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貿易戰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中美貿易戰的新受害者,是在華演出的美國演員。 五月底美國對華為祭出銷售禁令後,使得貿易戰有了意想不到的受害者,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影行業中,正不斷壯大的美國演員群體。 中國的電影公司正在實施一項針對美國國籍人員的非正式禁令。中美貿易戰起因在於美國認為自己遭到「不公平」對待,因為2018年美國與中國貿易逆差近4100億美元,使美國農民工以及商業蒙受巨大損失。然而中國商務部宣稱美國統計的對華貨物貿易數據長期被高估21%,按這一比例推算,以美方統計的4192億美元為基礎,調減後應為3312億美元。 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只有1,500億美元,而不是所謂的4,100億美元,美國誇大了逆差金額。其中的認知差距來自中國對美貿易順差53%來自加工貿易,自第三地進口零部件903億美元在中國組裝後出口至美國,而「美國對華貿易服務業順差」總額873億美元。 中國因此得出的結論是,2018年美國對中國總體貿易逆差總額約1536億美元。 美國對華服務業貿易順差,其中最亮眼的就是好萊塢的電影行業,貿易戰持續加劇,至今尚未影響到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發行,美國電影今年在中國打破了票房紀錄,但一位美國高管表示,如果貿易戰持續,好萊塢電影行業擔心會有限制。絕大多數合法的電影公司正在避免(僱傭美國演員),中國一些最大的電視公司也實行了類似的禁令。 中國電影行業在過去十年快速擴張,目前票房收入已經能夠與北美比肩。 這使得中國製片公司能夠聘請好萊塢一線影星演出。 中國目前發出的非正式禁令,主要蒙受損失的是移居中國的美國演員,他們因為日益增長的外國人角色需求來到中國發展。 川普雖然在G20峰會上同意貿易戰停火,可能來不及挽救美國演員在中國的工作機會。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G20峰會提供各國領導人齊聚一堂的機會,針對全球面臨的困境與危機進行討論並達成最終共識,但結論能否被寫入公報,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顯然具有最後拍板決定的權力。美國川普發起單邊主義、經濟保護主義,各國包括其盟友屢屢遭受攻擊,要脅加徵關稅等,由於中美貿易戰時間長達一年,使得全球經濟籠罩在不確定中,各國決定聯合行動,要在宣言中加入反對保護主義的措辭,因美國的反對沒有成功,但已形成對美國的有力牽制。大阪峰會的最吸睛之處,在於「自由貿易」成為共識,並已載入通過的「大阪宣言」中。 安倍功不可沒,他在閉幕記者會上評價,峰會領袖們明確地確認了自由、公平、非歧視的貿易體制,並且決心引領全球經濟強勁發展。 美國同意將「自由貿易」寫入公報,並不意味著美國立場鬆動,作為唯一超級大國,它對「公平」有自己的定義,這個關鍵立場去年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就想加入公報,因為美國反對沒有成功,安倍終於實現,既維護本國切身利益,客觀上也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對於極端氣候的嚴峻挑戰,執行「巴黎氣候協定」已形成 1 vs. 19 的情形,一邊是孤零零的美國,另一邊是其餘19個成員國,重申「不可逆轉」的承諾。美中貿易戰重入談判正軌,雙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國不再執行對35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等。雙方都無意升級貿易戰,川普在雙邊會晤時提出「希望中方能夠增加採購規模」。 中國的底線是主權和尊嚴絕不會讓步,美國的底線是貿易逆差必須明顯縮小,雙方需要尋求新的平衡點。雙方都不願意「經濟脫鉤」,川普稱願放寬對華為的限制,美國企業將被允許繼續向華為出售產品,並希望有更多中國留學生到美國的大學就讀。習近平在G20峰會上致詞時宣布五大舉措,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局面,進一步擴大農業、採礦業、製造業、服務業開放,自主降低關稅,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主動擴大進口,明年1月1日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律制度,提高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對中國境內註冊的中外資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大力推動RCEP、中歐、中日韓等多邊主義的自由貿易談判。貿易戰暫時告一段落,但中美長期的全面競爭和較量才剛拉開序幕。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英國的醫療服務分為公立醫療服務和私立醫療服務兩種,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體系由國家財政支持,每年通過國會預算,將財政撥款的一定比例給該體系(約為10%)。NHS體系的硬體建設和人員費用由財政全額保障,醫務人員根據績效考核拿薪水。 NHS這個「龐然大物」擁有130萬名員工可與印度鐵路(Indian Railways)和中國人民解放軍(PLA)競爭全球最大僱主的稱號。NHS是英國人擁有的最接近宗教的東西。隨著英國奮力尋找一條實現經濟增長的道路,這一龐大的公共服務機構正試圖將其累積的專業醫療服務經驗提供給中國,意味著從國家資源的消費者轉變成財富創造者。NHS自認與美國以營利為目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全不同。 英國尚未完全無協議脫歐,川普似乎已等不及要在英美貿易談判中明目張膽地開出條件,給予美國插手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的機會,川普與梅伊在聯合記者會上,他表示雙方將達成「很棒的」協議,不過英國必須做出痛苦的抉擇(指NHS)。 未來英國確定脫離歐盟之後,失去歐盟的保護傘,將被大國擠壓的夢靨已在眼前,若想與美國達成好的協議,用以彌補在歐盟市場的損失,英國就得與川普角力或妥協。 未來英美雙邊貿易協議若是同意開放由納稅人資助的NHS, 讓更多美國醫藥公司介入,將導致英國必須支付美國藥廠比現在更高的藥品費用,目前英國從美國公司購買藥品,支付比美國國內健保體制更低的價格。所有準備角逐保守黨黨魁的候選人,已一致悍然拒絕川普的要求。工黨黨魁柯賓:英國脫歐無疑將面臨「災難性的資本主義」,並強調NHS不會出售。 川普不顧一切讓世界各國看著他揮舞大棒,直搗他國的軟肋進行要脅,可能忽略了在這樣的過程中會引起他國的防衛,進而孤立美國。前一陣子谷歌斷供華為,德國的廠商說他們要研發屬於歐洲的操作系統,以免將來受制於人。另一方面,美國不斷升高的保護主義與美國優先,慢慢地也許將不再吸引資源和人氣的匯聚,或許是川普沒有考慮到的。
【記者林可妮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公開發文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爭議談判有重大突破,並且預告他將會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期內見面。這樣的消息讓各界解讀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即將熄火。對此,外交專家邱智淵表示,川普講的話未必有可信度,他的本性還是商人,會釋放各種訊息,重點是達到目的。邱智淵2月2日上午接受News98電台「民意新連線節目」訪問時指出,美國跟中國大陸的問題在於美國要捍衛自己的強權,因此未來這個基本格局不會改變,但是兩大強權應該都會基於理性與務實的態度,尋求妥協,對台灣來講,最好的策略應該是盡量維持中立,而不是選邊。更多I-media話題●侯友宜好感度第一 ●總統府發言人暗酸學者●高學歷中簽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