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詞彙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蔡詩萍/「六十個人生必備詞彙」之二

2.回家 有位高齡長輩,半失智狀態。 他的兒子告訴我。有一次,老人走失了。在茫茫街頭終於找到他時,不能言語的老人,疲憊,衰老,茫然,坐在公園椅凳上。 他兒子說他知道老父要去哪,他要「回家」。 我直覺是,回他大陸的老家嗎? 他兒子聳聳肩,「不太確定」。「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也可能他是想回以前我老媽還在時的老家吧!」 我無言了。 不管是哪一個家,都令人催淚。 「回家」,回哪一個家呢? 「回家」應該是一個多麼篤定的名詞啊! 老公下了班,同事約喝酒,他說我要「回家」,回家吃飯,回家看小孩,回家陪老婆,回家做家事。 太太忙完公事,趕著「回家」。家裡有小孩,有先生。「回家」即使追劇,追到海枯石爛,追出黑眼圈,也很有凝聚感,因為回家了。 單身的人,過去較少把自己「住處」說成家!想邀約另一位單身,多半會說「要不要去我那?」對方也許回你:「去你那?或我那,都好。」 「我那,你那」巧妙的迴避了單身者下一步交往,必會提的邀約,「去我爸媽家看看如何?」那是我「長大的家呢!」 我帶你「回家」。回我住處,那是你我準備愛戀的開始。去你住處,那是你準備接納我的訊息。但我帶你回我老家,你帶我去你老家,那是你我即將邁向「我們兩人的家」的宣告。 從此,「回家」有了不一樣的,人生階段的新意義了。 如今,單身者自成一片天地。他們在自己的住處,搭起愛的新組合。養貓養狗養自己,你要來嗎?你得愛屋及烏,愛我也愛毛小孩。那是家的新定義。 人的一生不長,但「家」的位置,始終很深。 爸爸對出嫁的女兒說,「這裡是妳永遠的家」「妳的臥房,妳的娃娃,始終都在。」 母親對自組家庭兒子媳婦說,「有空就回來吃飯」,「多兩雙筷子不麻煩的!」 兒女對他們的另一半說,「我們要有自己的家,要有自己的孩子,要有跟我們作伴的貓咪或狗狗。」這才像個家嘛!我們自己的家! 我們自己的家,不一定跟財產多寡有關。 身居四五棟豪宅的人,不一定有家的溫暖。蝸居在十幾坪大小的數口之家,可能齊心協力在經營一個家。 我對大畫家梵谷最鍾愛的一幅畫,是他為教會服務時,在礦區應邀一個家庭的簡陋晚餐留下的溫暖印象,一家人圍坐亦,在昏暗的燈光下,喝湯,啃硬麵包,吃馬鈴薯。那是一家人,貧賤夫妻,營養不良的老人小孩,堅持我們是一家人的神聖晚餐,一個都不能少的《食薯者》! 我們這一輩,有多少家庭不曾是清貧度日?有多少人不曾是眾家兄弟或姊妹,擠在一間房裡,沒有隱私,沒有秘密的,度過童年,走過青春? 多少年後,我們散居各處,工作得意,事業順手,房子不小,人丁卻單薄起來。每每兄弟姐妹,過年過節打個電話,傳個簡訊,說「回家」去過年吧!說「回家」幫老爸老媽過生日吧! 「回家」,回我們記憶深處,永遠不能忘記的,那個洋溢童年,洋溢青春的家吧! 但,在記憶深處,已經錯亂了順序,打散了一抽屜拼圖的失智老人家,他的家在哪?他口口聲聲說要「回家」,是要回哪個家呢? 那個他年少離開,而母親在他包袱裡塞進大餅與眼淚的家嗎? 那個他莫名其妙,被夜裡狗吠聲嚇醒,他爸媽睜著大眼看他被拖進吉普車一去不返的家嗎? 那個老伴攜手,兒子女兒一個個誕生,又一個個長大畢業離家出國的家嗎? 那個他常常在周邊散步卻漸漸無法認清來時路的老房子,他常常站在路中央,喊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的時空點,為何總回不到他的青春,回不到曾經迎他以笑顏,以晚餐之芬芳的老伴的家呢? 我開始會在一個又一個的老人家身上,逐漸聽到他們內在深處的「家的召喚」。 家,從來就不是價格的問題。你在豪宅,也需要愛。你在陋巷,愛則為你擋風,為你遮雨。 家,從來就是我們曾經的付出,曾經的受寵。失去一個家,我們失去的就是整個生命的依靠。 我始終沒忘記那迷路卻想「回家」的老人。 後來,他的孩子告訴我,他「終於」還是「回家」了。他們把他葬在他老伴的身旁。可以望著海。可以一直相伴。 不知怎麼,我每次想到,就眼眶泛紅。 「回家」是永遠溫暖的期待。 「回家」是我們永世輪迴絕對不肯忘記的密碼。 我要「回家」。我想「回家」。 那老人在熙攘街頭,雖然迷路,但他心裡是有一張回家地圖的。 延伸閱讀蔡詩萍/「六十個人生必備詞彙」-去哪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蔡詩萍/「六十個人生必備詞彙」

1.去哪? 「去哪」?你去哪?我們不只經常用這詞彙,它甚至還有挺深的哲學意味呢! 不信? 你不妨想想,打從呱呱墜地起,你的人生不就是一連串的「去哪」嗎? 你不能決定自己要不要來這世間,但既然來了,就有「去哪」的一連串問題了。 電影《浩劫重生》裡,演員湯姆•漢克斯逃過空難,僥倖存活,卻獨自在荒島上熬過多年,當他終於重回人間,卻早已人事全非,論及婚嫁的女友嫁作他人婦,再相見也僅僅是了卻一樁心願而已。 當他離開前女友已婚的住家,站在茫茫路口,左看,右望,一條十字路,「去哪」好呢? 也許,人生總是這樣的隱喻吧!你「去哪」呢?你以為你「能去哪」,但現實,但意外,但你的猶豫,卻很可能把你帶向完全無法逆料的方向! 你,想去哪?你,能去哪呢? 我們多半以為,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做主自己的人生,那就太好了,沒有包袱,沒有壓力,純粹自己當家,要去哪,就去哪!多好! 但這樣的「自由空間」「自由時間」,其實並不長。兩千多年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看出人的問題之所在: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人來自群體,亦生活於群體。人的安全保障,得自群體,可人的自由限制,亦由來於群體。人,如何能在群體的環伺下,自由自在呢? 很難。很難啊! 但既然我們無所逃於群體之間,那麼認清這事實,在群集的世界裡,標定好自己的座標。你想往人群裡,建立名聲,你就往那裡去! 你若相反,想在人煙稀少之處,傾聽自己的心跳,那就更勇敢的,背向人群。 人間路,雖那麼多。但你只能一次選擇一條走,不是嗎? 我到了花甲之年,愈發認識這一點。當然也是因為此後,能選的路,不多啦!(一笑!) 我從來不認為,人可以完完全全的做自己。畢竟,人就是群居,群體的動物啊~ 但是,你曾注意過嗎? 唯有人,會賦予獨自在高空翱翔的鷹鷲,說牠孤獨,說牠自由。 也唯有人,會在繁華,喧囂的群體歡樂中,油然而生,一種浩歎生命短暫,肉身價值讓渡給永恆意義的追求感! 人,真是麻煩的物種。只因為,他總是會問,而且會一再的問:我們「去哪」?我們「要」去哪?我們「能」去哪呢? 這些年,我很愛再而三的,讀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那是魏晉時代的人生哲學。宇宙浩瀚,吾生有涯。世事難料,當下永恆。 喝了酒的王羲之,當仁不讓,既要我寫序,提筆就寫下:況脩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不亦痛哉! 人生不論長短,終究要要參加畢業典禮的。最終,不管你要或不要,「去哪」都只有一個答案,不是嗎? 然而,我們在「去哪」的問題上,多半都是形而下的選擇居多。去唸什麼,去學什麼,去做什麼,去吃什麼,去買什麼,去用什麼⋯⋯ 在形而上的層次上,「去哪」就思索得太少了。事實是,我們無從得知,自己的人生路,何時會過了中場? 我們愛說,沒關係,下半場打好就好!但,倘若沒有下半場呢? 我是在花甲之年,充分感知到,一路走來,阿彌陀佛,哈里路亞,老天保祐,你並不是理所當然「應該」走到現在的! 我是在花甲之年,遂跟自己說:從現在起,老天不欠你什麼了!祂給了你一個循環,一甲子六十年的過程,你應該感謝了。 花甲之後,你「要去哪」?你「想要去哪」?你還有多少時「可以去哪」?你應該要比以前的你,更為清楚才是! 你要「去哪」呢? 《蘭亭集序》最後幾句,給了我方向:以後的人,看現在,就像我們現在看以前。儘管時代處境不同,但做為人的感懷卻是相近的。所以我們把這些文章集結起來,供以後的人做為參考。 我要「去哪」呢? 把走過花甲之年,邁向美魔男種種複雜與糾結的心境,寫下來。給年輕的你,給不算年輕的你,當作一些人生道路旁,你不時可以看到的廣告標語吧! 只是,我也是「在路上」的人。邊走邊寫。邊寫邊想。邊想邊寫。你看到我時,不妨過來打個招呼吧! 你「去哪」?你想「去哪」? 作者為知名作家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