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護理師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教學創新 成大醫院護理部開發高齡照顧解方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有越來越多被照顧者與照顧者;護理師身為照顧現場最主要的夥伴,透過積極的準備與系統性的訓練,以滿足高齡者多元的需求,提升照顧品質。 成大醫院護理部成立高齡照護工作小組多年,透過高齡專責護理師及個管師推動護理師的高齡照護教育訓練,發展多項創新教學模式,包含:線上學習小教室混成學習、標準病人訓練工作坊、高齡照護大會考與互動式出院準備服務情境演練等,疫情期間持續製作高齡照護線上課程教材,共拍攝70多堂課程影片,讓教學和成長不受時間及地點限制。護理部也建構高齡照護進階制度,協助培養護理師成為照顧老年人的專家。 高齡照護組游詠晨副護理長表示,護理部開創不同的教學模式,幫助護理師拓展照護的視角,並與跨領域專業攜手創新與激盪,如:高齡照護教育研究團隊、照護服務設計團隊、多媒體數位課程製作團隊等,透過這些合作團隊,讓教學變得更有趣,也更貼近護理師的需求。 高齡照護工作小組在教育訓練中導入服務設計的概念,第一階段先建構高齡人物誌,透過彙整及歸納照顧現場常見高齡者的特性,創造多位半虛擬的的典型案例,讓護理師能認識各種高齡者的樣貌。第二階段結合標準病人,參考人物誌的背景及情境實際演出,舉辦工作坊讓護理師進行對話、評估與擬訂照顧計畫,學習發掘高齡病人的核心需求。 護理部張慧文督導表示,透過高齡照護一系列的訓練,訓練護理師從同理心出發,以高齡者的角度思考從住院到出院的需求,這套訓練模式也將推廣至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等合作經營醫院,建構高齡友善的在地照護網絡。 原文出處

出生僅兩杯手搖飲重 連專業護理師也茫然

圖/台灣面臨少子女化挑戰,為讓每位早產兒都能健康成長追上同齡足月兒之發展,減輕早產兒家庭照顧負擔,故委託早產兒基金會,集結新生兒科醫師、護理師、衛教及傳播領域專家共同編製「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擔任護理師的小花,因體質關係,第二個孩子醬醬僅在腹中待了短短29週即提早報到,出生時僅1120公克,相當兩杯手搖飲重量,剛開始得靠呼吸器維生,還因為黴菌感染,接受了一個多月的藥物治療,吃足各種苦頭。而不少早產兒家庭,在照護早產寶寶相當手足無措,只能依靠谷歌大神,為了讓更多早產寶寶照護有所依循,獲得正確的照護模式,國民健康署與早產兒基金會於世界早產兒日推出「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與早產兒爸媽一同守護小腳ㄚ。 寶寶提前報道 具備護理專業也慌 護理師小花分享,雖然自己有8年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師經驗,但當自己成為早產兒家長,對照護早產寶寶也有茫然感,所有專業知識彷彿瞬間歸零。而現在網路資訊太多,且無從查證其正確性,小花護理師說,有了國民健康署出版的這本手冊寶典,相信可以讓很多早產兒爸媽安心照顧寶寶;且為提升資訊之可近性及便利性,手冊電子內容還提供下載便於查閱,推薦父母們多加參考利用,讓小腳ㄚ們平安長大。 早產兒爸媽別慌 e化專家資訊帶著走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台灣面臨少子女化挑戰,為讓每位早產兒都能健康成長追上同齡足月兒之發展,減輕早產兒家庭照顧負擔,故委託早產兒基金會,集結新生兒科醫師、護理師、衛教及傳播領域專家共同編製「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內容涵蓋ㄧ般生活照護、健康照護及特殊問題照護等,期盼透過各專業攜手e同守護,讓早產兒爸媽面對照顧小腳ㄚ挑戰時,除了到醫院諮詢專業醫護外,也能有所依循的「照書養」。 早產兒併發症多 矯正年齡追上正常發育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彭純芝醫師說明,在早產兒成長過程中,呼吸道發育不全、胃食道逆流等,都是常見問題,透過長期追蹤觀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守護小腳丫健康成長的不二法門。 此外,不少早產兒父更擔心寶寶成長追不上同齡足月兒,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許瓊心醫師表示,矯正年齡是從寶寶原本的預產期開始算的年齡,是追蹤其成長發育的重要根據,建議家長可參考書中的寶寶成長曲線圖,不必一味與其他足月兒比較,以避免不必要的焦慮。 ●本文轉載自健康醫療網,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