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賴和

已找到 3 則相關結果

左化鵬》他是台灣醫生 也是「台灣詩醫」!

他生長在彰化,是廣東饒平的客家人,卻只會說閩南語。聽不懂祖父和父親的對話,讓他終身遺憾。 他從小在私塾學漢文,熟讀四書五經。及長,就讀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台大醫學院前身),畢業後,一面行醫,一面寫文章。他,就是被後人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 賴和,是彰化豐腴土地孕育出的瑰寶。我自幼在彰化成長,卻不識其人,還得感謝那人的提示。 那年,那人,當選「那個國家」的總統。印製了大批「自自冉冉」「歡喜新春」的賀歲春聯。 民眾歡喜接到手上,一看傻眼,「自自冉冉」是什麼東東?大家面面相覷,摸不著頭腦。 有人推諉說,語出賴和的文章。賴和是何古聖先賢,國文造詣如此之高?又有人追根究底,遍翻賴和的著作,查來查去,並無此語。 有人又代為硬抝到底:「要藉這次機會,讓大家認識台灣文學與台灣作家,用意極為良善」。原來如此,如此原來。 我對這位鄉先賢,有了更多的瞭解。他出生於大清帝國福建省台灣府彰化縣,逝世於日據時代台灣台中卅彰化市,卒年五十歲。 他出生的第二年,台灣被清廷割讓給日本,死後的第二年,台灣被中華民國光復了。終其一生,他生活在日本人殘暴的統治下。 他曾兩度莫名其妙的被拘繫獄,首次出獄,他寫下「出獄歸家」詩一首:「莽莽乾坤舉目非,此生拼與世相違。誰知到處人爭看,反似沙場戰勝歸」。 珍珠港事變當天,他又好端端的被打入大牢,他和着血涙寫下獄中日記,記述了殖民地被統治的悲痛心情。 牢房中他被嚴刑拷打,受了不少皮肉苦,重見天日不久,他就過世了。留下了「被屈辱的人民」、「弱者的奮鬥」「一桿稱仔」、「不如意的過年」、「可憐她死了」等文章傳世。 留著八字鬍,穿著隨便,待人和善的賴和,和杜聰明是同班同學,蔣渭水是他的學弟。 他曾在彰化開設「賴和醫院」懸壺濟世,常救濟貧苦,施捨醫藥。並一度到廈門鼓浪嶼行醫。 此時,受到了五四運動的衝擊,他愛上了寫作。後來,返台加入「台灣文化協會」和蔣渭水發起的「新台灣聯盟」一唱一和。 他致力推動白話文運動,台灣新文學運動,主編「台灣明報」的文藝欄,竭力鼓吹用閩南語寫作,提攜文藝青年不遺餘力,又獲得「台灣詩醫」的尊稱。 賴和,是彰化人的驕傲,為紀念他,彰化市有「賴和紀念館」,八卦山大佛像附近有一座詩牆,供後人懷想。詩牆竪立了一百片的銅板,縷空刻上賴和的散文「前進」: 在一個沒有星亮的晚上,駭人的黑暗籠罩著四方 有一對孤獨相依的夥伴,走在未知的道路上 不知站立的是什麼地方,不知什麼是方向 他們並不驚慌,因為有種直覺在呼喚 就是前進,朝著那未知的前方 不停地前進,為實現我們的願望 路上也許有荊棘,有暴風雨,但是我不怕 只要並肩同行,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 他倆沒有希求光明的意識,或得到自由的奢望 因為黑暗是如此濃烈,所以眼前就是方向 路上佈滿了石塊,泥澤,和水漥 但是比起身後的絕望,往前進就不值得害怕 讓我們前進,眼前的黑暗就是方向 勇敢的前進,因為前進才有希望 盡頭總會天亮,我們總有一天會到達 我們要互相提攜,互相信賴,幸福就在前方 在夢境的邊際,黑暗的邊境,彷彿透出了一些光 睜開眼睛,看見了眼前前進的方向 他不自禁的走去卻忘了同伴落在後方 他大聲的呼喚,光明就在前方 快來跟上!快來跟上!快來跟上! 還是要前進,即使失去了夥伴,努力前進,即使路途孤單 前進才有光亮,才有方向,才會有希望 夥伴們快點跟上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 前進才有光亮,才有方向,才會有希望 夥伴們快點跟上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家寫成「厝」,專家擔心自咒倒霉

【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把平常的台語讀音寫成文字,在台灣越來越流行,不少人都是直接找個自己認為可能是的字就用了,雖然不正確,但反正無傷大雅,看到的人了解就好,不過專家發現有些用字錯得離譜,尤其把家寫成「厝」,根本是自己詛咒自己,非常觸霉頭。 閩南語漢字專家「阿文先生」分析「厝」音ㄘㄨㄛˋ,意思是暫時放棺材的地方,因為古代交通不便,往往預先購買棺材,置於側屋中,該屋就是「厝」,所以「厝」的構字從「厂、昔」,「厂」是居處,「昔」則是乾肉、腊(臘)肉,過去所做的,所以「昔」就是已故之人居住的地方才是「厝」。 民俗專家指出,用死人居住或是停放棺材的地方來講自己現在住的房子,這實在是自己詛咒自己,非常觸霉頭,建議千萬不要再用。 一向主張台灣民眾也應該「我手寫我口」的傳播學者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曾經撰文指出,包括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等人都曾經努力讓台語文字化,這非常令人敬佩,而且台語文多數都有對照的文字,應該查明後再使用,例如現在連新聞報導都會把「毋通」(意思是不通、不可)寫成了「母湯」,讓他笑說乾脆來個「父飯」好了。 文字專家阿文先生說,家台語發音的正確文字應該是「茨」,而不是「厝」。「茨」的本字是「次」,古代相通,後來為了區別才加上草字頭,是以茅排列蓋屋,所以從次從草,因為古代的房子就是這樣蓋的,由此可見閩南語才是漢字的古音,許多古詩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包括唐朝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就提到:「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另一位唐朝詩人錢起的「穀口書齋寄楊補闕」也寫:「泉壑帶茅茨、雲霞生薜帷。竹憐新雨後、山愛夕陽時。」 文字專家感嘆現在路上所見地名,全都是用「厝」字,只要去查一查「厝」的意思,就會知道意思是「停柩的屋子」,這錯誤可真是太大了。

台灣文學生存艱困 『台文戰線』仰賴本土文學家辛苦支撐

【記者林可妮報導】有台灣新文學之父稱譽的賴和,曾經響應胡適的「我手寫我口」運動而推動台灣新文學,要用台語創作小說。這場運動,至今百年。然而,在台灣主體性高漲的今天,在民進黨已經兩次在中央執政的情況之下,台灣文學卻還沒有真正獲得重視。 『台文戰線』這本台語文學季刊辛苦走了14年,讓許多持續寫作台灣文學的作家有發表的園地,而台文戰線文學奬也辦了六年,奬勵了許多本土文學作家。不過外界可能不知道,『台文戰線』主要是靠著幾位本土文學作家在苦苦支撐,他們各自有本業,為了理想而投入這本台語文學季刊與文學奬的經營。 本身就是台語文學作家,而且得奬連連的胡長松目前擔任『台文戰線』社長兼總編輯,著有《復活的人》等台語長篇小說等文學作品,曾經獲得吳三連奬。胡長松在31日上午播出的News98電台「民意新連線」接受賴祥蔚教授專訪時表示,即使是現在的他要投入台語文學創作,也要比一般文學創作多花上最少五倍的時間,創作的時間更多,但是相較之下,台語文學的銷售情況卻遠遠不如一般文學著作。 胡長松表示,『台文戰線』一年出版四期,訂閱費用700元 ,目前的訂戶還不滿千人,一路走來相當不容易,訂戶主要都是一些認同台語文學理念的支持者。2019年的第一本季刋是第53期,針對第六屆台文陣線文學奬得奬作品的專刊,裡面也有胡長松等台灣文學知名作家的長篇小說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