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許瑋甯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北影26】王柏傑酒駕消失北影活動 好友張孝全嘆就是不應該

Netflix續訂的《誰是被害者:第2季》集結原班人馬張孝全、許瑋甯、李沐,明(21日)將在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今於中山堂舉辦映前記者會,監製曾瀚賢率領張孝全、許瑋甯、李沐合體出席。與張孝全情同兄弟的王柏傑日前發生酒駕事件,原訂出席的品牌活動即刻遭替換,也取消出席北影頒獎典禮,「非常演員」影片也全數下架。對此張孝全坦言,有和王柏傑通訊息,要他「反省吧!檢討吧!」並直言:「酒駕就是不應該。」 李沐最近許多作品接連曝光,包含《誰是被害者2》、電影《器子》《夏日的檸檬草》,男友鄒序也入圍金曲35最佳新人獎,對此她害羞表示:「就很恭喜他,入圍金曲很棒。」接著急喊:「他們說這邊冷氣開很強,我怎麼都沒有感覺!」慌張反應笑翻現場媒體。 《誰是被害者:第2季》血腥升級、驚悚加倍,張孝全飾演前鑑識官方毅任,必須面對更多血淋淋的兇案畫面,坦言不少鏡頭頗嚇人,是否會影響食慾?他打趣說:「我很希望可以影響食慾,就可以瘦一點!」這次他和許瑋甯也延續首季感情線,確認戀愛關係,而李沐從「遺願殺手」轉職成「命案現場清理師」,都是全新看點! 《誰是被害者》4年前創下Netflix華語原創劇的最佳收視成績,第2季延續首季,講述方毅任迎接女兒江曉孟離開觀護所,父女倆和從嗜血記者轉職基金會公關的徐海茵一同展開新生活,卻身陷一連串的死亡事件,然而所有疑點,都將頭號嫌疑人指向方毅任。 許瑋甯表示第2季時隔四年之久,開拍前有再度把「徐海茵」下載至腦中,她分享:「海茵和方毅任上一季是好搭檔,這次成為戀人,海茵不再以自我為中心,有個性上的成長。」她呼籲觀眾可先看第1季暖機熱身,明天一起大銀幕享受感官體驗。 張孝全和李沐再扮父女,張孝全笑說:「我們第1季拍完應該沒有說超過10句話,有點距離,後來又拍《器子》才越來越熟,這次有默契很多。」李沐則感謝張孝全在她緊張的時候鼓勵打氣。 李沐談起這次飾演的「江曉孟」從「遺願殺手」轉職成「命案現場清理師」,裡面有很多前往命案現場打掃的戲,特化道具也非常厲害,期待明天和觀眾一起在大銀幕搶先看!《誰是被害者:第2季》除了集結原班人馬,還找來日港男神藤岡靛、劉俊謙火熱出演,以及女神蘇慧倫、歌手Karencici跨界參演,希望再創4年前的火熱佳績。更多消息請密切關注台北電影節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ff.taipei/tw/)、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taipeiff)或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lmFestival)。

單身女子惡夢 許瑋甯遇計程車怪司機 曾愷玹夜跑有尾隨者

《都市懼集》今(20日)發布正式預告,影片中曝光許瑋甯衝回家門時竟遭男子攔截,深夜在公園夜跑的曾愷玹似乎被怪人尾隨,可說是所有單身女子的惡夢、比鬼還驚悚的情節。睽違2年再度回歸小螢幕的曾愷玹,透露當時拍攝在公園來回跑好幾公里而大爆汗,「因為要配合鏡位有不同層次、不同速度和各種情緒的跑,但我真的精神奕奕地從頭跑到尾,所以體力上我也給自己打滿分。」 曾愷玹平日習慣作瑜珈,很少深夜在公園慢跑,拍攝前還特地請教朋友跑步和暖身的姿勢動作,「我也很驚訝夜晚的公園無時無刻都有人在運動。」久違回歸接演台劇,她表示《都市懼集》是一部很有趣又寫實的都市生活故事,「因為我覺得這個劇的內容是日常可能會碰見或發生的事情,有的時候不一定是真的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情,而是自己的恐慌,所以吸引我想挑戰看看」。 〈大眾運輸〉篇中由許瑋甯、竺定誼主演的「計程車招呼站」,是開播日打頭陣的首集。劇中許瑋甯飾演經常加班到深夜搭計程車回家的OL,某日大雨又搭到同一台車,發現司機詭異言談舉止,許瑋甯表示,很喜歡《都市懼集》中光影特殊的呈現:「其實很多時候導演的設計和攝影師的鏡頭角度都幫助了我,更很好玩的是因為這個恐怖故事本身,可以用很多不同的鏡頭角度,來呈現這種潛藏在日常的恐怖故事。那個光影跟拍攝角度,其實如果不是在訴說一個驚悚故事的話,《都市懼集》也是某一種驚悚感的王家衛。」 《都市懼集》7/12起於CATCHPLAY+影音平台台灣、印尼與新加坡獨家更新上架、CATCHPLAY電影台61頻道獨播,詳情請上CATCHPLAY+影音平台:https://reurl.cc/z16jgN。

《都市懼集》暑假登場 揭露都市生活細思極恐的日常風景

新型態短影音台劇《都市懼集》呈現「沒有鬼的恐怖故事」,以34個極短篇集結成〈大眾運輸〉〈夜生活〉〈公寓〉〈辦公大樓〉〈商圈〉〈住宿〉等6大單元,描繪都市日常裡的細思極恐。在〈大眾運輸〉單元演出的許瑋甯透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定都會碰到的生活狀況。」演出〈夜生活〉單元的林柏宏則表示:「看到劇本時就很毛骨悚然。」 《都市懼集》集結多位金馬、金鐘得主,包括許瑋甯、林柏宏、邵雨薇、傅孟柏、劉品言、曾沛慈、黃河、黃姵嘉、陳妤、楊銘威、游安順、周采詩、李沐、王渝萱、高英軒、黃冠智等78位演員,亦可看到許多驚喜名人,包括唐綺陽、大蛇丸、胡椒、曾博恩、喬瑟夫等。 製作人賴楀婷表示,《都市懼集》多數是來自她個人及身邊友人的經驗,起初在台北工作常常無法適應都市的生活、交通和冷漠感,「我把這些恐懼的感覺,與編導團隊合作,發展成現在的《都市懼集》,種種細思極恐都是令現代人非常有感,而尚未覺知的恐怖情節。」 出品人林昱伶說:「這是台灣沒見過的新型態台劇,以短篇幅呈現都會生活中無以名狀的驚悚與惡意,每個看似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風景,卻能讓觀眾在細思後,感受到濃濃的恐懼。」 《都市懼集》實地走訪多處潛藏恐懼的危險場所,以短篇幅精緻敘事手法,描繪潛藏在冷漠城市中你我身邊的幽暗惡意,將在今年暑假以1天1集的方式於CATCHPLAY+影音平台台灣、印尼與新加坡獨家上架,詳情請上CATCHPLAY+影音平台:https://reurl.cc/z16jgN。

看了四集《不夠善良的我們》後 我打開了金斯伯格......

小紅書博主/自媒體人 大表嫂J小姐 最近一部台劇從台灣紅到大陸,頂著林依晨、許瑋甯和賀軍翔三位曾經的偶像劇明星回歸的現實主義婚戀題材的大旗,在小紅書上引發大討論,豆瓣評分一度達到9分,創造了「台劇已經是下個level」的話題。 帶著足夠的好奇和期待,決定在周末的早上八點起床刷完已經更新的四集。結果刷完之後,我默默的吸了一口氣陷入了反思:花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我看了一部舊衣穿新殼的兩女爭一男(還只是個處理不好母子關係的媽寶男),十年還彼此念念不忘要雌競扯頭花的故事。讓我更加不適的是我絲毫無法共情的三位主角,以及劇中不斷放大的關於中年女性生活「如果沒有愛或被愛就一定暗淡」的敘事。 2024年了,許瑋寧飾演的Rebecca這個能力強掙錢多又美的人神共憤的優質單身高價值女性,還要在台北街頭因為獨身進一家餐館,被告知「一個人只能坐吧台」而淒風楚雨完,為了凸顯自己溫和體貼有教養,還會和服務員說:「如果是公司的規定,那我就不為難你。」 看到這一段差點把遙控器甩飛出去。同樣的情境發生在北上廣,估計餐廳要直接被罵上微博熱搜在各大平臺刷屏吧?2024年了,作為一個東亞文化薰陶出來的溫和體貼有教養的單身高價值女性,一家餐廳的消費者,在這種情境下的做法,不應該是自動切換為高知潑婦模式,拍著桌子大喊一聲:「叫你們老闆給老娘滾出來!」 劇裡面這種橋段不甚枚舉,包括且不止包括,Rebecca一個人搬家,慘兮兮,發現衣櫃壞了需要自己修,慘兮兮,一個人吃飯,慘兮兮,作為單身未婚且自由職業發現自己銀行存款只有60多萬台幣,慘兮兮.......資本主義的光環在她這亳不存在,一定陷在自己搞不定,我也不花錢請人做的邏輯怪圈裡自我折磨。「消費主義」的浪潮在她這席捲數十年,所以即使能力夠強也不會理財買房投資,只會買新一季大牌的衣服從頭到腳包裝自己;當然同樣欲求不滿的是跟她為了賀軍翔飾演的何瑞之扯了十年頭花的簡慶芬。擺脫了偶像劇光環的林依晨的演技固然不錯,但是這個角色卻更不討喜。她當年耍了些小心機從Rebecca手裡搶到了何瑞之,之後工作混日子大部分時間相夫教子,順帶應付那個不好惹的婆婆,刷到了Rebecca的社群媒體,發現自己是在婚姻圍城裡過著實際單身的孤獨生活。 以及那位40歲還處理不好和母親的關係的男主角何瑞之。那位40歲,還允許母親拿著自家鑰匙想進就進並且對自己的小家庭和生活可以指手畫腳何瑞之,在母親動不動道德綁架「我一個人拉扯你長大很辛苦,你反抗我就是不孝」的表態中一聲不吭只會用「不交流」來抗議的何瑞之。看到第四集,何瑞之母親因為一個人在家摔倒被送到醫院,何瑞之一臉痛苦的對著妻子簡慶芬說:「你不如你嫂子,起碼她讓媽媽和我們一起住」,我簡直想一個大嘴巴子抽過去成年人了,都他媽的是你自己選的,能不能主動點,學會對自己人生負點責。 看完四集覺得這部劇的名稱倒不應該是《不夠善良的我們》,應該是《不夠聰明的我們》、《不夠努力的我們》、《不夠強大所以總是埋怨客觀原因的我們》,更重要的是《不夠獨立的我們》使有一票共情Rebecca的劇評會說,無法共情他們是因為陷入了績優主義的陷阱,但是我還是更欣賞影視作品中所塑造的那些鮮活的而有生命力的個體,像20年前一部同樣描述大齡單身女性的美劇《慾望城市》:他們認識並接納自己,偶爾悲傷,但會正視自己訴求和欲望,與其對現實不滿自怨自艾不如積極主動做出改變,Samantha那句「I love you, but I Love myself more」愛人前,先愛己,才是任何個體擁有生命力的底氣;或是《繁花》裡的女性群像,同樣是為了寶總吃飛醋扯頭花,三個女人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一笑泯恩仇,做得成買賣都是朋友年人了,走什麼路都是自己選的,情愛這種人生小事,原本就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為了一句「我在」就要感動痛哭流涕十年的,這不是至情至性,這是沒勇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除了這些一把年紀還成天在一團漿糊一樣的親密關係裡糾纏不清的主角們,《不夠善良的我們》還彌漫著一種讓我極度不適的框架,這是一種東亞社會存在的對女性的框架,在這樣的框架裡和顯而易見的天花板裡,女性都是被規訓的乖巧角色,因為缺乏衝破框架和打碎天花板的勇氣不敢承認自己的欲望,需要別人的愛與認可來建構自己的價值體系。比如,Rebecca看似行為上衝破框架,但內核依舊在這個框架體系裡,編劇給她的是孤獨、缺愛、不幸福的設定;簡慶芬遵循著框架,但是編劇又給了她難搞的婆婆和不愛自己的先生,加上找不到人生意義的設定。更讓人不舒服的是,居然每一個人都在這樣的框架裡即使痛苦也再自我麻痹和妥協。比起他們的設定,我反而更感興趣的Rebecca那個快退休的世故功利還有點「作」的說自己「為了事業婚都不要了」女上司Christine的生活。 看完四集我決定翻出美國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的傳記,在談到當年知名的女性平權案件的時候,她說「男女平等的本質,是女性的選擇,女性要成為自己人生的決策者,這對女性生活和尊嚴來說至關重要」。這位身高只有一米五,卻是美國歷史上傳奇大法官,85歲的時候還能一口氣做20個俯臥撐,堅持每週兩次鍛煉,一生致力於女性平權的金斯伯格並不是貼標籤憤世嫉俗的女權主義者,她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成為淑女,並保持獨立」。《不夠善良的我們》恰恰在這樣「女性無法成為自己人生決策者,追求愛與被愛才是人生課題的框架裡,丟掉了點格局。」 目前還有四集更新的路上,按目前的劇透來看「美強慘」的Rebecca又要經歷一場大病。猶豫要不要繼續追下去的時候,給20多歲的表妹發了個微信:「我剛看完四集《不夠善良的我們》,覺得最後不善良的是我自己,因為絲毫無法共情任何角色。」 表妹秒回說:「為什麼要共情,你有病啊?推薦你看奈飛新劇《淚之女王》,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可以一起共情女財閥的人生」。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