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貿易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特約記者謝維倩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週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警惕各國世界可能出現「大分裂」。地球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建造兩個獨立的、互相競爭的世界。他表示各國應避免「選邊站」,避免「大分裂」的形成,維持普遍尊重國際法的世界經濟,擁有強有力多邊機構的多元化世界。 彭博社等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白宮正在考慮讓中資概念股共計156家下市。白宮正考慮禁止所有對華投資,不過尚在討論中沒有定論,但部分中國專家則認為很難實施。 中國應該參與到世界經濟的分工中,並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為世界做出貢獻。中國今天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提供「進博會」等平台,彰顯出國際影響力,今後中國對自己和自己與世界關係的判斷,其產生的影響必定是全球性的。 美國的「脫鉤」是要同中國爭奪世界第一,其他國家並無這種需求。 川普目前的對華政策考量有二,一是與中國「脫鉤」,二是要求盟友和有求於美國的國家也與中國「脫鉤」,然後重拾 「TPP」等舞台,將中國徹底排除在外並孤立起來。川普的根本目的是:將中國的發展遲滯一段時間,進一步拉開中美之間的發展差距,最終使美國牢牢坐穩世界第一的寶座。 川普想要達成這個目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這段期間美國經濟不能出問題,才有可能實現。想要孤立中國難度很大,中國市場和投資的吸引力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對那些國內市場狹小的國家,即使是發達國家和美國的盟友當中,這類國家也佔了大多數。 川普一心只想從他國得到好處,卻又不願付出,又想當世界老大的心態和行為讓所有國家集體感到恐怖。因此大家都希望有個中國來平衡美國的壓力,維護自身利益。歐盟的人就說:美國搞垮中國,下一個就是歐盟,我們現在不能幫美國,沒有國家希望只有美國一個選擇。 其他各國比較在意也無法理解的是,中國堅持自己是「發展中經濟體」的做法。在中國實施「一帶一路」,領頭建立亞投行後,質疑之聲從未斷過,在他們看來既然有實力與資金推動「一帶一路」和創立亞投行,怎麼能算作「發展中國家」,美國對中國的抹黑和宣傳之所以造成氛圍,根源就在這個普遍質疑上。中國或許可以考慮有個負責任的回應,不僅是對美國也是對其他國家。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美國為了獲得美中貿易協議的簽訂,進一步施壓5G科技巨頭華為,以國家安全為名,禁止美國廠商出口任何科技產品給華為,這樣的行為無疑超出了貿易爭端範疇。繼高通和英特爾之後,谷歌也加入了禁運的行列。華為創辦人任正非5/21的聯合記者會的談話,大氣十足沒有就禁運一事做文章,只坦承華為的確面臨艱困挑戰,但依舊堅持理想追求世界第一,堅韌的意志力讓人動容。川普大概不了解中國人渾身上下都是做生意的細胞,之前在做國際貿易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得出來這個特質,任何危險困難總是會動腦筋想辦法殺出一條血路來。 就像馬雲說的,做生意時今天可能會死,明天也可能會死,但後天你活下來了,因為其他人因為撐不下去頭兩天就陣亡了!80~90年代中南部的供應商,大多是嚼著檳榔來台北做生意,有的時候真懷疑他到底能不能夠達成任務,沒想到過幾天他就帶著樣品來見你,只要我們盯著他規劃好生產線,任務講清楚大致都沒有問題,然後工廠越搬越大,就這樣白手起家了!有一次週六在教堂上成人主日學,康來昌牧師主講,他提到一個小故事,有一年他應邀到印尼一個很偏遠的熱帶雨林講道,那個地方盛產燕窩,康老師以為這麼偏遠的地方應該很難遇到台灣人,結果竟然有一家台商專門採集燕窩賣回台港。 康老師說他真的很驚訝也佩服台灣人,只要有生意可做的地方,都有台灣人的蹤跡。蘋果也曾經更換手機芯片供應商,iPhone從三星芯片轉換到蘋果自行研發的芯片無縫接軌,暗不吭聲的完成任務。 任正非承認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無法使用是比較大的影響。即使華為有「備胎」操作系統,但消費者的使用慣性以及轉換操作系統過程中的成本,決定了先入市場操作系統的優勢,是後發操作系統被消費者接受的最大障礙。 華為手機接受和發送的訊號需要高通的芯片進行處理,華為手機的各種零部件只有在安卓系統的指令下,才變為真正的通訊工具。 任正非坦承手機受到的影比較大,但是5G通訊網路技術沒有問題。美國政府的禁運令,切斷了華為為非美國客戶服務的能力,人為阻斷了華為手機產業鍊按照市場原則的運作。 這樣的做法已超出維護國家安全的範疇,濫用美國在通訊技術領域壟斷地位,實施可以將華為置於死地的禁運措施,屬於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華為必將置之死地而後生,研製自己的芯片,降低對美國半導體的需求與依賴,轉而從日韓進口。 長遠來看,會削弱美國芯片製造商和安卓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的,就是防範中國企業在核心技術領域被外國企業掐住脖子。 中興與華為的困境,會促使中國政府重新考慮「中國製造2025」 在未來科技領域的更多研發與自主創新。
【特約資深記者謝維倩分析報導】2008年全球發生金融危機時,中國未受波及得力於金融市場沒有對外開放,才免於被國際金融資本將企業掏空,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與生存。 當時中國政府展開擴大內需,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高鐵的四橫四縱就是從那時開始興建的。中國在去年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中國將在尊重農民安居需求和農房建設實際的基礎上,通過試點,建設一批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綠色環保的宜居型示範農房,以此來推動中國農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的改善。 到2035年中國農村將達到農房建設普遍有管理,農民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普遍,農民基本住上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農房,這正好符合十九大的目標。當今中國鄉村的空心化、貧窮化和邊緣化,恰恰為中國下一步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發展的潛力。 中國的鄉村現代化,為什麼能扛起再造下一個中國現代化的重任? 鄉村現代化,為什麼能成為今後中國走向發達國家的最大基石和底牌?長期以來中國城鄉給人印象「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意味著什麽? 農村的房地產和整體風貌,正在成為下一步發展和改革的目標。 此大幕的拉開,為未來中國經濟和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巨大的能量。這次中國第二波房地產(農村房市),至少能為未來提供超過200兆的天量市場,這是不可忽略的歷史機遇,也是不受制於人的最大底牌(意指美中貿易戰)。未來15年裡,中國農村共需要改造新建313億平方米的農村住房,可直接帶來62.6兆元的民間投入。除此之外,房地產的發展,還將對其他產業(從鋼鐵建材,家庭裝潢到電氣設備,交通物流和商業服務等等)帶來高強度的拉動。 農村現代化,除了農民住房改造新建外,還需要有其他生活、經營和商業用房的改造擴建,以及新興產業和城市轉移而來的各種其他產業工業用房。中國鄉村現代化在村鎮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水電器等市政公用建設、環境綠化及污水處理等環保方面,也有巨大發展空間。城鄉一體化可能帶來的城鄉融合型新興事業的發展,其次是移動互聯網訊息時代大背景下城市產業的「上山下鄉」,以及傳統城市產業的向鄉村轉移,營商成本(如住房、產業用地和建房以及勞動力價格等)的大幅下降,訊息時代遠程辦公生產的便利(如互聯網+鄉村振興所帶來的鄉村電商平台、遠程控制智慧產業和智慧化植物工廠。特別是互聯網帶來的創業、工作和生活的鄉村回歸等),以及數以億計的鄉村勞動力和消費人口的增加,都將使這方面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產生突飛猛進的跳躍改變。這對中國目前渴求發展創新來重新激活遲緩的經濟增長,對抗中美貿易戰等所可能帶來的「貿易衰退負能量」,也是不受制於人的最大底牌,為政府的高效創新,無疑是開啟了「另一扇窗」。
【記者王查理】為因應新型態國際貿易興起,全國商業總會於今(5)日下午2時假台北福華大飯店403室,舉辦「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發展及安全與便捷標準」交流研討會,攜手財政部關務署、經濟部國貿局及商業司三方資源,力助台灣產品銷售國際。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台灣經濟以出口為導向,根據財政部最新資料顯示,台灣今年7月出口達283.6億美元,年成長4.7%,累計前七月出口1,921.9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0%,除了傳統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更是各國爭相投入的市場大餅,現在正值網路與科技百業新創的年代,為力助我中小企業產品銷售國際,推動建立我國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發展及安全與便捷標準刻不容緩。 圖/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致詞 全國商業總會「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發展及安全與便捷標準」交流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實戰經驗豐富講師,包括財政部關務署署長謝鈴媛、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楊珍妮、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台灣圓桌會會長李柏峯及中華跨境電子商務產業推動協會秘書長吳志成、品牌創新服務加速中心執行長戴中興,就台灣「關貿便捷」、「海外倉儲」、「清真認證與物流」,以及「新零售創新」等議題,與台灣關貿公司、進出口企業及跨境電商業者共同交流,以期建立我國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發展及安全與便捷標準。 賴正鎰說明,因應跨境電商時代來臨,開創更多元的服務商機,商總成立品牌創新服務加速中心BAC(Brand Accelerator Center),促進台灣三創十兆服務業輸出國際,協助品牌由國際資本市場取得資本投入,創新打造BIT(Brand In Taiwan)外銷授權新模式,以台灣品牌「潮進亞洲 鏈接世界」為目標,將台灣服務業發展成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亞洲矽谷生態系。圖/財政部關務署長謝鈴媛簡報 賴正鎰進一步強調,中國目前在電商發展已經十分成熟,也有許多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商總將會盡力做好兩岸交流,也希望未來政府政策能夠盡快研修完成,未來能夠將兩千三百萬的市場蛻變成十四億的跨境交易市場。 圖/商總辦理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商發展及安全與便捷標準交流研討會 全國商業總會辦理簽證業務已有40多年經驗,為國際貿易局核可之簽發單位,提供簽發「產地證明書(Certificate of Origin 簡稱 C/O)」及各式商業文件認證,經驗豐富、作業迅速。本次辦理研談會主要目的就是希望整合財政部關務署、經濟部國貿局及商業司三方資源,提供供應鏈生態業者最大協助,以擴大我國產品出口時效,進而延伸內需市場,讓台灣品牌,行銷世界各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