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親子關係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台北天文館啟動「宇宙尋寶地圖」親子探險活動

台北天文館即將推出全新的「宇宙尋寶地圖」探險隊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一起展開一場宇宙探索之旅!這項活動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互動,還提供了學習豐富天文知識的機會,讓參加者在解謎過程中揭開天文館、台灣、地球和宇宙星體之間的神秘數字關聯。 此次「宇宙尋寶地圖」活動的參與者將獲得一張精美的宇宙尋寶地圖,透過該地圖的指引,參加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和挑戰。每完成一個關卡,便能更深入了解宇宙的運行規律及天文知識,並且能獲得獨家的「八大行星尺」作為獎勵。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還能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 活動共計安排了八梯次,分別在29日、10月6日、10月20日、11月3日、11月17日,以及12月1日、12月15日和12月29日的每個週日,時間為上午9:30至12:00。每梯次限招募100位隊員,報名將在每個月的特定時間進行,家長們可以提前上網登記,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過去的「宇宙尋寶地圖」活動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許多家庭反映,這樣的探索形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並提升了親子關係。參與者表示,透過這個活動,他們不僅學習到了天文學的基本概念,還培養了探索精神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參加「宇宙尋寶地圖」的意義在於,它為家庭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活動中,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合作,討論解謎的過程,這不僅能增進彼此的了解,還加強了情感聯繫。此外,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提升邏輯思維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台北天文館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家庭參與天文探索,提升大眾對科學的認識與興趣。隨著科技的發展,天文學的知識變得愈發重要,了解宇宙的奧秘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和自己。

打破兩代之間隔閡很難嗎?《放牛班的春天》深具啟發

面對逐漸緊張的親子關係,許多家長發現,越是努力規範孩子,卻往往引發反效果,導致孩子更加叛逆,親子之間的溝通橋樑越來越封閉。這使得家長的挫折感不斷加深,對於冷漠的親子關係感到無能為力。 為了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台北市政府少年輔導委員會內湖少輔組與台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聯手舉辦了「親青寶貝,溝通不累」的電影欣賞親職講座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欣賞幽默而深具教育意義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電影取材自西班牙球星瓦爾多(Valmiro Lopes Rocha)的真實故事,描繪了修女瑪莉娜如何不被對放牛班的刻板印象所影響,而是積極引導這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帶領他們創造屬於他們的成功之路。影片中激勵人心的故事感動了不少家長,讓許多人在觀影後熱淚盈眶。 講座中,財團法人吾心文教基金會的社工督導曾永富也運用電影角色及情節,引導家長探討孩子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並幫助他們理解孩子的潛力及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分享了有效的親子溝通技巧,幫助家長提升親職功能。 內湖少輔組還準備了豐富的實務工作和新聞案例,向家長介紹青少年易觸犯的網路犯罪類型,強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孩子行為的重要性,以避免他們落入網路交友和詐騙等陷阱。在講座期間,不少家長踴躍拍照記錄講師和內湖少輔組所分享的親職要點,並表示對此次活動的感激,認為這樣的講座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升自身教養能力。 許多參加者在講座結束後表示,希望透過不斷調整對孩子的看法,進一步挖掘孩子的潛能和才能。講座不僅提供了親子溝通的新方法,也讓家長們意識到與孩子互動的重要性,期待在未來能創造出更加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當今新媒體時代,青少年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容易迷失自我,甚至陷入網路的各種陷阱。如何關心孩子的網路使用安全,同時打開親子溝通的通道,成為現代家長亟需提升的教養能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挑戰。

羅文嘉/我依舊改變不了世界

一年前,有個場合聊起政局,朋友問:「你為什麼麼不回去幫忙,改變一些事情?」當時我說:「我連兩個孩子都改變不了,我還改變什麼世界。」造化弄人,年初我重作馮婦,再入江湖。我依舊改變不了世界,更糟的是,現在連孩子基本作息都照顧不了。夜裡回來,妻憂心忡忡說,兒子的功課與作習一團亂,要我想辦法。只得趕在孩子下課回到家。「爸爸,你的臉不要那麼嚴肅嘛!」不知死活的兒子說。「你這麼不聽話,讓媽媽煩惱,要我怎麼不嚴肅?」「我今天會好好改進的,你放心,笑一個嘛,爸~爸~。」我想起那天運動會他愉快的跳舞,為什麼你不能把做功課當成體表會呢? 作者為民進黨秘書長●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朱亞君/在貼了孩子標籤之後⋯⋯

「你的孩子一直講話,動個不停,這教我怎麼上課?」「你的孩子天天發脾氣,和同學起衝突,教我怎麼辦?」「他是啞巴嗎?從開學到現在,我都沒有聽他說過一句話,連簡單的問題都不回答?」「你的孩子太依賴了,大家都在上課了,只有他還黏在你身邊,不願進教室。」「我真的受不了他了,到底要洗多少次的手?」「他整天苦著一張臉,莫名其妙地流淚,同學們都在抱怨,這讓整個教室變得很沉悶。」「他常常在自言自語……是不是精神方面有問題?」「你的孩子是什麼態度啊!一點家教都沒有。」我認為你的孩子有情緒障礙的問題。這些話語你很熟悉嗎?很多家長聽到老師反映出來這些話,心都揪了。「情緒行為障礙」,早已是教育部特殊教育法之下的一個專有名詞。教育部的立意是好的,但是標籤一出,一切都被簡單化了。就像書上說的,在學校,我們常把愛生氣、發脾氣、歇斯底里、情緒暴躁,凡是讓老師感到「壓力」的孩子,都以「情障」兩個字來代替。但是情緒行為障礙包含的範圍非常大,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選擇性緘默症、分離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上台恐懼症、懼學症、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對立反抗疾患、妥瑞症⋯⋯這些都是普遍的情緒行為障礙。家長委屈。其實學校的老師又何嘗不是?不論是導師、資源班老師、心評老師、特教老師、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每一個人面對不同的孩子,全都在超級負荷的壓力之下。王意中的《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是國內第一本書寫兒童情障問題,針對老師的班級經營上遇到的挑戰、以及家長在親職教養上面臨的困境,所寫的一本專書。出版一週,始終保持在排行榜的前段班,我看著有點驚恐,這與過去做特殊兒的書不同,可見情障兒童問題的嚴重性。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到需要的讀者,千萬不要錯失協助孩子的介入時間點。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