、聲聞、緣覺、菩薩、佛」的修行方式,與「心」的變化有很密切的關係,所以佛法其實就是心法。 解脫靈性 離相修行 如果一個修行人,不懂得改變自己的心,只是一味的在意識上打轉,執著於經文的字義,或追求表相的守戒,是不可能進入靈性層次的,更不用說要達到「解脫輪迴」的修行目的了。 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先要瞭解,人的構造包括了「身、心、靈性」三個部份。「身」是指物質體的色身;「心」是指精神體的思維、思想、觀念以及各方面的學識和經驗等等;至於「靈性」,則是指佛的智慧。所以,修行就是讓我們從有相的「人」的意識,進入無為的「靈性」世界。 當我們在母胎中,開始形成頭腦時,最初始的一層,就是原生意識,這是我們過去累世以來的所有記憶,一般稱為潛意識,佛家則稱為末那識。在這個原生意識裡,有功德,也有業力,我們修行就是要把這些過去世的記憶,全部都清淨以後,才能進入第八意識-光明的阿賴耶識。 由此可知,修行必須從「有相」進入「無相」。但現在一般的修行,都只停留在有相界,用人的意識來修行,所以一定要提升到無相的修行,也就是離相修行。 什麼是離相修行?簡單的說,就是離開意識。譬如基督教講天堂和地獄,一個人如果自殺或殺人,就會下地獄。佛家也說謗佛、謗法或是毀謗傳法師父者,會下地獄。可是一般人好像都不覺得其中的嚴重性,因為他們不知道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天堂的時空和地獄是截然不同的;天堂的一分鐘,大約是人間的一百年;而人間的一天,卻相當於地獄的一千年。所以一個人如果所犯的罪業,在人間要受一年的牢獄,換算成地獄的時空,就是他的靈性要承受千百億萬年的痛苦,這是多麼可怕啊! 超越時空 一日百年 同樣的,天界和聖界的時空,也和人間相差甚遠。比方說,在欲界的忉利天修行一天,等於是人間的一百年;在兜率天修行一天,等於是人間的四百年。所以,如果我們禪定的時候,可以與天地、宇宙融為一體,超越地球的時空,進入比「人」更高的層次,比方在忉利天禪定一小時,就等於在人間禪定了五年。 所以,修行不能以地球時空來修行。什麼是地球時空的修行?就是用「人」的意識來修行,像是唸佛、持咒、誦經、拜佛、研究佛學、或是數息、練呼吸、氣功等等。 當然,修行要超越三界(所謂的三大阿僧祗劫),並不是那麼容易;首先要從「欲界」開始。 欲界在人間和天界之間;而我們身為人,都會有慾望,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有我執和法執,所以佛家教我們要守戒律,要修清淨,不能犯「貪嗔癡慢疑」、「殺盜淫妄酒」十戒,另外還要勤作善業、造功德,然後才能夠超越「欲界」,進入「色界」。 色界就是六凡最高的天界;從這裡再繼續往上修,就進入「無色界」,也就是聲聞、緣覺,這是羅漢的境界,已進入聖位,不需再輪迴。然後再往上修十地菩薩,最後成就佛陀。 當修行進入無色界以後,才到達般若波羅蜜多的世界,也就是光明、智慧的世界。此時你會發現,自性就在這個無障礙的空間裡,所有的身心都是當下清淨,而且自由自在。你會感受到這種境界的美好,也會真正體會出,修行是多麼重要。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不能清淨,甚至還造惡業,就會從「人」下生到「阿修羅」或三惡趣-畜生、餓鬼和地獄。在這些比「人」還低的法界裡,只有災難,沒有福報;所以修行非常重要,一定要讓靈性往上提升,而不要往下墮落。 由此可知,修行不能停留在研究佛學的階段,那是意識修行,是有為、有相的修行,不但不能成就,連欲界都無法超越。所以一定要從有為法突破到無為法;要依照佛所開示的「戒、定、慧、解脫」來修行;從有色有相的意識,進入禪定,然後生出智慧,一一突破,一一解脫,才能進入到清淨、智慧的光明世界,最後到達最高的真如實相境界。修行一定要這樣修,才是真正的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何謂十法界 佛教把整個宇宙分成十個法界,由下而上的層次分別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者稱為六凡或六道,是落入輪迴的眾生法界,越往下,災難和痛苦就越多。後四者稱為四聖,是不再輪迴的聖者法界,越往上,福報越大,是充滿光明的世界。 ◎誰決定輪迴的去處 十法界與「因果輪迴」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一個人在世時,懂得累積善因,當然可以往生到「善」的法界享福報;但如果是造了惡業,就會到比「人」還低的法界去受苦;如果是修行正法,成就四聖,就不必再輪迴。 佛教說的輪迴,是指死後往生到十法界的六凡。基督教說人死後會有審判,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其實不管是輪迴,還是審判,都是由自己這一生加上過去世所累積的善惡意識來決定。 ◎如何免墮輪迴 佛陀創造十法界的目的,是讓眾生自己去物以類聚,你的靈性屬於哪一類的境界,自然就會到那個法界去。所以不論耶穌或佛陀,都告誡世人要藉修行來提升靈性,不要讓靈性墮落。 在十法界裡,「人」正位於中央,如果懂得修行,靈性就往上提升,否則很容易向下沉淪,由此可知修行對提升靈性的重要。在有生之年,如果不懂得作靈性修行,那是非常遺憾的一生。
宇宙十法界,與因果、輪迴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常積善因,可以往生到「善」的境界享福;如果造作惡業,就會去「人」以下的法界受苦;如果修行正法,成就四聖,則不再受輪迴之苦。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人,是由肉體和靈性所組成,當我們往生的時候,所有生理現象都會停止,只剩下靈性,一般俗稱為靈魂。 為什麼把靈性稱為靈魂?其實靈性是不生不滅的,不像肉體會死亡,而且它本來是一個靈光體,就像虛空中的太陽一樣,自己會發光。但因靈性有了色身以後,所有色身所造作的諸業,都會變成潛意識,包覆在靈性之外,障蔽原有的光芒,變成黑漆漆的靈魂。 如此黑暗的靈魂,當然無法回到佛的光明世界,只能在六道中輪迴,這就是佛家說的「因果未盡」。所以,當壽命享盡以後,這個不生不滅的靈性要往生何處,實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佛把整個宇宙分成十個法界,由下而上的層次分別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者稱為六凡或六道,是落入輪迴的眾生法界;後四者稱為四聖,是不再輪迴的聖者法界。 解脫四相 離苦得樂入聖位 這十個法界,與因果、輪迴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在世時,常積善因,就可以往生到「善」的境界;如果造了惡業,就會去比「人」還低的法界受苦;如果是修行正法,成就四聖,當然就不必再受輪迴之苦。 今天我們投胎為「人」,「人」在十法界中,正居中間,就像是個轉輪台,我們未來是要往上提升,還是往下墮落,完全決定於這一生。如果要向上,就要開始修行,因為每個人都有業障和靈障,必須藉由修行的功德,才能讓靈性得到清淨而提升。當修到「天」時,福報就比較大了。若再更往上升,可以到「聲聞」、「緣覺」,這是羅漢的法界,已經入於聖位,不會再輪迴。 什麼是「聲聞」?我們修行以後,知道自己在過去生中都過得很苦,所以要找出苦的原因,那就是來自於「貪瞋癡慢疑」,也就是「四相」。 四相是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著相」。什麼是我相?就是凡事都以「我」為主,只求自己的利益。人相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習性,比方要吃好的、穿好的、做事輕鬆的,尤其是對權利、慾望、財物、愛情…的需求,都比其他眾生強烈,所以會去設計、侵害他人。 眾生相就是弱肉強食,弱勢者會受到強勢者的欺凌,甚至會被吞滅,現在的社會就是如此。至於壽者相,則是對死亡的恐懼,尤其生大病時,會特別害怕。或者像親友往生,睡在棺材裡,很多人連去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這也是壽者相。 由此可知,人生的痛苦都是從慾望而來,若想解脫慾望,就要不住四相。我們把這些痛苦之因集中以後,要設法消滅,如何消滅?就是要修行;這就是「苦集滅道」。修行「苦集滅道」,斷滅四相,可以到「聲聞」。 從「聲聞」再往上,就到「緣覺」。什麼是「緣覺」?就是一個人除了「苦集滅道」之外,還能開悟我們這一生,不管升官、發財,還是追求其他慾望,到最後都是一場「空」。 所以「緣覺」就是對我們今生為人的目的有所開悟,懂得人是為修行而來,也許我們都在過去生中修行過,所以今生才會再來人間修行,而且要成就,這樣的人叫做「再來人」。 從「緣覺」再往上,就到「菩薩」。修菩薩要行六度波羅蜜,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些都是菩薩行者的修行功課。 最後到最高境界,就是「佛」。佛要怎麼修?要做到萬德莊嚴,要具足無相布施功德,而且要真修實證,才能見證到佛的世界。 人心墮落 心靈黑暗多災難 至於「人」以下的「阿修羅」,那是一個打殺的世界,人間也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在這個法界裡,即使你不跟別人打架,別人也會來打你,因為它就是個打殺的法界。還有像乩童起乩時,好像胡亂在抓什麼似的,大都是阿修羅的眾生。 比「阿修羅」更低的是「畜生」,畜生界是沒有倫理的,所以會亂倫,而且一天到晚只想要「吃」,無所事事;這不是和現在的社會很像嗎?如果再不修行,不提升靈性,只怕會更墮落到「餓鬼」,那是沒有食物吃的法界,尤其現在失業率那麼高,人心又黑暗,如果有一天變成像非洲鬧飢荒一樣,就真的落入餓鬼界了。 最低的「地獄」更悽慘,一旦落入地獄道,就是摩門教說的「世界末日到了」,也就是世界要滅亡了。為什麼會滅亡?因為在餓鬼界時,大家都沒得吃,只好去搶;而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會想去占領對方,最後發生核子戰爭,造成人類毁滅。我們不希望看到人類如此墮落,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修行,才能提升靈性。 因此,修行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眾生;所以人人都應該修行,讓人心得到清淨,讓靈性恢復本有的光芒,讓人人都回到佛國,不再受輪迴之苦。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為什麼研究佛法的人很多,修行成就的人卻很少?人之所以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什麼? 答:一般的知識,可以經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或自己的經驗而獲得,但我們應該要更進一步地「轉識成智」,把知識變成智慧,否則空有一堆知識,反而會成為修行的障礙,尤其是對經典研究很透徹的人,更是如此。 為什麼呢?照理說,經典研究得愈透徹,應該愈是理事圓融、通達真理才對;但往往在紙上研究後,自己反倒沒有機會去實證這些所知是不是真理,所以不能成佛。 另一個不能成佛的原因,是世尊開示的「眾生皆有佛性,只因我執與法執太重,所以不能成佛」;因為過於執著相法,所以不能修到最究竟。 有些人修行,是法師怎麼傳,他就怎麼學。如果法師的造詣很深,也證到了某個果位或境界,那麼領受者也能跟法師一樣,到達某個境界;但如果法師還沒到達那個境界,領受者就很難了解佛法的真正內涵,因此成佛的人很少,甚至有些人對一世成佛都抱持懷疑的態度。 修行最重要的目的是成佛,也就是修行到最究竟,這不是偏見、斷見。如果認為這是偏見、斷見,表示我執太深。我就是我相,是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一;四相不滅,不能成佛。 因為四相是三界之物,會在我們往生時,自然地輸入潛意識,包覆在靈性之上,形成阻礙,也就是業障,因此不能超生,而入輪迴。這些業障要靠自己真心地感恩與懺悔來消弭,若懂得感恩與懺悔,就表示開悟了;如果沒有,表示還被業綁著。存在潛在意識裡的就是業,就是障礙,是三界之物。 所以要成佛,先要有信心,其次要得到成佛的方法,以及證道上師的指導,就可以成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問:我在禪修會館上課、禪定,都覺得身心非常舒暢,有時還會看到光,甚至看到佛菩薩;請問這是禪定過程的現象嗎? 答:所有禪修會館都經過師父開光,擁有大磁場能量,所以在這裡禪定,會有很大的感應。因為這個大磁場能量可以清除大腦妄念,讓人很快入定,進入智慧層次,所以有些人會因此在禪定中看到一些「相」,但不論看到什麼,都不要管它,繼續深定下去。 為什麼會看到這些相?因為一般人都是在意識層次活動,不管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還是身體感受到的世界,都很有限;但如果藉由禪定,進入智慧層次,視覺會變得更開闊,會看到物質世界看不到、聽不到、感受不到的另一個精神世界。 人的身體分成三個部分:頭部是「天」,腹部以下是「地」,胸腔是「人」;所謂打通任督二脈,就是讓「天地人」三者相通。任督二脈交會於大小腦交接處,一般人這裡都被一層油脂覆蓋,無法相通。人類的感官能力之所以受限,就是因為大小腦不通,如果能打通任督二脈,讓大小腦相互通達,就可以提升感官功能,顯現另一種能力。 因此,不論在禪定中看到、聽到或感覺到什麼,都不要管它,繼續深定下去,有時甚至還會在定中看到過去世的自己,這表示我們除了現有的身體之外,還有一個真正的自己。身體的「我」只是肉體,另外還有意識型態的「我」及超意識型態的「我」存在。 超意識型態的「我」,通常會出現在睡夢中,這個「我」是不生不滅的,佛教所說的「輪迴」,指的就是這個超意識型態的「我」。如何讓這個真正的「我」超生、不再輪迴?就是要提升「真我」的層次。因為「真我」的層次愈高,人間那個「肉體的我」福報就愈大,反之,就會有很多的災難與不幸。 至於禪定時所看到的光,是確實存在的,大自然也有很多肉眼看不見的光,可以透過照相機拍到;佛經中也說「無量壽無量光」、「佛光普照」,但目前科學還無法證實。 因此在禪定時,不管看到什麼現象,都不要害怕,這是一種超越的現象,要用超越的精神去超越它。或許有人認為這是「神通」,便執著於此,結果讓自己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無法再往前超越,那就太可惜了。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問:人,為何會投胎人間?生而為人,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人的身體是怎麼來的?是因「因緣」而來;有因緣,就有因果關係,先有父母的陽性與陰性關係,才有自己的靈體附在上面,這個靈體帶著「魂」,也就是前一世及所有過去世所累積的神識,這些神識附在靈體上,就是俗稱的靈魂。 靈魂投胎以後,就在母體結成胎,並在裡面成長,他除了有生理現象,還有神識。就這樣,從「無始、無明、名色」慢慢長大以後,有了五官,加上原來的神識,「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就完成了,最後「色、受、想、行、識」五蘊形成,便呱呱落地。 每個人生活在人間,都離不開五蘊的活動,在往生前,應該要將所有的責任盡除;但很多人心裡所想的,並沒有得到圓滿,「受、想、行、識」沒有空掉,以致讓這些神識又附在靈體上,愈附愈多,最後隨著自己神識的輕重,而投胎到不同的法界,變成沒完沒了的輪迴,這就是所謂的六道輪迴。 其實,每個眾生都有佛性,都是一個發光的光明體,可是因為受到這些神識的影響,遮住了自己的靈光,才會一直生生世世地生老病死、輪迴不已。人生的目的,就是要透過修行的淬煉,了斷生死輪迴的因緣,最後回到天國、佛國。 如果這個任務未完成,就要不停地輪迴,沒有止境,直到有一世,徹底地大澈大悟,並精進修行,才能重回靈性的家園──天國、佛國。所以生命的意義,就是要透過修行,讓靈性大放光明,重新回到上帝、佛母的懷抱。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修行一定要出家嗎?在家居士可不可以修行成就? 答:修行人可分為出家眾和在家居士,前者是指比丘和比丘尼,後者是一般帶髮的修行人,兩者都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們最大的差別,就是出家眾在僧團修行,有很好的修行環境,不過,因為僧團屬於團體共修,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制度下,共同生活、工作與修行,沒有個人自由意志,所以不如在家居士來得自由自在。這是僧團修行的缺點。 如果這些輔導出家眾的上師或師父們,可以讓他們在做完早晚課後,也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能夠自由地修行或禪定,甚至可以自由請教這些大師們修行問題,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更順利地圓滿成就佛菩薩的願力。這是出家眾比在家居士要方便修行的地方。 至於帶髮修行的在家居士,平時除了要負擔家庭責任,還有社會責任,要在社會上工作,貢獻一己之長,所以只能利用閒暇時間修行,不像比丘、比丘尼可以全心修行。這是在家居士不如出家眾的地方。 但是在家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安排修行時間,比方什麼時候禪定、什麼時候看經典、什麼時候參禪等;與出家眾相比,在家居士是比較自由和自在的,所以各有千秋。 然而,不管在家或出家,都一樣可以修行,一樣可以成就,不必擔心自己是在家居士,就不會成就。 因為出家真正的意義,是「心」出家,不是「身」出家。如果一個出家眾,雖然色身出家了,心卻沒有出家,依然貪瞋癡慢疑具足,那也是很難成就的。反之,如果一個在家居士,雖然外相上沒有出家,但他的心非常清淨,那就是「心」出家,當然可以成就。 所謂出家,是出離人間世俗的、三界之家,也就是一心一意要讓靈性從千百億萬劫的流轉輪迴中得到解脫,所以不管出家或在家,都一樣可以修行成就。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師父以前的弘法道場都命名為「妙天喜樂世界」,這個因緣是根據佛典來的。當年,佛陀的弟子請示佛陀:「我們是因什麼因緣、什麼法力,而普生佛國?又因什麼因緣、什麼力量,才能普生佛國?」佛陀說:「你要學不動如來。不動如來修行時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莊嚴偉大的佛陀。因為不動如來發心要成就佛陀(就是一心大圓覺),所以不動如來在修行的時候、在禪定的時候、在修般若的時候,心都住位在佛國淨土,祂就是因這個力量得生妙喜世界──妙天喜樂世界,成就了不動如來。」 從這段對話可知,修行的目的是要效法一切佛菩薩的成就和慈悲心,只要發了這樣的心,也許哪天一頓覺,就成佛了。 苦行不能成就 智慧才可解脫 釋迦牟尼佛因為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非常痛苦,就想著:「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超越、解脫這些苦,可以到一個很美妙、很喜樂的淨土?或是可以在人間過得很快樂,老病時能得到照顧,死時能共乘法船到極樂世界?」 就這樣,佛陀花了6年去拜訪仙人,以及當時在婆羅門教中,修行比較高的人,但都覺得他們的方法不究竟。而這6年的苦行,讓佛只剩下皮包骨,於是祂很感慨地說,「原來修苦行並不能成就、解脫。佛就是要智慧,要圓滿的智慧,但一般眾生沒有超越的智慧,沒有圓滿的智慧,所以每天生活在浮游痛苦中。」 祂還發現痛苦的原因是「貪瞋癡」三毒,不能解脫的原因是我執法執太深、業障太重。 一切眾生(包括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都會生老病死,以人為例,一個人從出生後開始成長,再慢慢步入老年,其中的生理變化、心理變化、種種喜怒哀樂的變化,一直到最後軀體滅亡,都離不開這些自然的變化法則。 人是有智慧的,在眾生當中,人類在地球上要怎麼做,才能產生領導作用,創造出一個很美好的世界?這要靠人類的智慧和努力。 但由於生活競爭,人們有時會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要,比方很多有錢人也會有痛苦,因為他除了擁有物質享受,在生活工作上也會遭遇困難,也會有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只要是人,就有煩惱和痛苦,至於要如何解除,必須靠智慧。所以修行的人、有慧根的人,就知道該如何讓自己過得快活。 每個人的智慧都一樣,上天留給人類的智慧都是一樣的,但智慧潛伏在裡面,要去參,才能顯露出來。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把智慧啟發出來。 慾望追求無盡 理想造福人類 一般人修行沒有明顯的目的,就是唸佛號,希望佛菩薩能度我們到極樂世界。但有些人唸佛,是想讓事業做得更大,賺更多的錢。其實修行人從身體來說,如果不加以留意,就會隨著時間空間、隨著每天的生活工作而消耗,又不知該如何補充、保養,於是這個有限生命的身體,就會在短短幾十年間很快地衰老,最後死亡。 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人生不是只為了生活,或是能夠做大官、有名氣而已,應該要利用這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去追求被一般人忽略的東西,那是什麼?就是我們本來的自己。 我們除了身體以外,還有意識,因為有意識的存在,才有「我」的存在,才有慾望。而慾望是無止盡的,為了追求慾望,讓我們的身心日漸耗盡。也許有人覺得,人生如果沒有慾望,活在世上有什麼意思? 慾望和理想不一樣,慾望是我們五官對外界的感觸,或因我們的所見所聞而產生的,我們會設法去滿足它。但理想不是慾望,是我們有正確的人生觀,是我從出生以後,父母養我、師長育我,讓我能長大成人、做事業,那麼以我個人的力量,能回饋社會、回饋人類多少?能造福眾生多少?能貢獻的慈悲心有多少?這是理想。 理想大都出於慈悲心,一個有理想的人,不管身在世界任何角落,也不管身分地位的高低,都會非常受人歡迎,因為他有一顆很慈悲、很了不起的愛心,這顆心能感化很多人,用這樣的心可以做好很多事。 所以,人生的價值是完成理想,而不是追求慾望。我們這一生應該要好好利用在世的時候,對後代子孫及所有生態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應該要做的事。 找到內在本尊 永生喜樂淨土 有些人每天忙碌地工作,花的時間比別人多,做的也比別人多,可是賺的卻比別人少,為什麼?這是有原因的。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說生死無法由我們控制,小富小貴可以靠自己努力,但大富大貴就要靠天命。天是大自然的客觀環境,這種富貴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力量,是大自然的智慧創造出來的。 當我們的心靈很接近意識時,裡面那個心靈的我,就會有一種靈感告訴外面那個意識的我,裡面還有一個心靈的我存在。 裡面的我是智慧的,是如如不動的;外面的我是無明的,因為接觸很多外界的感受,而惹了很多苦惱回來,雖然它也會去求很多知識,讓我們圓滿世法,但不要忘了,在求知識之餘,不要忽略內在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能。我們不但身體要吃飯,更要懂得為自己的心靈籌備資糧,這個資糧就是智慧。 佛教創教的目的,是告訴我們不要被色身所騙,外面的色身只煩惱幾十年,內在的靈性才是永生不滅的,所以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像十字架平躺在地上,要把它扶正起來,這要靠智慧。 對外界一切形象和影像的變化,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察覺到,但對深入進去的層次就察覺不出。在宇宙中,人的身體和星球一樣,雖然星球比我們大,地球比我們大,但在整個宇宙體的結構上,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人的生命和這些星球都一樣,都是一個生命體,所以整個宇宙的變化,和我們身體生命的變化,都只是一個生命線,生生滅滅,這就是輪迴。 因此,要如何擺脫輪迴,永生在一個喜樂的淨土,要靠另外一種能力的實現,這種能力是自己的,不是外面的,所以要先找到自己的自性,自性通達佛性,也就是通達「找到自己的本尊、本來的自己」這條光明大道。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先要了解,人為什麼要修行、修行有什麼好處、不修行又會如何、什麼是真正的修行、什麼是印心佛法和印心禪法、什麼是佛教、什麼是禪、什麼又是修禪;諸如這些問題,都要先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在修行路上掌握一定的方向。 當然,在了解這些問題之前,先要認識自己。一般人對自己的了解,不外乎是外在的長相,其實我們除了外表的自己,還有一個內心世界的自己,那才是真正的自己,也就是靈性,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祂,但是修行不能忽略靈性。 靈性又稱為自性或佛性,祂從無始劫以來,一直不停地流轉,希望有一天能夠進入聖位。 眾生共一心 聖靈是心王 雖然我們都認識外表的自己,卻不了解內在的自己,所以很多人遇到挫折、困難或失敗時,就會六神無主。所謂六神,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如果心亂了,就會對外在的所見所聞產生偏差,所以「讓心安定」很重要,「心」是五官六意的共主,是身體的心王。 我們對於自己的內心世界要很清楚,才知道自己在待人處事上有沒有偏差。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有因果關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善果,沒有人會喜歡惡果;所以,既然想得善果,就要造善因,否則造了惡因,當然會得惡果,這是一定的道理。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了解內心世界,就可以抓住自己的心。修行一定要能掌握自己的心,心如果偏差了,就會產生煩惱。比方對某人不滿意,看到他就生氣,或是覺得嫉妒、懷恨在心,這種瞋心就是心偏差了,會讓自己不愉快,甚至影響健康。所以要經常注意自己的心。 除了身體的我和內心的我,另外還有一個靈性的我,這是真正的自己。雖然「身、心、靈性」都同樣重要,但在修行上,靈性是最重要的,因為修行的目的,是讓靈性不再輪迴於地球的世界。 什麼是地球的世界?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所謂的六道輪迴,或稱六凡。一個人如果不修行,將來往生就會在這六凡世界輪迴;但如果修行了,甚至能夠見性、成就,就可以到菩薩、佛的世界,所以修行非常重要。 修行可以決定我們來到人間的價值,因為一個人縱使家財萬貫,或是名利地位多麼崇高、愛情多麼甜蜜,到最後都是一場空,這就是人生,也是《金剛經》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來到人間的真正目的,是透過修行,讓靈性不再輪迴,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 佛傳印心法 莊嚴眾心性 所以兩千五百多年前,世尊來到人間修行成佛,就是讓我們也遵照祂的修行方法,和祂一樣成就佛陀;這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修行,從出世間來說,是讓靈性進入聖位,可以到天堂、到佛國。因為靈性是永生不滅的,人即使再痛苦,也不過幾十年、一百年,但靈性是千百億萬年都不生不滅,所以一般人只知道滿足色身,一直爭取更多的名利、地位和愛情,卻不了解靈性渴求的是解脫輪迴,因此說「人生都是顛倒夢想」,而修行就是要把這個顛倒的人生重新翻正。 修行要修正法;什麼是正法?就是可以讓人見性成就的法門。如果能夠修行正法,就可以明心、見性、成佛。如何明心、見性、成佛?就是遵照佛所示現的的方法來修行。 當年,佛經過六年的艱辛修行,然後才成就,不像我們坐在很舒適的坐墊上禪定,祂都在野外或森林裡禪定;也不像我們吃得好、吃得飽、穿得暖,祂一天只吃ㄧ粒米;佛是用這種自我折磨的方式來修行。 後來,他發現這種方法不能成就,必須要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靈性而來。如何從靈性生出智慧?就是要禪定。 所以很多修行人不重視禪定,是不對的。世尊告訴我們,修行除了持戒、守戒以外,還要禪定,才能從定中產生智慧,讓靈性解脫輪迴;也就是要「戒、定、慧、解脫」,這是世尊傳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世尊從修行中了解,靈性如果不能超越輪迴,就會不斷地流轉於六凡。如何才能讓靈性解脫,得到自由自在?佛在禪定中見證了八正道(或稱八聖道),讓靈性可以進入聖位,證得聲聞,不再輪迴。 另外是修十二因緣,因開悟而證得緣覺果位,也可以讓靈性進入聖位,不再輪迴,一般稱為羅漢,但並不究竟。 我們修行,要成就菩薩、成就佛,所以要修六度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但很多修行人都只注重看經、誦經和唸佛,不修禪定,這樣的修行沒有做到六度波羅蜜。 第一波羅蜜是布施。一般人對布施的認知,是財施、法施和無畏施,這是有相布施,布施的對象是「人」。 真正的布施是無相布施,布施對象是「靈性」。像我們今天能夠修行,一定是有人接引我們,讓我們的靈性可以接受真正的佛法,將來可以解脫,成就菩薩、成就佛;這種布施叫做無相布施。 無相布施的功德很大,為什麼?因為有相布施的對象是人,而人終歸一死;但無相布施所布施的靈性是不會死的,祂如果成就了,就永遠不再受苦,當然功德很大。 第二波羅蜜是持戒。修行人要守戒律,戒律是最根本的佛法,佛陀在世時,對弟子都要求很嚴,一定要嚴守戒律。 第三波羅蜜是忍辱。其實凡事只要退一步想,就可以海闊天空,不必與人計較,也不必害怕吃虧。 第四波羅蜜是精進。在修行上,要不斷精進;在智慧上,也要不斷精進。 第五波羅蜜是禪定。禪定有一定的方法,並不是坐在那裡枯坐或練習呼吸而已,要懂得正確的方法,才能夠入定。 第六波羅蜜是般若智慧。這種般若智慧不是指頭腦聰明,而是一種超智慧,是成佛的智慧。 整個宇宙有十個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四聖,不會再輪迴;另外還有六凡,也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這是會輪迴的。這十個法界在哪裡?其實都在我們身上。 世尊所傳的印心佛法,告訴我們如何成就菩薩、成就佛,那就是要修六度波羅蜜和十地菩薩,要經過「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二十八界天的修行,要從禪定中去超越。 也就是說,成佛要超越這三大阿僧祇劫,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就是妙佛。所以修行要懂得方法,依照這個方法修,就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成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修行的目的是要見性,如果修到空性,就是見性了嗎? 修行要見性成佛,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見性、如何成佛。但見性和空性不一樣,比方身空是指身無業,心空是心無業,一切都空了、沒有了,就是圓空,這是空相,表示沒有障礙。 但見性不一樣。事實上,當一切都成為無障礙空間時,就到了阿賴耶識,那就是空相,但還沒有見性;可見見性非常重要。 祖師曾說,修行如果不見性,不管修任何法門都毫無益處,因為還是會輪迴。我從修行開始,就一直想著要如何明心、如何見性、如何成佛,一方面遵照我師父所傳的法門來修行,與我的師父相應,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注意保持心的清淨。 曾有一段期間,我雖然身在人間,但心好像是空的,沒有什麼慾望,覺得很滿足。等到我見證佛道以後,才真正體會什麼是無所求,那就是當一切都具足以後,自然一切都無所求。 所以在修行中,如果仍有許多慾望,或是覺得慾望很強烈,就要作出篩選,對於一些非必要性的外緣,應儘量避免,不要攀緣。不過這要靠自己慢慢體會,去參「宇宙不是只有地球的世界而已」。 比方像天象,也是會輪迴的──太陽普照大地,大海的水會蒸發,上升以後在空中凝結成雲,雲層密布後會下雨,雨過又會天晴。由此可知,天晴之後會下雨,下雨之後又會天晴,不是一直下雨或一直天晴;而這就是輪迴。 另外像白天過後就是晚上,晚上過後又變白天,這也是輪迴。在地球上就會有這些現象。 如果月球也和地球一樣,有太陽,也會下雨,那一定有眾生。因為只要有日光、空氣和水,就有眾生。只是月球上的眾生沒有身體,只有靈光體的眾生。 所以禪定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地球時空,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地球。什麼是地球時空的修行?就是用五官、用意識來修行,那是不可能成就的。這是修行人應該要明白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