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論文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大陸加速半導體研究 在國際上大量發表論文

為了擺脫外國晶片的束縛,中國也開始積極培育本土的半導體人才,在2024年6月舉行的半導體著名學會「VLSI研討會」上,亞洲占到論文投稿數和論文發表數的6成以上。其中,來自中國的論文很多論文投稿和發表比去年增加7成。,但質量參差不齊。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中國的企圖心與自製的決心。 除了俄烏、中東外,全球也正展開一場不見煙硝的慘烈戰爭──搶攻人工智慧(AI)商機,晶片製造領導地位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當前,中國晶片的發展該往什麼方向才能打出一條生路呢?答案是積極培育質量可謂半導體人才,這在半導體著名學會「VLSI研討會」(Symposium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上,就可看出端倪。 大陸正以洪荒之力推進半導體産業,論文投稿數為237篇,論文收錄數為去年的1.7倍,達到37篇。繼美國/加拿大(54篇)、韓國(54篇)之後位居第3。但是由於中國大陸的論文質量可謂參差不齊,收錄率僅為16%。 中國晶片代工領軍企業中芯國際(SMIC)在技術上仍落後於台積電與三星電子,但在北京市郊的新廠中芯京城正積極引入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顯示出該公司希望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目前,中芯國際的全面國產化計畫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願景階段,該公司的生產線依然依賴一些來自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設備。專家預測,中國要實現真正的本土化,中國不僅需要國產晶片製造設備,還必須確保這些設備內部的零件也是自產的。 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中芯國際已能夠生產製程達到28奈米的晶片。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晶片廣泛應用於車用電子和家電等消費電子產品,這類晶片約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7成。 中芯京城新廠將大陸國產半導體生產設備納入生產線,顯示該公司已從研發階段轉向商業生產。中國已經取得了一些明顯的突破。去年,華為發布Mate 60智慧型手機,搭載了中芯以相當於7奈米製程生產的處理器,被中國輿論視為「突破美國封鎖」和「重返5G技術」,引起了西方的關注,儘管華為和中芯國際均未證實Mate 60手機的先進製程晶片由誰製造。 晶片製造設備對中國出口的限制,也激勵大量新的中國本地公司紛紛成立,以填補這一空白。與此同時,中國公司也在積極囤積未受禁令限制的海外生產設備,外國大型企業加強與中國的接單活動。據了解,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AMAT)和科林研發(Lam Research)最近一個季度總收入的五分之二來自中國,而在今年前三個月,ASML光刻系統的銷售額大約有一半來自中國。 或許,正如台積電前高管楊光磊(曾擔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至2021年)所言「全面封鎖只會迫使沉睡的獅子醒來。」

獨家!論文抄襲?論文買賣更厲害而且暗藏國安問題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政治人物爆出論文抄襲的弊案,不過有大學教授指出,更厲害的不是論文抄襲,而是「論文買賣」。 根據愛傳媒記者的了解,不少論文都存在論文抄襲的情況,有的是不小心踩到地雷,有的根本就是故意抄襲。所謂的不小心踩到地雷,是指論文在回顧以前的研究文獻時,引用太多先前的文獻,這種抄襲多半存在文獻回顧的部分,如果有註明出處還好,畢竟後續的研究方法或研究結果應該都不一樣,但是萬一沒有註明出處,那就是嚴重的學術抄襲了。另一種情況是根本就是要抄別人的論文,在網路資訊發達的情況之下,這種抄襲很容易就會被查到,嚴重時會鬧到身敗名裂。 先前很多網友建議全面普查政治人物的學位論文,但是主管機關始終沒有採取行動,不知道是不是擔心動搖國本。 有國立大學教授指出,論文抄襲很容易查,但是論文買賣就不容易查到了,這種論文買賣有點像是花錢找人代寫論文,但是更有規模,已經形成地下產業。這位教授指出,經營論文買賣的業者會廣泛寄電子郵件給大學老師,名義上只說這是「未發表」的期刊、博碩、文獻範文供參考,而且有點欲蓋彌彰的說「僅提供論文寫作參考範文,勿作他用」,然後卻又強調「通過論文抄襲系統相似比對」,而且居然還特別聲明「專案客制」、「回覆請告知論文關鍵詞」,除此之外,還有「論文抄襲潤色修正」的服務。 這位大學教授指出,很明顯就是論文買賣的廣告郵件,但是因為怕被查辦,才在內文故意說「僅提供論文寫作參考範文,勿作他用」。 從廣告電子郵件是用簡體字來看,這個產業主要應該是在中國大陸,藉著簡體字與繁體字轉換很方便,來進行論文買賣。論文買賣的實際交易情況如何,可能不像論文抄襲那麼容易追查,但是這種論文買賣的學術弊案,主管機關一定要重視並且採取預防措施,以免一爆發又變成重大弊案,而且論文買賣還潛藏國安危機,因為購買論文者萬一後續出任重要的政府公職,就可能因此受到對岸掌握其把柄而洩漏機密。

楊秉儒/論文延燒 修正液的身世之謎

最近修正液的歷史突然變得好熱門!回想起早年剛開始用修正液的時候,有夠麻煩的,要用兩瓶,一瓶是白色濃稠修正液,另外一瓶是用來稀釋的溶劑,這種修正液是1951年由美國秘書貝蒂・奈史密斯・格萊姆發明,使用的時候要用小刷子練習平塗功力。    後來日本「飛龍牌」Pentel公司加以改良,改良後的修正液瓶身內裝有彈簧,將筆尖按在紙張上可溢出修正液,這比掃帚型更能平均地塗出,也不像瓶裝的容易乾涸。    至於修正帶呢?修正帶誕生於1989年的日本,發明的公司叫「Seed」。成立於1915年的「Seed」跟改良修正液的「飛龍牌」Pentel公司一樣,都不滿意於傳統的瓶裝修正液。但「Seed」想出來的辦法是改用「乾的帶子」。總之,「Seed」花了三、四年的時間研發,終於在1989年推出了他們家的修正帶。    現在各類型的「修正液」,市面上都還可以買得到;我也不相信有人會笨到用「修正帶」來欲蓋彌彰。不過,如果1989年才正式上市的修正帶可以出現在1983年的打字稿文件上,而且並非是35年後增補修改,而是當年就已存在於文稿上,那一定是「穿越時空」的奇蹟。    只是⋯⋯,30年後為何還要塗塗改改?更令人玩味的是,為何一份論文,連「學校名稱」都可以誤植,而需要塗改?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葉毓蘭/蔡總統論文搞成這樣?令人不解!

英國人或是名字叫英文的人思維跟一般人不同,一本論文搞成這麼大的新聞(醜聞),實在令人不解。    LSE的配合演出,更是讓這個35年的懸案更有看頭,盛竹如的經典台詞轟然響起:「整個事件已經進入撲朔離迷的羅生門,究竟,這是命運無情的捉弄⋯⋯還是貪婪的慾望在作祟⋯⋯又或者是非善惡的因果循環?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但是在徐永泰博士的文章中,提到的論文打印排版疑義,喚醒了我的回憶,現在這一代可能都不知道我們當年是如何走過來的。    我的碩、博士都是在美國取得,都交了論文。同時期的研究生,不論是在國內或國外讀的,也不論英文或中文,他們的論文,應該都是請專人繕打。但是很特別的,我的論文,都是自己打字完成的。    1985-6年的碩士學位,我因為是拿美國西伊利諾大學警政研究所的助教獎學金,在警官學校留職停薪,沒有薪水的日子,有時間壓力,所以選擇寫論文,這樣才能夠在一年內修完。在留美前,我在警官學校的校長室擔任機要秘書,什麼事都做,其中也包括英文秘書,所以接待外賓、往返書函,都是我做的。    剛剛開始時,我只有一部電動打字機,每打一封英文信,幾乎是求爺爺告奶奶,費盡千辛萬苦才完成,一封信裡不知用了多少立可白,這樣的三腳貓打字功夫,怎可能自己繕打論文?    因為我在西伊大拿了助教獎學金,配有工作,要去系上幫忙打雜,我的警官教育訓練,讓我很合群耐操,所以和系上的兩位秘書變成好朋友。當時西伊利諾大學已經有大型電腦(Main Frame Computer),教師、研究生可以做統計分析(需要用卡紙輸入),行政人員則可以使用大型電腦處理文書業務。    系上的辦公室主任Elaine 很喜歡我,特別允准我使用系上的大電腦打字儲存,我就利用大家下班後留在系辦工作打字,Elaine還會幫我燒了一壺咖啡,讓我熬夜提神,第二天上午,印出來的初稿,她還會幫我做校稿的proof reading.就這樣,我的英文碩士論文生出來了。但是這樣的經驗,恐怕在當年並不是很多人都有的。畢竟,大電腦剛出不久,屬於高昂的設備,怎能讓一個外國留學生去用呢?    其實當時個人電腦已經問世,只不過又貴、又不好用,一般人也負擔不起。台灣在那幾年從小蘋果、XT、AT,也開始有了個人電腦,所費不貲,可以移動的筆電(LAPTOP),連想都不敢想。    1990年回到芝加哥攻讀博士時,因為西伊大警政所的同學有很多人都在大芝加哥區擔任警察局長,所以很多事情從租屋家具到安頓,都有警察幫我打點。其中有位好友,Palatine的警察局長Jerry Bratcher,有天神秘兮兮地告訴我,要送我一個大禮。    原來IBM在推出IBM PC時,送了一部給他,告訴他市價是5000-6000美元。Chief Bratcher把這個龐然大物珍藏了5年之後,送給我當成進入博士班的大禮。這個PC在我博士班的第一學期,給我帶來很多困擾。因為早期的IBM PC,作業系統很慢、功能不強,連儲存的空間都很有限,還好當時我已經從台灣辭職,在芝加哥伊大的工作還算穩定,都有辦公室、個人電腦,有時候,我也還有助理、工讀生協助,所以電腦或者上網變成是我日常工作的重點。    在這樣的裝備之下,當然,用電腦打印自己日常的作業、報告,或處理研究案的分析,已經不是我個人經驗,而是大多數的研究生的日常了。但是在那段時期的電腦文書作業軟體,與現在是不可同日而語,只有最基本的儲存、排版、修正,沒有現在的強大功能。    當然,徐永泰博士在他文中指出的蔡英文諸多疑點中,最難以解釋的就是這段,    「16.本篇論文的排列呈現的方式:論文的排列呈現大部分(90%)是屬於後者 Word Justified Format,電腦排版雙邊整齊一致,應用了Word 裡面的 Justify Format 鍵,空格間用軟體計算,所以每一段(paragraph margin)整齊,這是不是80年代用打字機辦得到的?有待專家去查證,它究竟是打字機打的論文,還是Word Processor處理的?可是為什麼還有33頁沒有使用這個Justify Format呢?為什麼同一篇論文不統一format呢?它代表什麼意義呢?最容易得到的解釋是:或許作者認為整齊不整齊沒有什麼關係,也許是疏忽。可能還有很多原因,我不知道是什麼。但若仔細端倪 page 356-364,牽涉到論文結尾作結論的時候,這9頁與前面緊連的敘述立馬出現排列格式不一樣,為什麼?我想只有作者本人可以親自解釋,和當這篇論文能夠攤開來,讓更多的專家學者鑒定內容時,也許才會有答案。」    天氣稍涼,我在沒有火氣之下,拉拉雜雜寫了這些回憶,也算是幫歷史做見證!余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蔡英文出身富家,恐怕沒有機會像當年的我這樣可以在打雜時,用大電腦打小論文吧!  作者為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前警大教授●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